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佳的愛情》,諾貝爾文學獎作家作品,為愛殉情的經典世之作

作為一個文史愛好者,“閱讀”已經成了李夫子的日常習慣。十幾年的閱讀生涯,李夫子讀過的書有很多,但可能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影響力巨大的經典鉅著了。李夫子總結了一下,但凡是經典,一般都是悲劇,或者是悲喜劇,但總歸結局都是悲劇的。好像只有缺失與遺憾才能讓人們記憶猶新!在所有的文學經典中,可能“愛情”是永不衰落的一個話題,從西方的莎士比亞到中國的一代文豪,從他們的筆下湧現出無數催人淚下的愛情經典,而今天李夫子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一部經典愛情作品——

《米佳的愛情》!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蒲寧”

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看過這篇文學經典,這部著作是俄羅斯作家“蒲寧”所寫,1933年,蒲寧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俄羅斯作家。1870年他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曾當過校對員、統計員、圖書管理員、報社記者等,豐富的人生經歷,為他的創作提供了養料。從1887年發表文學作品起到1953年去世,60多年間佳作不斷,其中《米佳的愛情》是最為大家所熟知的蒲寧作品。

《米佳的愛情》,諾貝爾文學獎作家作品,為愛殉情的經典世之作

1933年,在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中這樣寫道,“在《米佳的愛情》中,蒲寧以對心理的全面的嫻熟把握,來剖析年輕人的情感。在這種心理把握中,感官印象和心理狀態得到了出色處理,這是特別不可或缺的”。丹麥著名文學批評家“勃蘭兌斯”也說過,“我讀了《米佳的愛情》的法譯本後大為激動,我歎服於小說對愛情分析的細膩,我不能不表達我對小說的讚賞,可以說要想深入瞭解愛情,這一篇是繞不過去的文學經典。”

瞭解愛情的文學經典《米佳的愛情》

一篇好的小說,一定會有一個好的開頭。這篇小說開篇這樣寫道:“米佳在莫斯科的幸福日子到3月9日就戛然而止了,至少他是這麼認為的。”為什麼到3月9日就戛然而止了?我們不禁會想,可以說這個開頭就很吸引人。而且如果你讀完小說了,就會發現開頭與結尾遙相呼應,非常精妙。先說主人公米佳在莫斯科的幸福日子。小說中寫道:“當時他倆邂逅,相識沒幾天就覺得世上最大的樂事莫過於同對方交談(哪怕從早談到晚),米佳怎麼也沒料到竟會這麼快就進入他童年時代和少年時代起便偷偷期盼著的那種神話般的愛情世界。”他倆一個是來自農村的大學生

“米佳”,一個是戲劇學校的學生“卡嘉”,兩人一見如故,愛得如膠似漆。

愛情的雙刃劍

愛情到來時,什麼性格、地位、階層都不是問題,只管好好愛,把對方捧在手裡、放在心裡,看哪哪發光。他們倆如此度過了一段極為美好的時光。戀愛中,米佳對卡嘉的慾望也越發強烈。每次約會結束,卡嘉都跑到米佳的宿舍裡,兩人進行長時間的狂熱的親吻,最終才分開。每當米佳解開卡嘉的上衣,少女的酥胸便秀美而聖潔的展現在米佳的面前,令人心顫的溫柔將米佳帶入即將昏厥的極樂之中。但是他們的關係並沒有跨越最後的界限,只要他倆單獨在一起的時候,除了那一點之外已無所不知。而且現在每逢這種時候,卡佳的情火往往比過去還要熾烈。多疑的米佳在與卡嘉親熱的過程中,有時會激起一種不寒而慄的可怕感覺。每當米佳與卡嘉百般恩愛的時候,情緒的流露本來是那麼愉快、那麼甜蜜,看來世上再也沒有比這更崇高、更美好的了。可是此時的米佳只需要一想到卡嘉和另一個男人未必沒有這樣做過,就會立刻覺得這種恩愛不但醜惡的難以言說,而且是違揹人性的。這就是那種最可怕的感覺。這時卡嘉就會激發起他強烈的憎惡感。

