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61岁开始创业,因为一棵树造出一条产业链

他61岁开始创业,因为一棵树造出一条产业链

创业有没有保质期?有人说有,四十多岁基本就是保质期到头儿了,如果人到中年还没有闯出点名堂来,这辈子基本上就这样了。可有人不服。比如江苏启东的郭中良,今年78岁,还在创业的路上激情澎湃。那他什么时候才动的创业的心思呢?61岁。

他61岁开始创业,因为一棵树造出一条产业链

江苏省启东市的郭中良,今年78岁了。曾是教师的郭中良,退休后和妻子过着安稳的晚年生活,但在2001年,59岁的郭中良被查出患有结肠癌,经过几次手术和治疗,一米七身高的他体重不到100斤。

什么是梦

手术后,郭中良在家养病,他和妻子的养老金加在一起每个月有近万元,手里还有攒下来的40多万元积蓄,足够两人的日常开销。病情好转一些之后,郭中良居然决定要创业——种树。

郭中良的妻子担心他的身体,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说他是在做梦。郭忠良却说自己的的确确是在做梦,“梦”字在他看来,是两个木加一个夕,说的就是夕阳老人赶快种树的意思。

郭中良是一名老共产党员,觉得无论在什么时候,自己做的事情要对国家、对社会有意义,有贡献才行。除了考虑到种树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他还有一个目的。当时郭中良资助着两名湖南的贫困学生读书,如果种树能成功,也就能多挣点钱,多帮助几名贫困学生。

妻子拗不过他,只能随着他的意思来。郭中良并没有立刻开始种树,而是跑去驾校,学开车考驾照。按照法律规定,超过60岁就不可以考驾照了,59岁的他这算是抓住了期限的尾巴。

他61岁开始创业,因为一棵树造出一条产业链

2003年,郭中良在离家20公里远的地方流转了近百亩土地,种了九十多种苗木。汽车成为了郭中良的脚,也是他移动的办公室,工作累了就上车休息,睡一会,睡醒了继续干活,他在与时间赛跑,总想着用更少的时间干更多的活。

一年的辛苦换来的却是苗圃中95%树苗的死亡,原因就在树苗对水土不适应,种植技术又不过关,最终结果与郭中良的预期背道而驰,攒了一辈子的40多万元的养老钱就这么亏完了。

有人说郭中良是一大把年纪,闲着没事干。还有人说树养大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人就不在了。郭中良的脾气上来了,既然大家都说干不成,自己就非要干出点样子来给别人看看。

树苗死了,可基地还是要清理,正在清理的时候,他惊喜的发现,有一种叫鸡爪槭的苗木不仅没有死,而且还长得很好。

他61岁开始创业,因为一棵树造出一条产业链

鸡爪槭因叶子长得像鸡爪而得名,叶子的颜色会随着季节的转换而发生变化:春粉、夏绿、冬红。虽然绝大部分的苗木都死了,可鸡爪槭的存活,让郭中良如获至宝。

郭中良赶紧去了解鸡爪槭的市场,他发现当时鸡爪槭在中国并不多,大的鸡爪槭更是少见,主要原因是鸡爪槭种子贵,500元一斤,是一般种子的10倍价钱,而且出苗率很低。虽然买卖价格十分诱人,但还是很少有人愿意冒这个风险。

要种,就要种别人不敢种的树种

郭中良判断,鸡爪槭以后肯定会受到欢迎。

他61岁开始创业,因为一棵树造出一条产业链

郭中良已经把养老金都赔了进去,他找到开服装公司的二女儿郭琪华借钱。对于父亲的请求,郭琪华总是会答应。

他61岁开始创业,因为一棵树造出一条产业链

有了资金支持,郭中良又花了20多万元买进了一批鸡爪槭的种子。这一次,他更加上心了,每天六七点钟就开车去农场干活,晚上回家也没个准点。高强度的劳动让郭中良的身体吃不消了,一次在苗圃干活的时候,郭中良晕倒在了路边,要不是工人发现的早,说不定连命都得搭进去。

