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科學資料的翻譯問題,學習與思考的不同

學習與思考

近一百年的大部分時間,對於自然科學知識部分,中國基本是處於學習的狀態,那麼在翻譯外文這方面的資料的時候,就存在著照本宣科、不加辯駁分析的直譯(唯心式理論、泛神論式理論的直譯)、本土化概念轉化不準確(例如四維時空、四維空間、四維超體的胞體空間的混淆)、脫離文化底蘊(使用新詞,並不進行與傳統文化方面的銜接,以致文化銜接脫節)、盲目崇拜性的翻譯(錯把假說當驗證性理論,錯把理論當不可修改的真理)等問題。這種問題,隨著現代知識的爆漲以及網絡文化的興起,在網絡上更嚴重一些。

這也間接造成了一些人對西方整體文化不加辨析的盲目崇拜、以及宗教經文式的學習問題,特別是在理論物理假說以及現代數理玄學這方面,形成的誤導是現實的,一些人很難分清科幻與玄幻的區別。

筆者學習的很多資料都是來源於網絡,對這種誤導的貽害感受頗深。這種誤導,不僅構成理論方向上的誤導甚至導致結果錯誤,同時也會浪費人生大量的寶貴時間。因此才有這兩年寫網文進行辯駁的一系列連載。雖然解決不了什麼具體問題,但是終究算是從學習階段進入了主動的思考階段。當然,基於學識的有限,思考的過程中不免也會出現錯誤。


科技、科學資料的翻譯問題,學習與思考的不同

西方理論物理理論產生模式的變異以及與中國式物理理論產生模式的不同

西方人寫了一本書,論述了愛因斯坦一生中的二十多個物理理論判斷錯誤。這在國內,很可能是當民科的語錄不予發表的,但這卻是物理理論發展的實際情況。這本書對人的衝擊僅僅是愛因斯坦並不是一個神,與一些看不懂相對論的對愛因斯坦的崇拜相沖突。西方是把愛因斯坦當作物理學家的,基於對他對量子認識的反對,才有了另外一個物理分支--量子力學。而且,同時期的特斯拉對其的態度據傳說是很不屑。這可能會讓一些人很不理解。

西方近代的物理理論的發展方式發生了改變。從愛因斯坦之前的基於實驗的數據統計分析發現規律的物理理論產生過程,變化為他之後的基於數學、數理創造理論模型假說、基於唯心、唯物思維方式兼容的頭腦風暴式的天馬行空的思考,形成理論物理假說,之後再尋求驗證方式以及驗證結果。

這種理論創造方法上的改變的優點是:發散性的思考,擴展了理論方向的各種可能性。例如基於相對論的擴展,基本產生了現代天文學各個方面的體系性研究。

其缺點也很明顯:就是會遇到假說理論沒有驗證方法、無法驗證、至今的物理能力並不能驗證的諸多理論驗證問題。

而在這種理論的翻譯和傳播過程中,翻譯者通常使用外國人的唯心文化表達習慣,對於已驗證的理論物理假說與未驗證理論物理假說混為一談,或者將理論物理假說當做已驗證的理論來解讀,來傳播。由於現代超前的理論物理假說研究的範圍與古代數理玄學已經交叉,那麼這種傳播方式導致的誤導就是,理論物理假說的錯誤翻譯方式以及錯誤的解讀方式與現代或古代的數理玄學接軌。

中國人的文化習慣,在研究理論的時候通常對假說諱莫如深,一般是等到理論模型被驗證之後,才敢肯定性的發佈。而西方人在這方面的文化習慣,特別是在愛因斯坦之後,變得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就是理論只要數學、數理說得過去,就當理論發佈了,甚至不區分這是假說還是中國式意義的理論。至於驗證方式、驗證過程、驗證結果,那是之後的事情,甚至是別人的事情。

這種理論發佈方式,導致西方近代的理論物理假說滿天飛,也導致這種理論被證偽的週期越來越短。就像霍金與人理論打賭,幾年之後就已經證偽了一個基於數學邏輯的想法或者說假說。因此我們會在網絡上看見針對同一件事情自相矛盾的各種理論假說。你方唱罷我登場,很熱鬧,造成了一種

理論空前繁華的虛假景象。


科技、科學資料的翻譯問題,學習與思考的不同

理論假說與理論的不同

特別是在物理與古代數理玄學研究領域交叉的範圍內,西方泛神論思想與唯心哲學、與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也參與進物理假說的構建,使部分假說已經儼然成為唯心論、泛神論,而非現代物理科學意義的了。而這部分,也被打著科普的幌子被直譯過來,以科學的名義在網絡上宣傳著。