《米佳的愛情》,諾貝爾文學獎作家作品,為愛殉情的經典世之作

米佳陷入痛苦的根源

愛情很奇妙的一點就是這樣,越是愛到深處就越想要把對方據為己有,就越敏感多疑,擔心對方不夠愛自己。但是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對愛情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所以一旦深入到對方的生活中,慢慢的摩擦就會出現,這在戀人之中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米佳和卡嘉也不例外,小說就是從一次小小的不愉快開始的,而且他預示著人物後來的命運走向。故事一開始時,米佳和卡嘉在莫斯科的特維爾街心公園散步。寒冷的冬天過去了,春天的陽光灑下來,白雲漂浮,暖意融融,可是外界的一切再美好也不如卡嘉好。被愛情的幸福籠罩的米佳,覺得眼前這一切都無法與卡嘉媲美。

這天卡嘉特別可愛,一副天真爛漫、小鳥依人的樣子,不時以一種充滿稚氣的信賴挽著米佳的胳膊,仰望著米佳的臉,米佳幸福的幾乎有點得意忘形,步子邁的那麼大,使得卡嘉好不容易才跟上他。如果就這樣靜靜的不說話,該是一幅多麼美好的畫面。可是他們說話了,一說話就出事了。卡嘉突然說到:“米佳笑起來非常孩子氣。”這讓米佳有點不高興了,因為他感覺女友這是在說自己不夠成熟,但米佳忍住沒說出自己的想法,他又聯想到卡嘉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得比米佳老練,在生活中也比米佳在行。所以米佳總覺得女友也許在風流韻事方面肯定有所閱歷,一想到這米佳心裡就不舒服。他酸酸地提起戲劇界的人,想請卡嘉吃飯的事,卡嘉反擊道,她是不可能為了米佳放棄藝術的。

《米佳的愛情》,諾貝爾文學獎作家作品,為愛殉情的經典世之作

這太刺激米佳了。卡嘉顯然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女孩,對於藝術有很高的熱情,不會為了愛情就放棄對藝術的追求。所以站在米佳的角度看,卡嘉並不是那麼愛他。愛情的表現方式,正面是甜蜜,反面是妒忌。愛人只能為我所有,任何事情或者人分散了愛人的注意力,都會讓人“妒火中燒,恨得牙癢癢的”。米佳特別希望卡嘉遠離讓他討厭至極的戲劇界。米佳太擔心卡嘉會因為對戲劇的熱愛離開自己了。米佳有一種不祥的預感,而且在現實中也得到了驗證。卡嘉就讀的私立戲劇學校要考試了,忙得要命,根本沒有空去米佳家。米佳心裡特別失落,雖然找到好多借口來寬慰自己,可是妒忌就像是針刺著內心。米佳心想,“卡佳是不是跟戲劇學校的校長走得太近了?校長是個淫棍。對卡嘉的過分關注不是一天兩天了,是不是早已有了不軌之心?而卡嘉是不是已經察覺?可是並沒有想著去拒絕。”這一切簡直不能細想。

《米佳的愛情》,諾貝爾文學獎作家作品,為愛殉情的經典世之作

愛情很奇妙的一點就是你越想抓緊它,它就像是手中的沙,漏得越快。米佳對卡嘉的愛是獨佔式的。這種愛最開始會讓對方感覺分外的甜蜜,可是到了後面逐漸會覺得窒息和想要逃離。卡嘉這樣獨立的女孩,當然希望有自己的空間可以去自由的徜徉,兩個人最根本的矛盾就浮現出來了。米佳越想佔有卡嘉,卡嘉就越想逃離,卡嘉越要逃離,米佳就越想佔有,這樣的惡性循環最終會導致悲劇。

