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理是如何區別南北方的,哪裡才是我國的“南北分界線”?

在中國,哪些地區屬於南方?哪些地區屬於北方?在中學地理教科書裡面,這個問題的標準答案是:中國由四大地區組成,其中南北方之間的分界線是秦嶺山脈和淮河——有意思的是,在中國歷史上,淮河確實成為過國界——南宋和金朝簽訂和平協定後,南宋和金的國界,既以淮河為界(古人眼光果然獨到)。

我國地理是如何區別南北方的,哪裡才是我國的“南北分界線”?

不過,對於這種劃分,很多人認為不大認可,並且,有的南北分界的依據,和“秦嶺——淮河”分界線相差甚遠,比如:在東北地區,東北人認為,除了東三省以外,其餘的省份都是南方地區——包括河北、河南等省份;而鮮明對比的則是廣東,按照廣東人觀念,只要越過五嶺往北走,所抵達的省份都是北方——當然小編認為,無論何等依據,這兩種觀念都是以往交通不發達時代所留下來的錯謬觀念。

那麼,到底中國的南北方的分界線應該是哪裡?

個人認為:

自然因素

之所以認為“秦陵——淮河”一線能成為南北方的分界線,其關鍵在於氣候的差異。其實早在先秦時代,古人就意識到,淮河南北的氣候大相徑庭,典型的依據則是《晏子春秋》中關於橘子的描述:橘子如果種在淮河以南,那就是甘甜味美的橘子,但如果過了淮河,則就宛如另一種物種。

這種氣候差異到現在依舊很明顯,也成為中國南北方分界的依據之一:畢竟,自然氣候的強烈對比,足以作為南北區域劃分的充分依據。

我國地理是如何區別南北方的,哪裡才是我國的“南北分界線”?


歷史因素

此外,在歷史因素上面,淮河一線也適合作為南北分界:在中國歷史上,如果出現南北對峙的局面,南方王朝想要保證不被北方王朝迅速吞併,那就一定要守住淮河防線,倘若南北雙方以長江為界,那麼,南方王朝的氣候必不長久。

比如南北朝時期,南陳的北齊的國界就是長江,如果不是因為北齊和北周常年廝殺,南陳只怕早已滅亡,而隨著北周統一北朝不久,南陳就被北周後繼王朝隋朝所覆滅,這說明,在歷史上搞南北朝,以長江為界極為不靠譜。而金宋以淮河為界,也並非金人大發慈悲,而是南宋所擁有的地理優勢加之抵抗意志,迫使金國認同了這個分界。

我國地理是如何區別南北方的,哪裡才是我國的“南北分界線”?


人文因素

此外,人文因素方面,也可以作為南北方判斷的依據:比如長江以南的居民大多喜歡吃米粉,其主要糧食作物也是水稻,而北方平原則是多種麥子為主。並且,北方人性格豪爽,而南方人則較為婉約。

不過,如果按照人文因素來劃分的話,南北方分界線很難明顯。


我國地理是如何區別南北方的,哪裡才是我國的“南北分界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