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典型案例!產煤縣文旅年收入80億,它是怎麼做到的?


生態建設,礦山修復,已經成為行業當下的熱點產業,部分企業單位紛紛入局,當你還在躊躇的時候,有些地方已經走在了行業前頭,佔領了行業的一席之地。一起看看下面這兩起典型案例是怎麼做的。


01 “煤城”變“詩城”!年入80億

眺望雄壯夔門、背靠巍巍白帝城,一部融詩詞朗誦、歌舞表演、光影展示於一體的大型文化實景演藝《歸來三峽》,近日在長江三峽瞿塘峽口再次開演。這場詩詞文化盛宴正替代“全國產煤百強縣”,成為重慶市奉節縣的一張新名片,也見證著這座江邊小城開掘千年“詩城”文化寶藏,探索文旅融合發展的轉型之路。

轉型典型案例!產煤縣文旅年收入80億,它是怎麼做到的?

1、關煤礦:“吃子孫飯不會長久”

地處三峽庫區腹地、扼守瞿塘峽口的奉節縣,古稱夔州,既是一座風光壯美的山水之城,也是一座積澱深厚的文化名城。三國等歷史時期的戰爭烽火曾在這裡燃燒,李白、杜甫、劉禹錫等一批偉大詩人曾在此淺吟低唱。奉節也由此成為中國詩歌文化的一座歷史地標。

轉型典型案例!產煤縣文旅年收入80億,它是怎麼做到的?

《歸來三峽》演出現場

雖然坐擁自然人文“寶庫”,奉節卻長期以“煤”為生。2016年以前,奉節是全國產煤百強縣之一,也是重慶市第一產煤大縣。全縣30個鄉鎮中,涉煤鄉鎮達23個,擁有產能9萬噸以下的煤礦39個,煤炭及涉煤行業從業人員近30萬人,煤炭產業一度貢獻了3/5的財政收入。挖煤帶來了短期利益,卻毀壞了綠水青山。汾河鎮新橋煤廠開採長達22年,礦渣對石貝河造成嚴重破壞,幾公里長的河床被抬高數米。一到汛期,附近大片農田被沖毀、汙染。由於山體掏空,礦區附近約200餘戶房屋出現不同程度的牆體開裂。

在奉節這樣的高山峽谷地區挖煤,吃子孫飯不會長久,把山挖垮了、水挖斷了、樹挖死了、人挖殘了,得不償失。2016年以來,縣裡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要求,痛定思痛,將全縣39個產能9萬噸以下的煤礦全部關閉,去產能187萬噸,從此走上了轉型發展之路。


轉型典型案例!產煤縣文旅年收入80億,它是怎麼做到的?

2、開“文礦”:激活沉睡的“寶藏”

轉型還得立足自然生態和人文資源。一方面保護好一江碧水兩岸青山,另一方面開掘奉節獨有的“文礦”,激活沉睡的歷史文化資源,尤其是最閃亮的“寶貝”——詩詞文化,全力打造詩意天地、詩歌高地、詩人聖地的“三地詩城”。

開“文礦”,必先摸清家底。據夔州博物館館長雷庭軍介紹,近年來,奉節組織各方專家對本縣的詩詞文化“寶藏”進行了全方位“探測”。截至目前,已收集到在奉節寫就和寫到奉節的歷朝歷代1000多名詩人的1萬餘首作品,並正在進一步整理出版《夔州詩詞全集》。

為推動詩詞文化傳承,奉節自2017年起舉辦國際詩歌節、“才子佳人”詩詞挑戰賽,在全縣培育讀詩、悟詩、寫詩、唱詩的濃厚氛圍。2017年10月,奉節縣被中華詩詞學會授予“中華詩城”稱號。2018年底,由張藝謀導演的大型詩詞文化實景演藝《歸來三峽》在奉節開演。所展現的中華詩詞文化和“詩城”自然人文魅力,讓觀眾流連。

轉型典型案例!產煤縣文旅年收入80億,它是怎麼做到的?

除了詩歌,巴文化、戰爭文化乃至工業遺產,也都成為奉節積極開掘的人文“礦藏”。青龍鎮大窩社區過去是一個硫磺礦區,一度寸草不生。通過礦區改造、植樹造林,如今的大窩社區搖身一變,成為工業遺址景區和艱苦創業歷史教育基地。

3、文旅融合:山水人文變金山銀山

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前人留下的巨大精神財富。綠水青山能變金山銀山,文化資源也要變成金山銀山。近年來,奉節圍繞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遊,文旅融合的效果日益顯現。


轉型典型案例!產煤縣文旅年收入80億,它是怎麼做到的?

