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盜墓門派,哪個門派最厲害?

南野笑情


四大盜墓組織中實力最強、資格最老的當屬“發丘派”,其次是搬山派、摸金派、卸嶺派。

當然了,這四大流派所使用的盜墓手段不同,其實力也有所不同,不能完全的等量對比。

“摸金派”和“發丘派”的創始人是“三國第一梟雄”曹操。

摸金派的成員叫做“摸金校尉”,發丘派的成員叫做“發丘天官”或“發丘中郎將”。

“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為袁紹檄豫州》

同樣是盜墓,曹操為什麼要創建兩個不同的門派為自己效力呢?

原因是“摸金派”和“發丘派”的分工不同。 “摸”是打探、探測的意思,“發丘”是動土、挖掘的意思。

也就是說,摸金派的職責是發現墓穴、探測墓穴、評估墓穴的情況,相當於戰場上打探消息的先行軍。所以摸金校尉在分金定穴一術上頗有造詣。

在墓穴的規模一般、危險係數不高的情況下,作為“先行軍”的摸金校尉會執行盜墓的責任。

但在墓穴規模巨大、盜墓關鍵極為惡劣的情況下, 則由手段更加高明的“發丘中郎將”來接手。 從地位上來講,發丘中郎將顯然要高於摸金校尉,算是他們領導。

據說曹操賞給“發丘中郎將”每人一枚“發丘天印”,天印上刻著八個大字“天官賜福、百無禁忌”。

曹操以天子的名義頒發“天印”,“天印”自然會被賦予神奇的力量,只要“天印”在手,一切牛鬼蛇神均不能近身。當然,摸金校尉則是摸金符作為憑證。

值得一提的是,“發丘天印”的原型在明代已毀,而摸金符則流傳下三枚,後來分別為胡八一、王凱旋和shirley楊(雪莉楊)所得。

曹操平定北方之後,摸金派和發丘派便隱沒了蹤跡,畢竟盜墓求財那只是救急之用,長久如此定會被天下人恥笑。雖然曹老闆不拘小節,口口聲聲說著寧讓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但這挖人家祖墳的事兒,還是少做為好,畢竟身份不一樣了。

在被官方除名之後,摸金派、發丘派淪為民間盜墓組織。

摸金派的“盜墓宗旨”是來者不拒,但凡被摸金派發現的墓穴,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文武朝臣均無法逃脫摸金派的“魔掌”。

摸金派的門人行動相當謹慎,因此習慣“單幹”,畢竟盜墓是違法亂紀的勾當,成群結隊的盜墓難免會被官府盯上。

發丘派與摸金派截然相反,發丘派只對大墓感興趣,並且從不單幹,每次“倒鬥”之前都要召集人馬,化裝成商旅之後再行動。

發丘派的門人來說,盜墓只是副業而已,他們通過盜墓獲得的暴利做生意、開賭場,成為商賈鉅富。 或者與官方合作,專注於考古學術研究,由此已經脫離了盜墓者的行列。

所以,雖然發丘派出身較高,但歲月流逝,他們已經改行,成為了盜墓的上游產業。真正專注於倒斗的,卻是摸金一門。

至於搬山派,則是最為神秘的盜墓門派。搬山派由精通風水學、周易之術、茅山道法的道士組成。

像什麼民間傳說的“搬山分甲術”、“九龍定川術”、“地煞風水訣”皆出自搬山派祖師“搬山道人”之手。

“搬山道人發古墓者,以求不死仙藥也。”

