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朱翊鈞為什麼感覺那麼害怕李太后?

史一下沒事兒


李太后是明穆宗朱載垕的貴妃,明神宗朱翊鈞的生母,李氏做貴妃時極受寵愛,做太后時又倍受尊崇,是一個難得的嚴母賢后。

李氏自幼出身貧寒,她心地善良,善解人意,十分懂事孝順,為了減輕父親的壓力,小小年紀的李氏決定去裕王府當侍女。由於李氏青春美貌,又懂得見機行事,為人處世周到圓滑,因此深受裕王的寵愛。後來,李氏為裕王生了兒子朱翊鈞,母憑子貴,李氏就更加受寵了。世宗去世後,裕王繼承皇位,他冊封李氏為貴妃,其子朱翊鈞為太子。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去世,年僅十歲的朱翊鈞繼位,即明神宗,尊稱生母為“慈聖皇太后”。

李氏是一位非常嚴厲的母親,她十分重視神宗的教育問題,在當上太后以後,更加嚴格要求小皇帝認真讀書。神宗年幼,貪玩任性,有時態度懶散,不願認真讀書,這時李太后毫不護短,她嚴厲責罰神宗,每次都讓神宗長跪不起。每當神宗上課,李太后都要求神宗把上節課的內容重新講述一遍,每次李太后都坐在神宗面前親自聽其講述。

神宗繼位時年齡很小,只有十歲,不能獨自處理朝政,李太后任命內閣首輔張居正處理朝政大事,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張居正不僅是首輔,還是神宗的老師,他對神宗的教育盡心盡力,自然要求也很嚴格,每次神宗犯錯之時,李太后總是責怪說“要是張首輔知道了可如何是好……” 因此神宗在內心深處對張居正也很畏懼。

雖然神宗年紀小,但是必須得上早朝,每天李太后都早早到達神宗寢宮,命令左右將神宗叫醒,並用冷水給神宗洗臉,直到神宗登輦出行為止。

由於李太后對神宗要求嚴格,有時這種嚴格近乎於苛刻,長此以往,神宗時刻謹言慎行,對母親李太后十分畏懼。

神宗成年後,十分寵愛鄭貴妃和其所生兒子朱常洵,因此遲遲不立宮女所生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有一天他到李太后宮裡請安,李太后問神宗為什麼不立朱常洛為太子,神宗回答朱常洛是宮女的兒子,身份太低了,李太后怒懟“你也是宮女的兒子”,神宗聽後,大驚失色,立刻跪倒在地,久久不敢起身。之後,果然冊立朱常洛為太子。

李太后是神宗生母,深受尊崇,手握大權,說話極具分量,再加之從小對神宗管教嚴格,雖然神宗貴為一國之君,但內心還是很畏懼母親李太后的威嚴。


大衛聊古今


明朝萬曆年間,關於張居正和李太后之間的“緋聞”被傳的沸沸揚揚,這到底是不是真的?

28歲的李太后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都屬於妙齡女子,何況張居正身為明神宗朱翊鈞的老師與李太后這個母親的接觸也不少。他們之間是否會像民間傳聞那般,“黑心宰相臥龍床”?

首先說明小編是不相信的,我始終認為張居正是一代正直名臣,他在萬曆年間,對明朝制度的改革創造了萬曆中興,甚至明朝這個垂死的國家都恢復了生機。但是俗話說“無風不起浪”這些流言蜚語到底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明神宗朱翊鈞在親政後對自己死去的老師張居正開始無情的清算?

