明神宗朱翊鈞是一個“貪財好色”的人嗎?

鐵男春秋


明神宗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十歲即位,在位48年。

在位間,為人稱道的是萬曆中興(不過這主要是張居正和李太后功勞),再有三大徵,鞏固了西北、西南和東北邊彊。

為人詬病的是怠政,三十年不上朝,收礦稅,他統治末年,後金起兵反明,薩爾滸大戰失敗,明軍處於防守。加上政治腐敗,有人說,明亡於萬曆。

明神宗絕對是個貪財好色的皇帝。後宮三十年不上朝,和宮女尋歡作樂,明朝後宮一般開銷暫稱胭脂費40萬兩,但明神宗時高達120萬兩,可見後宮之多。明光宗朱常洛母親王氏,為明神宗母親侍女,明神宗臨幸生了朱常洛,從此一事可看出皇帝荒淫,當然,明朝皇帝除了朱見深獨寵萬貴妃,朱右樘僅一個張皇后外,多好色之徒。

萬曆用太監做礦監到南方收稅,一方面充實了國庫,另一方面也充實了自己的腰包,所以說也是個貪財之輩。


金烏木木


朱翊鈞也就是萬曆皇帝。顯皇帝幼年登基,在著名首輔張居正勵精圖治的輔佐下,出現了中興之治。

因張居正曾為帝師,管教嚴苛,給幼年的朱翊鈞造成了心理逆反,這也給張首輔死後、遭到清算埋下了伏筆。

萬曆"三大徵”,特別是在名將李如松統率下,明朝將士上下用命,"援朝抗倭”取得決定性勝利,其餘威使日本的狼子野心收斂不少,甚至蔭及滿清。

至於"貪財好色",此皇帝通病,萬曆帝也未能兔俗。說起後來的數十年不臨朝,現代明史考據家有所發現,萬曆皇帝受"面癱"之症折磨,古代帝王講究"威儀“,萬曆帝又是個自尊心極強的人(俗稱"愛面子”),在面見大臣時,或怕有損帝王的尊嚴,這大概是其後期怠政的因素之一吧。


午夜夢醒18


從古至今,無論普通百姓還是達官貴人,都喜金銀錢財,不過有句話說得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有的人靠關係,憑本事,或做苦力來通過各種渠道去掙錢。那在古代作為一國之君也有“貪財好色”的皇帝嗎?

明神宗朱翊鈞,在先帝駕崩後,十歲便即位,年號萬曆,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共48年。明神宗在位期間,前十年奮發圖強,中間十年由勤變懶,最後近三十年“萬事不理”。他的主要特徵,是貪酒、貪色、貪財而又貪權,始終“魁柄獨持”,可謂操權有術,從這一點說,他不是一個庸人之輩。但他又缺乏明太祖、明成祖那樣的雄才大略。他即位於十六世紀七十年代初,終於十七世紀二十年代。當時,正是整個世界處於翻天覆地的大變動時期。中國封建社會也已經發展到晚期,“天崩地裂”,新的生產關係開始萌芽,生產力有了巨大發展,也同樣處於由古代社會向著近代社會轉型的劇變前夜。在這個歷史的大變動中,由於幾千年中國封建制度的頑症根深蒂固,加上他沉溺酒色、財貨的心理病態,非但未能使中國跟上世界新潮流,迎來新時代的曙光,相反在他的手裡把明朝推向絕境,加快了其終結的歷史進程。

所以,明神宗不僅坦白,最後還變得昏庸,導致國家衰敗。


中國歷史談


是的,明神宗後宮幾萬宮女,四十年不上朝好色是肯定的,貪財也是肯定的,萬曆派太監組成收稅隊伍,但各地收取礦稅,地方官員壓榨百姓交礦稅,百姓被官員壓榨交了礦稅就在沒某任何錢交國稅了,導致國庫空虛,萬曆後宮白銀堆積如山。這種皇帝去收稅國庫收不上來稅收一直持續到明朝滅亡,有人說明朝滅亡就是因為皇帝收稅充進自己小金庫國家沒錢才滅亡的。明朝皇帝守財奴很多,崇禎就是典型,上吊皇宮裡還剩下八千萬兩白銀。你說這些皇帝多愚昧命都沒了留著銀子幹什麼。


超兩公里兔兔


明神宗是,貪財好色的皇帝!我不清楚這歷史,不過有寫這個皇帝的文章,看了看,很貪心,全國的財力,收到國庫也捨不得用,不管是做什麼用,讓銀子都變黑了,懲罰官員,罰錢,自己生了孩子過生日,也要官員給錢,好色的話,只要是長的好的,皇上就喜歡,不分理由的那種吧,那就不行,違反原則了!


君玖渦


沒調查過呢,不知道啊![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