搬山派盜墓的目的並非是為了盜取價值連城的冥器,而是尋找長生不老的法門。只可惜,部分搬山派的門人貪得無厭,導致搬山派逐漸變為以盜取陪葬品為目的的民間盜墓組織。

當然,小說《鬼吹燈》賦予了搬山派更好的形象。他們成了苦修的道士,不愛錢財,倒鬥只為一物,即雮塵珠,其目的是想得其解除族人詛咒。

書裡面的鷓鴣哨,其就是搬山魁首,其身手了得,一生苦尋雮塵珠而不得。

“卸嶺派”同樣起源於東漢末年,如果說摸金派與發丘派是“官方認證”的盜墓團體,那麼卸嶺派就是草根出身的民間盜墓團體。

卸嶺派的活動區域主要在南方,南方的山水靈秀,有規模的大墓一般都隱藏在山嶺中,“粗魯”的卸嶺派門人常常因為盜墓而毀掉整個山嶺的風水,卸嶺派因此得名。

與其說卸嶺派是盜墓賊,不如說他們是一群身手不凡的“綠林悍匪”。有墓可盜的時候,他們會下鬥盜墓,無墓可盜的時候他們便嘯聚山林劫掠百姓。

卸嶺派的盜墓技術自成一派,流傳於民間的許多盜墓器械都是由卸嶺派門人發明的。 宋朝末年,蒙古大軍橫掃中原,燒殺掠略無惡不作,大批卸嶺派門人潛入蒙古境內破壞蒙古族人的風水。

元朝建國之後,元朝政府將卸嶺派門人趕盡殺絕,小部分卸嶺派門人逃往苗疆隱姓埋名,卸嶺派從此沒落。

但在小說《鬼吹燈》裡,卸嶺派一直都算強盛,民國年間更是一方諸侯,總把頭陳玉樓,手下數十萬卸嶺弟兄,妥妥得大軍閥。

總的來說,四大盜墓門派,雖同是倒鬥出身,但各自發展卻完全不同,出身最高的發丘派,金盆洗手,做起了販子。而手藝最精的搬山派,其只為尋寶。而聲勢浩大的卸嶺派,終究只是靠蠻力。唯有摸金一派,分金定穴,傳承悠揚。


白話歷史君


四大盜墓門派:摸金門、搬山門、卸嶺門、發丘門。又被稱為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嶺力士、發丘將軍。有稱“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

1.摸金校尉:

  摸金的雛形始於戰國時期,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注重技術環節。魯迅曾經說,正版摸金校尉的資格證件——摸金符“曹操設了‘摸金校尉’之類的職員,專門盜墓”。這是根據袁紹攻伐曹操時發佈的檄文中的說法:“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檄文具體指出曹操曾經親自組織和指揮盜發梁孝王陵墓:“(曹)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這篇文字成為古來檄文的名篇,起草者是大名士,列為“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陳琳在袁紹失敗後,歸附曹操集團。曹操曾經對陳琳此文中對於他行為的揭露表示不滿,對盜掘陵墓的批評卻似乎取默認態度。所謂“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的設置,或許確是事實。《鬼吹燈》中三個主角皆是摸金校尉,但三人並不是“破壞神”,只因隨考古隊前往精絕國地下鬼洞,中了詛咒(按現代科學的說法應是鬼洞中有特殊放射物質或是某種病毒),只好尋找傳說埋於古墓中的“雮塵珠”避禍。時至宋元之時,發丘、搬山、卸嶺三門都少有弟子出現,因此往往被認為門派傳承就此斷絕,只剩下摸金一門。

  摸金一門中並非是需要有師傅傳授便算弟子,他特有一整套專門的標識,切口,技術,只要懂得行規術語,皆是同門。不過在摸金門傳承中,只有獲得正統摸金符的人,才能被稱為摸金校尉。號稱掘丘一行的民間正統,與發丘天官的手段差不多,最善於以風水星象計算出古墓寶藏的方位。行事講究留有後路,做事不做絕。

  摸金校尉不喜歡與人合作,但獨乾有困難而對方又是很信任的人,也會組成五人下的小團體。積極吸納現代社會的工具與武器,並能將它們與風水術法結合起來使用,但對傳統行規最為重視,極少有人違反。不是很擅長武功秘法體術  與發丘將軍互相看不順眼,摸金認為發丘與官府合作,挖掘古墓時壞人屍骸,損人風水,對行內傳統規矩多有違背;而發丘以為摸金因循守舊,空有精悍手藝只為衣食謀,不去能將行業發揚光大。