即使这样也不能改变鸡爪槭种子出苗率低的事实,再加上经验不足,买种子的20多万元又打了水漂,连续的颗粒无收让郭中良很失望。

误打误撞,扭转局势

这时的郭中良一没身体,二没资金,三没经验,再加上连续的失败打击。即使这样,他还是想要坚持下去,让他如此坚定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鸡爪槭在中国苗木市场上的空白。2007年,郭中良又买了20万元鸡爪槭的种子,有了前面失败的经验,这一次少走了许多弯路,经过两个月左右的培育,种子已经发芽,可当时雨天不断,种子如果下到地里,很容易被雨水冲开。

他61岁开始创业,因为一棵树造出一条产业链

光这么等着也不是办法,如果种子发芽到一定程度没有下到地里,芽根就会变黑烂掉。郭中良一时之间掉进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郭中良看着窗外的雨,心里想着种子,他是怎么也睡不着觉,难道这20万元又要打水漂了?他在想,能不能一边下种子一边用没有粘性的黄沙将种子盖住呢?死马当作活马医,清晨起床,他就让工人用这种办法下种子。

这种被逼无奈的做法,却给郭中良带来了怎么也没想到的惊喜,一个半月后,基地里一下子出来了150万棵鸡爪槭小苗!这个规模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好结果。

他61岁开始创业,因为一棵树造出一条产业链

郭中良心里开始酝酿另一个计划,这让家里本来就紧张的经济更加紧张了。他不再买苗,而是继续流转土地,将苗分出去种,每增加一块土地就是几十万元的投入。

到2010年,郭中良把规模扩大到了两千亩,每年需要投入300万元,这些钱主要来自于郭琪华的资助。可很快,郭琪华的钱也跟不上郭中良的步伐了。看到丈夫种树需要钱,妻子将启东市城区老两口共有的一套116平米的房子以70多万元的价格给卖了,用来支持老伴的事业。

有些事情是不能中断的

即使到了卖房、借钱的地步,郭中良老两口也始终没有放弃领到退休金就要给几个贫困学生汇款的事情。

2012年,不幸再次降临,郭中良被诊断出了前列腺癌。医生告诉他,这样的身体条件,不适合再从事体力劳动了。郭中良心里也清楚自己的状况,可一想到种树还没成功,自己的身体就支撑不住了,一时悲从中来。

他61岁开始创业,因为一棵树造出一条产业链

郭中良接受了手术,却拒绝了放疗和化疗。因为一旦做了放疗化疗,自己连地里都不能去了。手术后不到一个月,郭中良就再次出现在了苗圃里,这些树在他的眼里就像孩子一样,在一天天长大。

在郭中良苗圃里工作的工人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干起活来却不输年轻小伙子。上了年纪的他们外出打工不太容易,郭中良就把他们请到苗圃干活,增加他们的收入。

他61岁开始创业,因为一棵树造出一条产业链

郭中良和工人们同甘共苦,上树、修枝、挖土,自己能做的全都做,因为他工人们也愿意出力气,有的明明刚出院,就要跑到苗圃来干活,不然心里不踏实。

他61岁开始创业,因为一棵树造出一条产业链

郭中良一天接着一天的工作,忘记了自己身上的病,而病好像也忘记了他,身体恢复地是越来越好。

苗圃的面积越来越大,只有开汽车才能看得过来,郭中良每天都会开车到苗圃巡视一番,整个苗圃中每一棵树的位置、长势,都记在他心里,在巡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树与树之间的空间变小了,他就会把过密的树及时卖掉或者移栽。

他61岁开始创业,因为一棵树造出一条产业链

一边卖树苗,一边扩大种植规模,十几年时间,郭中良的苗圃发展到了3000亩的规模。树越种越多,郭中良一家终于告别了勒紧裤腰带的日子,正是因为他独到的眼光,当初一般人买不起的鸡爪槭,如今有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买鸡爪槭的人多了,卖的人也多了起来,市场竞争在所难免。

