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最低調的兒子,乾隆對他十分尊敬,到底是誰?

 清朝時期,也不乏有皇子奪嫡之事,其中最著名的還是康熙的九個兒子參與的“九子奪嫡”。大部分皇子,大臣等都被捲了進去,最終由康熙的四兒子獲勝,成為了雍正皇帝。

康熙最低調的兒子,乾隆對他十分尊敬,到底是誰?

  雍正登基之後,開始了對當時反對自己,跟自己作對的兄弟,大臣們開始了清洗,絕大部分人沒有好的下場,殺的殺,流放的流放。掀起了腥風血雨。但是有一位皇子,他沒有參與奪嫡之事,一直保持著中立的立場,由而得到了跟其他皇子不同的結局。

康熙最低調的兒子,乾隆對他十分尊敬,到底是誰?

  他便是愛新覺羅 · 胤裪。胤裪是康熙的十二子,自幼深得康熙皇帝的喜愛,經常陪伴康熙左右,當以很多人認為康熙會把皇位傳給十二子。當時的胤裪也是手握重權利,曾任內務府總管,負責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之事。但是他一直表現得很低調,為人和善,不善於勾心鬥角。被封為履親王。

愛新覺羅·胤裪(1685-1763),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十二月二十四日寅時生,庶妃萬琉哈氏即定妃出。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封貝子(時年24歲)。六十一年十一月,與受末命。十二月,晉履郡王(時年37歲)。雍正元年十二月,以不感激效力,降貝子(時年38歲)。二年六月,再以事降鎮國公(時年39歲)。八年五月,復晉履郡王(時年45歲)。十三年十月,授宗令。十一月,晉履親王(時年50歲),管禮部事。乾隆三年正月,罷管部務。十八年正月,授議政大臣。二十八年癸未七月二十四日未刻卒,年七十有八,諡懿。

康熙最低調的兒子,乾隆對他十分尊敬,到底是誰?


康熙末年任鑲黃旗滿洲都統,很受重用,也很有權,但沒有結黨謀位。雍正剛即位,封胤祹為履郡王。不久,藉故將其降為“在固山貝子上行走”,就是從郡王降為比貝勒還低的貝子,且不給實爵,僅享受貝子待遇。不久,又將其降為鎮國公。乾隆即位後被晉封為履親王。這位胤祹較之其他兄弟氣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