  摸金校尉行規:摸金校尉們乾活,最擅長的是找墓,他們往往將蒐集來的各種資料,結合對當地風水的觀察,總是能以很快的速度找到陵墓的具體地點。  凡是掘開大墓,在墓室地宮裡都要點上一支蠟燭,放在東南角方位,然後開棺摸金。動手之時,不能損壞死者的遺骸,輕手輕腳地從頭頂摸至腳底,最後必給死者留下一兩樣寶物。在此之間,如果東南角的蠟燭熄滅了,就必須把拿到手的財物原樣放回,恭恭敬敬地磕三個頭,按原路退回去。  進墓前需戴口罩,入內千萬別把口罩取下來,第一里面的空氣質量不好;第二活人的氣息不能留在墓裡,不吉利;第三,不能對著古屍呼氣,怕詐屍。  一般都是三人一組,一個挖土的,因為坑外不能堆土,所以還有一個專門去散土,另有一個在遠處放 。

2.搬山道人:

  “搬山”採取的是喇叭式掘丘,是一種主要利用外力破壞的手段。他們大都扮成道士活動,正由於他們這種裝束,給他們增加了不少神秘感,好多人以為他們發掘古冢的“搬山分甲術”,是一種類似茅山道術的法術。

  搬山一派,最早在秦漢時就有雛形,但是興盛于于清朝中葉,機關陣法是其所長,破解墳墓中各類機關很是拿手。風水上只是粗通門道,但與其他三派相差較遠。搬山道人行事多獨來獨往,從不與他人合作。傳統武功比摸金強一些,但對付殭屍多用提前設置的陣法,以及自制的各種小型手工武器。

  其前身與茅山略有淵源,但因為理念原因,也是互相排斥。因為創派時間比較晚的緣故,繼承風水法術不多,對傳統行規徹底無視,被其他門派所排斥,所以極少表露真實身份,以道士的身份周遊國內各地,沒有太強烈的善惡與民族觀念。

  搬山道人行規:搬山道人掘丘,只為求財,雖通機關,但一貫以破壞為主,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為人身安全及銷贓渠道計,亦有自然形成而流傳下來的種種套路。細節暫時不詳.

3.卸嶺力士:

  “卸嶺力士”介於綠林和掘丘兩種營生之間,有墓的時候挖墳掘墓,找不著墓的時候,首領便傳下甲牌,嘯聚山林劫取財物,向來人多勢眾,只要能找到地方,縱有巨冢也敢發掘。卸嶺門據說創始人得仙人傳授,有令人力大之法,所以卸嶺門門人,多是力大無窮,通曉武功之人,因此被稱為力士。當年威震九州的呂布也曾是卸嶺門傳人,為董卓籌備軍餉,曾挖掘過多位漢皇墓葬。

  此派於北宋期間經過逐步互相交流融合,吸收了摸金與嶗山派兩派特色,形成了具體的流派,對風水術法有自己獨特的認識。擅長於破壞法陣,熟悉各類風水地形的的弱點。

  元蒙時期,因敵視元蒙政權,被大肆迫害,於是展開全面報復,以破壞成吉思汗陵的風水,敗壞元朝江山為己任。最終破壞了成吉思汗幾處附陵,恢復漢人江山。也因此和蒙人結下世仇,蒙古佔據天下時,曾發出金鷹令,召集一隻集合了天下刺客的秘密組織追殺卸嶺門人。據說直到今日,這一隻刺客集團的後人依然遵循祖訓,追殺卸嶺門門人。也正因為如此,卸嶺力士最為隱秘自己身份,非本門之人雖夫子妻兒也不會告知自己的身份。卸嶺門門人後來淡出中原,曾經多活動於苗疆外蒙西北一帶,近代也中亞北非歐洲也曾經出現過他們的蹤跡。

  卸嶺力士多是極端的民族主義者,對華夏一族的傳承很是重視,雖然活動範圍不在中原,但傳人只在漢人內尋找,對可能危害到漢人中原政權的國家,無所不用其極。精擅傳統武功,行跡類於俠客。輕視現代科技產品武器,但對近代科學理論頗有研究,致力於將風水陣法等理論與科學理論結合起來,並偶爾製作陰氣測量儀,針對殭屍的乾擾波發生器等產品。