米佳與卡嘉愛情的轉折點

卡嘉考試順利通過,但是在米佳看來,卡嘉現在展現的一切都讓人討厭,太矯揉造作了。為了取悅人,做出的鄙俗的腔調太可惡了,像是天使一般的女孩和舞臺上又風騷、又輕挑、又裝腔作勢的女演員,怎麼可以聯繫在一起?真是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 此時米佳的心情是複雜的,既分外強烈的感到他同卡嘉關係的親密,又對卡嘉懷有敵意和仇恨。然而米佳又感到得意,因為他意識到卡嘉畢竟是屬於他的,可是同時又心痛如絞,覺得卡嘉已經不再是屬於他的了。

米佳內心的想法,聰明的卡嘉當然看出來了,卡嘉對米佳說:“我不明白,既然你認為我這麼壞,為什麼還要愛我?你究竟要我的什麼呢?”可是愛情就是沒有道理可講。一方面它給戀人們帶來無與倫比的甜蜜,一方面兩人的關係又像是緊繃的弦,隨時都可能斷掉。但奇妙的是米佳感覺對卡嘉的愛情不但沒有減弱,相反隨著妒忌的增長而增長著。兩人越行越遠,卡嘉變得越來越忙,越來越像是出入交際場的名媛,米佳再也無法忍受這種恥辱和痛苦了。他要離開莫斯科,回到自己的老家去,只有那樣米佳才能鬆一口氣。

《米佳的愛情》,諾貝爾文學獎作家作品,為愛殉情的經典世之作

短暫的離開,雖然不能解決問題,可是會給雙方一個沉澱和反思的時間。畢竟太過在乎,雙方都無法呼吸。臨分別前雙方的感情彷彿又回到了最初的幸福狀態,卡嘉過來幫米佳收拾行李,甚至陪他去買捆綁行李用的皮捆帶,有一回卡嘉甚至哭了。卡嘉是從來不哭的。這淚水甚至讓米佳覺得卡嘉就是他最親的親人,一股強烈的憐憫之情油然而生。米佳覺得對不起卡嘉,短暫的告別像是挽救了這段愛情,昔日那些矛盾和衝突都掩蓋在甜蜜的面紗之下,離別的車站揮灑的淚水,米佳覺得卡嘉身上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好,無論是卡嘉可愛的臉蛋,還是卡嘉嬌小的身材,無論是卡嘉還帶著少女稚氣的婦人豔麗風姿和青春活力,還是卡嘉向上抬起的晶瑩的雙眸,都如此美麗,如此動人,如此讓人心生愛意。可是啊,他們就這樣分離了。火車開動了,不可預知的未來開始了。

《米佳的愛情》,諾貝爾文學獎作家作品,為愛殉情的經典世之作

米佳陷入絕望的深淵

米佳想著他們未來還可以重逢,他不知道命運等待他的將是黑暗的深淵。就這樣,米佳懷著對卡嘉的思念,回到了家,家永遠是我們最後的退居所。每當在外面受到傷害了、心情難過了,都會想到回家。在蒲寧的筆下,米佳的鄉下老家真是美不勝收。小說裡這樣描繪到:“當太陽移至午後,照射著宅地的另一面時,米佳望向窗外蒼白的春雪,已變成淡淡的藍色,在湛藍的空中,在樹梢的上方,已漂浮著大朵大朵的白雲。又過了一天,漫天雲靄的蒼穹豁然開朗,露出大片碧空,樹皮上發出溼潤的亮光,窗外屋簷下滴著雪水,這一切都使米佳喜不自禁,怎麼也看不厭。”