讓我們回到明朝萬曆年間,此時在民間流傳的最廣的一個傳聞就是“黑心宰相臥龍床”尺度也很大,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小編個人覺得不太可能,張居正的當上明朝首輔是因為當時的李貴妃決定的,可那是因為皇帝朱翊鈞才10歲呀,何況本來張居正就是朱翊鈞的老師,這時候一對孤兒寡母,不提拔自己熟悉信任的人提拔誰,況且張居正在李貴妃眼裡是一個嚴謹的老師。最主要的是後來張居正的改革把那些“豪門貴族”打壓的太狠,這些傳聞很有可能就是他們傳播出來的。

當然李太后對於張居正也是過於信任,在明神宗20歲成年時,朱翊鈞要求親政,張居正也應還政於明神宗,可是李太后不同意,還對兒子明神宗說“要他30歲時親政”按理說這不符合明朝的祖制,也不符合君臣之道。正因為如此,明神宗朱翊鈞對自己老師張居正越來越不滿。

這誤會也越來越大 ,最後導致了張居正死後的悲劇,明神宗朱翊鈞就像一個“叛逆”的孩子,在沒有張居正這個老師的管束後,一親政就廢除了老師的一切“改革制度”很神奇的是李太后從此也再沒有過問政事。

要說李太后和張居正真的有什麼關係,小編覺得只是一種互相的敬慕,在李太后眼中張居正是一個好老師一個值得依靠的人,在張居正眼中李太后是一個好母親,可是明神宗朱翊鈞卻是一個最不爭氣的兒子最糟糕的學生。


歷史社會哥


明神宗朱翊鈞,也就是咱們常說的萬曆皇帝,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長達15年的國本之爭就是他在位期間整出來的事,隨即引發出怠政等一系列影響。然而年少時候的朱翊鈞是很勤奮刻苦努力的,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他的生母李太后。

明神宗生母

朱翊鈞是明穆宗的第三子,雖為第三子,但因為他的兩個哥哥早夭,所以實際上他算起來他是穆宗長子。

李太后原是穆宗還是裕王時的宮女,得幸後進側妃,穆宗登基後,冊封為貴妃,地位僅次於穆宗繼後陳氏。神宗繼位後,尊李氏為慈聖皇太后。

最嚴厲的母親

朱翊鈞登基時,年僅10歲,還是需要受教導的年紀。跟很多縱容溺愛皇子的后妃不同,李太后對朱翊鈞十分嚴格。

朱翊鈞不願意讀書,李太后就罰他跪;朱翊鈞“早起困難戶”,李太后就親自來叫醒他送他去上課;課後還讓他要複習誦讀;除此之外,若是朱翊鈞犯了什麼錯,李太后可不會留面子,讓他一一列舉過錯,意識到自己哪裡錯了方可起來。

阿淺說

嚴格說起來,朱翊鈞並不是害怕李太后,在這樣的教導下長大,有著李太后這樣一位嚴格的母親,換成咱們任何普通的一個人,也都會有產生敬重之心。在明神宗朱翊鈞登基的前期,李太后的教導對他後來的統治繁榮是有一定輔佐之功的。


若淺話史


李太后性情嚴明。萬曆初年的政務,雖委任張居正,但綜核名實,國家近於富強,李太后之功居多。明光宗朱常洛還未被冊立為太子時,給事中姜應麟等上疏請求冊封太子而被貶謫,李太后聽說之後很不以為然。有一天,明神宗到慈寧宮陪侍李太后,李太后便問他不冊立太子的原因。明神宗回答:“他是都人之子。”李太后大怒道:“你也是都人之子。”明神宗聽後惶恐不已,跪伏在地上不敢起來。原來後宮中叫宮女為“都人”,李太后也是宮女出身,所以她才會這麼惱怒。明光宗因此才得以立為太子。群臣請求讓福王朱常洵前往藩地,且行程已定,其生母鄭貴妃想將出發日期推遲一年,以給李太后祝壽為理由。李太后說道:“我的兒子潞王朱翊鏐也可以來京拜壽嗎?”鄭貴妃聽她這麼說,才不敢留住朱常洵。御史曹學程因為進言而被判死罪,李太后憐惜他的母親年老,為他在明神宗面前講情,將他免罪釋放。李太后的父親李偉被封為武清伯。李太后家人曾經犯有過失,她便命宦官前去列舉其過,而將有罪家人依法處置。不過李太后十分信奉佛教,在京城內外多處建造廟宇,動輒耗費鉅萬,明神宗也出資無數幫助修建。張居正在世時,曾經為此進諫勸阻,但沒有被李太后採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