  卸嶺派行規:卸嶺派這一派主要用鼻子聞,為了保持鼻子的靈敏程度,都忌菸酒辛辣之物。用鐵釺打入地下,拔出來之後拿鼻子聞,鐵釺從地下泥土中帶上來的各種氣味,還有憑打土時的手感,地下是空的,或者有木頭,磚石,這些手感肯定是不同的。

  真正的大行家對洛陽鏟那些東西是不屑一顧的,因為地下土壤如果不夠乾燥,效果就大打折扣,特別是在江南那些富庶之地,降雨量大,好多古墓都被地下水淹沒,地下的土層被衝得一塌糊塗。

  卸嶺派長期被蒙人追殺,門人多朝不保夕,為圖自保,千百年來前輩的規矩多有變動。並演變出種種新的行規,比如從不對漢人甚至華人的陵墓出手等等。具體細節暫時不詳。

4.發丘將軍:

發丘將軍到了後漢才有,又名發丘天官或者發丘靈官,其實發丘天官和摸金校尉的手段幾乎完全一樣,只是多了一枚銅印,印上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個字,在掘丘者手中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號稱一印在手,鬼神皆避。此印原型據說毀於明代永樂年間,已不復存於世。

  發丘印與摸金一派的手法接近,技術上稍微遜色,但比較注重眾人合作。古代經常以當鋪的朝奉,古董商等身份為掩飾。不輕易出手,偶爾行動多針對某些大型陵墓,是四派中唯一不忌諱與官方合作的一家。清代因為外族迫害,流亡海外,多活動於東南亞及美洲一帶,曾經在諸多大型古代陵墓發掘隊中發現過他們的身影。國內餘支多以考古學者的身份混跡於政府部門。

  發丘將軍行規:發丘將軍行動多同時邀集多人,做好詳細計劃,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出應對措施。然後按部就班,依次進行。因此在掘丘過程中危險性最低。而麻煩多來自事後分贓保密等等程序,因此有所針對地產生了一系列規矩。但具體細節暫時不詳。


文化茗居


在天下霸唱《鬼吹燈》系列的盜墓江湖中,有四大門派,分別為發丘、摸金、搬山和卸嶺。這四大門派的盜墓之術,各有特長,囊括了世上以“風水”、“方術”、“外力”這三大體系,簡單來說可作“理”、“技”、“物”三門,也完全涵蓋了盜墓之輩“濟世”、“尋藥”、“求財”這三種動機。由於《鬼吹燈》系列中的主角為“摸金校尉”一脈傳人,故而摸金一門在小說中表現較為突出,最為搶眼。



發丘和摸金

發丘和摸金最開始都是官名,分別為“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為東漢末年的曹操在軍中所設立,最初是專門發掘墳墓盜取財物以充軍餉的軍職。因而這兩派實際上是同出一脈的,後來雖然演變成盜墓流派中的兩大門派,但在盜墓的手段上卻一脈相傳,幾乎一致。以易學五行之理分金定穴,多存立身濟世之心,或三兩人,或三五人結為一黨,無師徒傳承之名份,唯以“發丘印”、“摸金符”、“尋龍訣”等物為憑,進退有章,攻守有法,盜亦有道,雞鳴燈滅不摸金,盜不離道,敬鬼神而遠之。

不過相比於摸金校尉的頭銜不變,一直沿用校尉之名,後世發丘一派“中郎將”的官職名則改為“發丘天官”。發丘天官的身份見證,是一枚正統銅製的“發丘天印”,上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四個字,是一件不可多得,也是不可替代的神物,有道是“一印在手,鬼神皆避”。而摸金校尉的身份見證,則是“摸金符”,摸金符是用穿山甲最尖利的爪子為原料,然後還要經過很多特定的工藝才能製成。傳說中跟“發丘天印”一樣,有辟邪之效。“發丘天印”的原型在明代已毀,而摸金符則流傳下三枚,後來分別為胡八一、王凱旋和shirley楊(雪莉楊)所得。