當然,很少有中國人的假說,文化習慣、理論認定方式不同的問題。通常國內搞假說的,就會被扣上民科的帽子,不管有沒有數學、數理的道理。民科這詞在外國是貶義的,而且是精神分析學意義的心理疾病的一種。這也就相當於只許外國人民科、基於數學、數理打著科學幌子“臆想”,中國人被禁止了。

如此一來,那我們只有學習的份了。因為眾多“不靠譜”、“超乎想像”、“顛覆通常邏輯”的西式理論物理假說中,可能會有幾個未來被驗證是物理理論。

西方人標榜的邏輯很簡單,榜樣很確定。相對論產生之際就是理論物理假說,全部是基於數學、數理推導的理論架構。一度未被髮表。直到遇到伯樂才公之於眾。之後驗證儀器跟上了,才陸續被驗證了部分理論觀點。直到現在,我們還未完全驗證。這是基於數學、數理模型架構的、很顛覆正常思考模式的理論物理假說成功轉正成物理理論的典型案例。

當然,被證偽的理論物理假說是大多數,而且部分也就自甘墮落,與數理玄學同流了。這部分也不加辨析的被當物理科學理論翻譯過來,這才亂套。

理論物理假說與數理玄學的相同點是通常研究的範圍是一致的,沒有驗證,或者不能驗證;

理論物理假說與物理理論的相同點是基於物理研究的目的。不同點是,物理理論是可重複性驗證的、已驗證的;而理論物理假說是未驗證的、沒有驗證方法或者不能驗證的。其中部分假說未來會被證偽,從而成為失敗的理論構想,其中部分假說會被證實為數理玄學意義的;而部分被物理方法證實的假說,會成為物理理論。

這種漫天撒網式的假說理論構建方式,有未來“蒙正”成為物理理論的概率,也有覆滅的概率。且覆滅的概率還要大一些。


科技、科學資料的翻譯問題,學習與思考的不同


快餐式翻譯的問題

隨著文化內容的暴漲,翻譯也變得更基於專業性,而非文化性。

一些學習資料,例如電腦編程方面的,人工智能方面的,翻譯者往往是技術專業人士,而非專業翻譯者。那麼導致的直譯結果,會出現沒有文化辨析,沒有與本土文化銜接,沒考慮哲學基礎、文化底蘊不同等專業之外的內容產生的問題。

即便專業的翻譯,由於對技術性專業內容的不懂,有時候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例如:分形迭代實際就是基於前提基礎的縮小循環,分形迭代是西式表達,基於前提基礎的縮小循環是本土式的表達方式。

如果習慣了分形迭代這個詞,且不懂古代的數理循環,那麼就會產生分形迭代是外國人發明的數學方法這種錯覺,西方人自我介紹這種東西的時候,通常也是這麼說的,通常自詡為發明創造。翻譯也就直接翻譯過來。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這僅僅是對歷史文化的揚棄性的繼承與發展,而且這個歷史文化包括中國的傳統文化。

這個結果就會間接地(西方的詞是潛意識地)導致對文化的不自信、文化的西式化、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割裂及極端的全盤否定。

筆者在連載中舉了很多這樣的例子,例如洛侖茲吸引子,實際就是太極數理中包含的一個內容的衍化;周易的數理中表達的發展模式可以用波浪理論解說;黑洞、蟲洞就是太極的魚眼的數理等等。


科技、科學資料的翻譯問題,學習與思考的不同

我們真正瞭解這個圖的數學表達意圖嗎?繼承發展的居然是歐拉、玻爾、特斯拉,可是他們不會承認

再如,財經書籍《江恩理論》《波浪理論》基於西方文化底蘊和當時的哲學背景,是使用泛神論的筆法方式寫的,不加以辨識,就會重歸道法自然了。學個財經理論卻掉入泛神論的坑。

又如,在國內網絡上,介紹尼采的文章,居然是西方崇拜式語氣的,不管是直譯來的,還是翻譯者的註解,這肯定是發錯了地方。最基礎的哲學知識都不具備,居然搞翻譯,且翻譯這種歷史性的哲學東西,不免害人害己。

利用網絡查找學習資料來學習,優點是海量、快速。

缺點也很明顯:一些資料自身的問題太多,需要自行辨析。好不容易節約的一點查找資料的時間,會被誤導浪費的時間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