隨著文化資源的深入開掘、轉化,奉節旅遊市場日漸火熱。2017年,全縣旅遊綜合收入62億元,去年突破80億元。奉節縣文旅委主任潘萬山介紹,以《歸來三峽》演藝為例,上演20場以來,每場上座率都在90%以上,開始把奉節過去的旅遊淡季也變成旺季。

02 蝶變!廢棄礦山變旅遊景區

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鎮礦山整治修復區看一片新景和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花磚砌築的梯田裡新覆蓋上了鬆軟的黃土,剛栽的松、柏等樹苗迎風搖曳;人們忙碌著修築遊園、平整土地、栽樹澆水……曾經的廢棄礦山正在實現“美麗蝶變”。這是武安市大規模開展礦山生態整治修復的一個縮影。


轉型典型案例!產煤縣文旅年收入80億,它是怎麼做到的?

武安境內資源豐富,曾是全國58個重點產煤縣之一和全國四大富鐵礦基地之一。20世紀90年代末,在採礦業發展最高峰時期,各類生產礦井一度達3000多口,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但是對礦區地質、生態環境也造成了嚴重破壞。據統計,武安市因採礦造成的廢渣尾礦壓佔、植被破壞、土地塌陷面積近10萬畝,對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

近年來,武安市遵循“宜林則林、宜耕則耕、宜建則建”的原則,先後啟動49處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治理。2018年以來,該市爭取上級治理資金上億元,本地配套治理工程資金1.3億元;累計完成露天礦山生態修復2300多畝,植樹30萬棵,小鐵礦、小煤礦礦區專項整治面積12000多畝,恢復植被9000多畝,恢復耕地3000多畝;填充廢舊井筒300多眼,全市礦山地質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轉型典型案例!產煤縣文旅年收入80億,它是怎麼做到的?

多點發力,推動廢舊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按照“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該市督促轄區國有礦山企業落實礦區環境治理主體責任。對在生產的集體個體礦山企業,在做好治理保證金收繳的同時,督促企業加快推進礦區治理或組織治理;對礦權滅失、責任人難以澄清的,積極申報立項,組織開展工程治理。同時,該市還多元化籌措資金,採取爭取上級專項資金扶一點、鄉村集體投一點、政府補一點、群眾集一點的“四個一點”籌措模式,解決了治理資金不足的難題,促進了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武安市將淑村鎮兆華、通方、金葫蘆等7個集中連片的露天礦山治理區整合,高標準設計治理。能開發成耕地的,採取取土墊地、砌築梯田的方式,做到佔補平衡。不能復墾的按照地形地勢順勢而造,進行綠化美化和景觀打造,將廢渣亂堆、溝壑縱橫的廢棄礦區治理成集種植、養殖、休閒、娛樂為一體的旅遊景區。


轉型典型案例!產煤縣文旅年收入80億,它是怎麼做到的?

與此同時,武安市還把原有的礦山廢棄地治理成山坡林地和可耕種的梯田。如西寺莊鄉中寨村北燕山鐵礦經過長達20年的開採,形成了大面積沉陷區,地表裂縫長達數百米,最寬處達2.2米,堆積的礦渣達58萬多立方米。該項目通過科學整治,累計完成土地修復710餘畝,耕地種植小麥、玉米等作物,山坡地種植核桃、蘋果等果樹。曾經的廢棄礦山變成了瓜果飄香的“世外桃源”。


轉型典型案例!產煤縣文旅年收入80億,它是怎麼做到的?

武安市利用大型礦山遺存的大量廢棄礦渣對土地進行平整覆土,建設農耕用地,減少渣堆汙染,控制水土流失。如西石門鐵礦生態恢復項目通過政府和企業合作開發、共同建設的方式,對舊礦進行了生態恢復和綜合整治,累計投資1.01億元,利用尾砂造田1050畝,植樹50.2萬株,綠化荒山3800畝,建成了集休閒、觀光、文化於一體的礦山公園,成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礦山公園”。公園總面積佔地6.5平方公里,設有礦業遺蹟觀察區、地質環境治理成果區、生態養殖區和博物館區,濃縮了河北省鐵礦開採行業的勘查史、開採史,豐富了礦山旅遊文化資源。

如今,礦山的生態修復工作正在我國各個地方有序而廣泛地開展。在收穫不錯效果的同時,我國也積極探尋新的礦山修復模式,多借鑑國內外代表性的修復工程,使礦山修復的工程由簡單而純粹的植被恢復到新興的產業靠近轉變。依據城市的規劃建設,在城市的郊區邊緣,選擇適宜的礦山廢棄地採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建設礦山遺址公園、生態示範公園、遊園等多種類型的景觀,不僅可以使礦山廢棄地得以重新利用,同時也為城市的建設多添一處靚麗的風景線,賦予了這座城市更多的文化內涵。


文章來源於網絡。本文僅作學習交流使用不做商業用途,如不慎侵權請聯繫礦小云。感謝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