發丘和摸金的盜墓手段,其主要的技術就是“分金定穴”,通過易學五行之理,上觀天星,下審地脈,定出古墓之所在。存有濟世之心,不破壞古墓的風水格局,盜亦有道,摸金是隻摸墓主身上最值錢的東西,而且雞鳴燈滅不摸金,把寶物原封放回,磕頭出墓就不再返回。不過,發展到後世由於摸金一脈,能人輩出,在“分金定穴”的手段上慢慢與發丘拉開了距離。

清代的摸金校尉張三爺自一古冢裡掘得了十六字天卦全象,並結合摸金一脈歷代相承的“尋龍訣”,撰寫了一部《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這部記載陰陽風水學的古籍,可謂無所不包,不僅有風水術和陰陽術,裡面還涵蓋了大量各朝各代古墓形制、結構、佈局的描述,以及摸金校尉們在倒鬥之時遇到過的各種疑難艱險,完完全全的摸金盜墓指南。但此書奪天地之秘,恐損陽壽,張三爺便毀去陰陽術的那半本,剩下的半本風水術,後來經由摸金校尉陰陽眼孫國輔傳與胡八一的爺爺胡國華,最終就到了胡八一的手上。


胡八一因這部秘籍,於天星風水術有所領悟,在理論和實踐中逐步成長並繼承了先輩遺風,成為一代摸金校尉。當日陳教授和shirley楊,會請他去探訪精絕古城,就是因為他的這一特長。千年古城,龍樓寶殿,歷經滄海桑田,地標早毀,掩埋在風沙大地之下,若無風水秘術,分金定穴,想找到所在,難比登天。這也是搬山、卸嶺,甚至是後世的發丘一脈,難以相比之處。

其實也是後世之中,技術上開始遜色於摸金,因而發丘開始注重眾人合作,而且不再輕易出手,有出手只針對大型的陵墓。因此,發丘是四派中唯一不忌諱與官方合作的一家,後世中有些大型古代陵墓的發掘隊和考古學者,就是他們一脈的餘支。這是這樣,發丘一脈在小說中,並無出現這門派的代表人物,其江湖事蹟也較少。



搬山

搬山一脈,之所以會成為盜墓四大門派之一,一是他們同樣歷史悠久,二是他們盜墓不但有自己的方術,更有自己獨特之目的。他們盜墓不為明器也不為求財,外人以為他們是為找不老丹藥,其實他們是找“雮塵珠”。搬山一支平日多扮遊道方士行走天下,不與外人往來相通,特立獨行,能人異士輩出,盜遍世之大藏,江湖人皆稱他們為“搬山道人”。有不知其意欲何為者,謂其:“搬山道人發古墓者,以求不死仙藥也。”

搬山道人之所以要尋找“雮塵珠”,乃是為了解除詛咒,實現族人數千年來的自救。他們一支發源於西域孔雀河雙黑山流域,是扎格拉瑪部族的後裔。由於他們的祖先在扎格拉瑪山發現了“鬼洞”,為了看清鬼洞的真相,打造玉眼祭拜“鬼洞”,結果厄運詛咒便降臨在了他們的這個部落,神也拋棄了他們,族人四十歲後就會血液變黃而死。為了躲避這個厄運災難,他們被迫遠遷東方,歷代尋找可解這個詛咒,真正的玉眼“雮塵珠”。由於“雮塵珠”已失落於墓葬,他們尋藏盜墓,慢慢就演變成了獨具目的和手段的搬山一派。


因此,搬山道人一脈,其輩皆同宗同族。搬山道人的獨門盜墓手段,是“搬山分甲術”,此術又可細分為“搬山填海術”並“分山掘子甲”兩門,合稱“搬山之術”,歷來密不外傳。其輩尋藏盜墓,無不以“搬山異術”為行事之根本,搬山術雖屬異類方術,然其中所涵蓋諸般方技、法門、訣語,卻並非以《易》為總綱,故與摸金校尉“風水秘術”之淵源截然不同。