郭中良面对竞争,有着自己留住客户的办法——真诚。

郭中良有一位江苏省东台市的客户,十几年来只见过三四次面,可在这位客户心里,郭中良是需要他一直感谢的人。

2003年,郭长华从东台市到启东市一家苗圃采购树苗,谈的好好的,没想到交完定金,对方却不按照事先约好的规格给他挖树,质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对方欺负郭长华是外地人,不退押金,爱买不买。

他61岁开始创业,因为一棵树造出一条产业链

有人建议郭长华去找郭中良买树,两人就聊起了郭长华这次的遭遇,没想到郭中良听完后,二话不说,拉起这位萍水相逢的外地人,要去讨个公道。

郭中良与对方讲道理,从天亮到天黑,四五个小时的教导,让对方终于统一按照事先约定的规格给郭长华挖树。这份古道热肠的精神,让郭长华认定了郭中良这个人,本身是做绿化工程的郭长华经常给郭中良介绍客户,客户还能带来其他人。

郭中良心里清楚,客户把树买回去,成活率是最为看重的一点,影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在于土球。

他61岁开始创业,因为一棵树造出一条产业链

为了提高工人挖土球的本领,郭中良会不定期举办一些挖土球的切磋活动。看谁挖的土球又快又好。挖好以后,还会有专业的工人对土球进行捆绑,以防在运输的过程中掉土。

郭中良卖树,就像是嫁闺女,培育多年,在最后这一环节,一定要风风光光地把树“嫁”到别人家,让树好好存活,茁壮成长。

靠着过硬的质量和认真做事的态度,郭中良赢得了许多回头客。2017年,郭中良一共卖出了1400万元的鸡爪槭。

修树如做人

随着郭中良的年纪越来越大,曾经在美国学过工商管理的郭琪华在郭中良的要求下,2018年3月份,加入了苗圃生意的经营,让郭中良吃了一颗定心丸。

一直以来,郭中良靠的是口口相传的销售方式,郭琪华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学习后,了解到了苗木行业的一个痛点,也找到了新的销售渠道。

他61岁开始创业,因为一棵树造出一条产业链

在苗木行业里,采购方反而成了弱势群体,付了定金或者付了全款后,很有可能拿到的树和事先说好预期的树相差很大,要么规格不对,要么树形不对。想要将自己家的鸡爪槭卖出去,首先要消除客户的顾虑,让客户对他们产生信任感。

郭琪华把郭中良的创业故事放到网上和一些专业杂志上。郭琪华这样写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76岁癌症缠身,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等内容。郭中良的故事,吸引了很多采购商上门,他们再跟郭中良一接触,了解了他的苗圃和为人,很快就能达成合作。

他61岁开始创业,因为一棵树造出一条产业链

紧接着郭琪华还有第二招,给树做造型。好的造型能够让一棵树至少增值一倍,甚至是好几倍。

在郭琪华的帮助下,郭中良的鸡爪槭卖进了上海的公园和别墅区,在这些地方,造型好的鸡爪槭都属于点睛之笔。截止到2019年8月,郭中良的销售额达到了1000万元。

他61岁开始创业,因为一棵树造出一条产业链

78岁的郭中良实现了当初绿化环境,优化生态的梦想。他的3000亩苗圃,成了启东市的一张绿色名片,很多人到他的苗圃里免费观光,游玩。

2017年,启东市建群村被评为江苏省美丽乡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村里种着郭中良的400亩树木。

他61岁开始创业,因为一棵树造出一条产业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郭中良把这句话装在了心里。能在繁杂的市场找寻到发展之路的人,正是我们需要寻找的牛人。把他们的经验分享给种养殖的朋友,正是我们在做的事!

“2020年寻找中国种植牛人&养殖牛人活动”将继续深入祖国各地,寻找在种植养殖领域有建树的牛人,发挥榜样力量,为咱们种养殖户提供实效增收办法,给大家带来成功经验,让更多人在创富路上少走弯路,更快致富!如您身边有这样的牛人,也欢迎推荐给我们哦!

他61岁开始创业,因为一棵树造出一条产业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