遠離了莫斯科的紛擾,遠離了愛人帶來的刺痛和苦惱。在萬物復甦的春天,回到老家,泥土如此芬芳,親人如此溫暖,真是讓人倍感親切。而讓米佳又愛又惱的女朋友,因為分離,此時在米佳的腦海中也不再是矯揉造作的女演員了。卡嘉像天使一樣美麗,像白雪一般純潔,米佳如此愛這個精神上完美無瑕的卡嘉。每每回憶,腦海中浮現的都是美好的片段。米佳掏出卡嘉的一張照片,久久的端詳著她濃妝豔抹的小小臉龐,她的坦率、真誠、微呈圓形的明眸,都那麼純潔無暇、光彩照人,讓米佳越看越愛。

他決定必須要寫信,來抒發那份濃烈的愛。而卡嘉的回信也讓他狂喜不已,太幸福了,太開心了。“我的親愛的,我唯一的心上人”,卡嘉信中的這句話,米佳反覆念著,腳下的大地都像是飄飄然浮動起來,心有所念,必有回想。卡嘉的來信讓米佳覺得自己對於愛情的等待是得到認可的,自己所遭受的一切都有了價值,人的慾望就是如此。有了第1封信,就期盼著第2封信。幾天來,米佳一直很有把握地等待第2封信的到來,併為此感到幸福甚至自豪。可是盼星星,盼月亮,盼到肝腸寸斷,都沒見信來。現在的米佳越來越苦惱,越來越不安了。米家又開始找理由寬慰自己,可是沒有用。痛苦的折磨,讓敏感的米佳深受其害。米佳意識到信再也不可能來了,某件事情已經在莫斯科發生,或者眼看就要發生了,米佳覺得自己完了,毀滅了。

《米佳的愛情》,諾貝爾文學獎作家作品,為愛殉情的經典世之作

知子莫若母,米佳的母親深知自己的孩子陷入苦惱之中,可是米佳的心門並不願意向母親打開,米佳不再去注意行將到來的夏天給他周遭帶來的變化。米佳雖然看到了,甚至感覺到了這些變化,可是對他來說,這些變化已失去他們本身的獨立價值。一想到女朋友卡嘉很可能拋棄了自己,米佳就痛不欲生。人就是這樣的,越是得不到的就越覺得美好,也就越絕望。絕望到一定程度就是病態了。米佳像是瘋了似的,不斷找藉口去郵局,看有沒有卡嘉的來信,可是等待米佳的只有無窮無盡的傷心而已。

米佳的悲劇不可避免

其實說道這,大家可能會發現,米佳的性格是比較激烈衝動的,這種性格的人要愛會愛的濃烈,要恨也會恨得徹底,要糾結也會糾結的要死。“要是一個禮拜後再也沒信來,我就會開槍自殺”。 米佳說出這樣極端的話,真的是一點都不意外,也為後文做了鋪墊。在米佳看來,世界好比是一個樊籠,在樊籠內越是美好的東西,就越讓人痛苦,越使人受不了。美好、痛苦,米佳來回擺盪,在兩個極端之間,像是沒有皮膚保護的人一樣,一丁點挫折都能讓米佳痛不欲生。可以說米佳的悲劇不可避免。

米佳不再去郵局了,不再寫信了,也不再期盼那不可能來的回信。他心灰意冷,自我放棄,在管家的攛掇之下,他跟護林員家的兒媳婦阿蓮卡偷情,阿蓮卡長得很像卡嘉,跟他偷情使米佳感覺自己是報復了冷淡的真卡嘉。可是偷情之後,米佳覺得自己很噁心,那種愧疚感和恥辱感爬上心頭,讓他覺得自己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但願卡嘉能原諒自己。可是沒有辦法,事情已經發生,一切都無法挽回。此時卡嘉的信來了,信上寫道:“親愛的米佳,別記我的恨,把過去的一切都忘掉吧。我是個負心的,薄情、墮落的女人。我配不上您。然而我對藝術卻愛得發狂,我已拿定主意,絕不反悔,我要走了,同誰一起走?你是知道的。您是敏感的人,聰明的人,您會諒解我的。我求您別折磨自己和我了。你別給我寫信,一個字也別寫。寫也沒用。”這封信對於米佳來說,是真正致命的打擊。他現在明白一切都結束了。

