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前,微信的困獸之鬥


黎明之前,微信的困獸之鬥


微信是依託強關係發展起來的即時通訊工具,而後逐漸演變成為了一種用戶的信息處理平臺。這種轉變,意味著更大的承載能力和更多的用戶期待。對於今天大多數的社交產品而言,都是在幫用戶做信息處理。

我們每天接受大量爆炸般的信息,然後把這些信息藉助社交圈子的力量加工掉,最後下嚥。能不能消化不說,單是吃下去這件事,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因為現在的信息實在太多,而且好像每一件事都與我們息息相關,當然實際上並沒有什麼關係。

如果有一天,這個消息的體量大到了有限的社交關係不能承載呢?我們應該怎麼去幹?我們只能通過更多的外部接口,去分配更多的時間遊離於社交關係之外。所以,現在我們不僅要看微信,還要看今日頭條,還要看更多的東西。當我們遊離於各個工具的時候,其實,又會出現大量的時間浪費和與世界脫離的恐懼。

其實,這是一個人的社交圈子處理信息能力的臨界點。顯然,現在我們多數的人都在超負荷運轉。這裡並不是說我們必須要定在一個app上,而是要能夠既滿足我們獲取海量信息的需求,還要讓我們能夠在海量的信息中看到我們自己。

技術對社交關係的顛覆

我們會加速的進化成一個超級個體,這種進化不在於我們自身的生理發生了什麼變化,而是技術賦能給了我們更加強大的能力。比如說機器算法讓我們更高頻率的與二度人脈接觸,從而帶來更多更深刻的影響。

我們今天已經跨越了8人社交管理的場景,進入了27人的緊密社交中去。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是對信息量的處理更大,信息的複雜性也在呈現幾何倍數的增加。諸如高舉“用完即走”的理念,不過是一副延緩衰老的春藥。信息處理的低效,讓用戶感覺到臃腫和疲憊;信息處理的侷限,讓用戶選擇了把時間分配給其他的產品。

也許我們從來沒想要一個單純的社交工具,但是任何時候都必須有一個載體能夠讓我們感受到社會關係的存在。

也許他們從來沒有想要給我提供一個單純的社交工具,因為他們要在我們的社交關係上促成交易。

顯然,我們的社交關係會越來越形成一個網狀,直到有一天,我們也許會真的像超人一樣,擁有了掌控世界(自己的世界)的能力。但是,有一點我始終堅信:技術對社交關係的賦能,會通過社交商業的價值反哺,讓我們的生活重新迴歸熟人社區,只不過這個社區之外不再像今天這樣陌生。

新生挑戰背後的邏輯

前一段時間,某條boss出來宣戰微信,高舉弔民伐罪的大旗,聲稱對不起20萬有苦說不出的某音用戶。引起了一撥人的熱議,這其中就有我。

在一個微信群中,我提出了技術變革已經推動工具發展到了社交關係的一個臨界點,社交產品的變革迫在眉睫……。雖然大家都表示被微信所累,但是卻沒有人願意相信,它很快就會被解體掉。大家更習慣於將兩個企業的競爭,看作是未來的角逐。

微信的對手從來都不是某條系,而是下一個時代的社交產品。某條只不過是認為自己在新的社交設想下有更大的勝出機會,所以儘快的把微信咬下來,然後自己好騰出手收拾那些企圖篡位的人罷了。螞蟻戰大象,並不在於搏鬥,而在於命門。當螞蟻咬到了大象的命門,就基本宣告了這場戰役的輸贏。這場戰役的並不是以誰變成大象為止,而是以誰倒下為終。當大象倒下的那一刻,誰能最快從螞蟻長成野豬,誰就是贏家。、

在未來的競爭格局中,所有的公司都是一隻螞蟻。鉅額的流量,不過是一堆堆積在螞蟻口袋的食物,它能夠保證你在前進途中不被餓死。當它不能夠在新的環境中生長起來時,這些流量連同螞蟻的軀體都會迅速成為其他螞蟻的食物,被吞併掉。今天看上去堅不可摧的單一優勢,在長期的競爭變化來看,都是紙老虎。它能夠錦上添花,卻永遠不能雪中送炭。趨勢是一個與時間相關的概念,這一刻的優劣對比並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社交關係和用戶習慣更是如此。做營銷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永遠不要相信用戶的忠誠。如果你認為用戶很忠誠,只能證明誘惑力不夠。拼多多迅速蓋過京東的鋒芒,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所謂的遷移成本,在用戶共同選擇的面前,會被迅速的瓦解掉。

新生技術引發的社交浪潮,會強於PC端向移動端的轉移,級別等同於bb機向qq的轉移。當我們五年後再看這一切,才知道此刻對每一個社交人而言意味著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