其實搬山較之摸金,就是搬山的手段是重在以技掘墓,而摸金則是重在以理尋墓。也是這樣,由於許多山中地下的古墓難探,搬山想要找到真正藏有“雮塵珠”的陵墓是很難的。所以後來的搬山首領鷓鴣哨(shirley楊外公),才會拜以退出江湖的摸金校尉了塵長老為師,學習“分金定穴”之術,身擁了搬山和摸金兩門之特長,shirley楊的摸金符就是他傳下的。只可惜他最後,也沒能找到“雮塵珠”,黑水城一役身負重傷,移居海外,鬱鬱而終,而“雮塵珠”實際上是在蟲谷的獻王墓。



卸嶺

卸嶺一派真正的身份,其實是古代的綠林好漢。真正在綠林結社取利,做分贓聚義勾當的,也向來不乏英雄豪傑,慣作出一些常人難以思量的事業,並非是旁門左道可比。綠林盜中聲名最顯者,莫過卸嶺群盜。卸嶺之輩或散佈天下,或聚嘯山嶺,敬關帝,並尊西楚霸王為祖師,逢有古墓巨冢,便蜂擁而起,眾力發掘,毀屍平丘,搜刮寶貨,毫釐不剩,專效仿昔時赤眉義軍的作為。他們的目的,就是求財。

據說卸嶺門的創始人曾得異人傳授,有令人力大之法,所以卸嶺門門人,多是力大無窮,通曉武功之人,因此被稱為卸嶺力士。此派於北宋期間吸收了摸金與嶗山派兩派特色,開始形成了具體的流派,對風水術法有自己獨特的認識,卻並非集兩家之所長,較於擅長破壞法陣,熟悉各類風水地形的的弱點。他們尋找古墓的手段,比不上摸金的“分金定穴”,在“望聞問切”中,摸金是上法,他們則是下法,摸金是上觀天星,下審地脈,卸嶺是觀泥痕,辨草色,聞土味。


在盜墓的手段上,卸嶺一派注重於外力,因而卸嶺之術在於器械,其重在“物”。掘墓倒鬥,藉助得力器械,群力發掘,可開山卸嶺。其常見的器械有蜈蚣掛山梯,卸嶺甲,洛陽鏟和長鋤等物,故行內也有“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之說。當然了各派都有自己倒鬥護身的利器,比如摸金也有金剛傘,這裡說的器械主要對發掘而言。

由此可見,卸嶺在尋墓之理上,遜色於摸金,而發掘之技,則遜色於搬山,他們的優勢就是人多勢眾。當年瓶山一役,魁首陳玉樓竟帶領十萬力士開赴,軍隊較之也有所不及。


陳玉樓是卸嶺一派,最後的代表人物。三代都為卸嶺魁首,為人機變無雙,身手見識過人,又兼有容人之量。作為“盜魁”的他具有掌控全局的氣場,自信且不羈。天生夜眼,在古墓地宮中能不點火而看清周遭事物,並擅長“望、聞、問、切”的下乘之術,觀泥痕、認草色、尋藏識寶。他心高氣傲,不肯認輸,曾三進瓶山,後在蟲谷獻王墓一盜,被毒霧毒瞎雙眼,不過卻為後來的胡八一尋找“雮塵珠”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指南。

綜上所述,發丘、摸金、搬山和卸嶺四派,在盜墓的手段上是各有特長,只是小說中的主角系摸金一脈,因而摸金校尉的手段會更加出彩一些。但是摸金三人組,能在多次倒鬥中化險為夷,其實也是藉助了搬山和卸嶺的不少技術,比如說鷓鴣哨和陳瞎子的不好經驗,他們可以說是在實踐中,融合了各家之所長。也是這樣,他們才能龍樓寶殿去無數,進出蟲谷、崑崙神宮、瓶山、南海歸虛和巫峽棺山等險地而無恙。


羽菱君


盜墓,我只服當代惡臭少年段德黑皇龍馬,掘帝墳。吃帝棺,踏帝路,證帝道,征戰仙域諸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