《米佳的愛情》,諾貝爾文學獎作家作品,為愛殉情的經典世之作


天黑了,無論是屋頂上,還是宅地四周,還是果園,都是嘩嘩的雨聲。米佳躲在臥室裡,外面是家人在圍著茶桌談天說地,但是米佳已經融入不進去了,胸口猛烈的一陣疼痛襲來,這疼痛是那樣強烈、那樣椎心泣血、那樣難以忍受。以至於米佳不去想他要做的是件什麼事,不去考慮這件事會產生什麼後果,而只是渴望,哪怕只讓他有一分鐘的時間擺脫這種疼痛也好,於是他做了一個無可挽回的決定。他摸索著打開床頭櫃的抽屜,摸到了冰冷的、沉甸甸的手槍,如釋重負的深深舒了口氣,張大嘴巴懷著脫離苦海的喜悅,用力扣動扳機,開了一槍。小說到這裡結束了。

我們再來看開頭,“米佳在莫斯科的幸福日子,到3月9日就戛然而止了。至少他是這麼認為的。”可以說米佳的直覺是對了,就像是一件美麗的瓷器,一開始只是一個極其細小的裂縫,到後面越裂越大,最後碎成一地,無法收拾。而米佳也付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真是讓人嘆息。他們愛情悲劇的癥結是在於性格的不同,米佳佔有慾太強,而卡佳有一顆獨立自由的靈魂,這個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著名評論家斯捷布恩認為,蒲寧成功“挖掘了位於兩個世界之間的作為實體的、源於人的自然狀態的愛情悲劇”,可謂是一語中的。

小說的文學價值

這篇小說除了對愛情有著出色的描寫之外,對於自然景物的描寫也讓人歎為觀止。蒲寧把那份熾熱濃烈的愛滲透到隨處可見的自然風景之中,小說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春天特有的那種蒼茫的暮色籠罩著大地,從洞開的車窗裡飄進雨水的氣息,似乎還夾著蘑菇的清香。樹木尚未披綠綻青,仍是光禿禿,可是列車的隆隆聲在樹林裡聽起來畢竟比在曠野上要清晰悅耳的多。前方已閃爍著車站的點點燈火,那燈火蘊含著春日特有的哀愁。”

這樣細緻優美的描寫,在小說裡比比皆是。自然界在蒲寧筆下美得讓人嘆息,那散發著清新氣息的白色樺樹、漂浮的朵朵白雲,田野裡綻放的小花,溫暖和煦的陽光、叮噹作響的馬鈴聲等,如此生動,如此迷人。

經歷過刻骨銘心,才能寫出令人共鳴的作品

有人說過,經典的作品並非純虛構,通常只有經歷過刻骨銘心,才能寫出令人共鳴的文學作品。1927年,蒲寧認識了一個年輕的女作家“加麗娜·庫茲涅佐娃”,從而開啟了一段火熱浪漫,同時也是痛苦難熬的黃昏之戀。愛情有神奇的作用,讓作家重新煥發了青春,激發了他的創作熱情。但是,蒲寧那時候已經有了妻子“維拉·穆羅姆採娃”,他這場瘋狂的愛戀,給妻子帶來了巨大的傷害。蒲寧跟米佳一樣,專制獨斷,充滿了極強的控制慾,“加麗娜·庫茲涅佐娃”實在是忍受不了,離開了他。這對年邁的蒲寧來說,是沉痛地打擊。他無法理解,也無法原諒“庫茲涅佐娃”的背叛。他也像米佳一樣,陷入了快要發瘋的境地,脾氣變得暴躁易怒。還好他的妻子“維拉·穆羅姆採娃”,對他不離不棄,一直無微不至地照料他,直到他去世。想一想,如果沒有維拉,作家本人會不會選擇跟米佳一樣的結局?這個真說不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