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土燒酒,有幾種做法?

亮仔為農


雜糧燒酒是農村人的最愛,基本農村人都喝這種酒,主料是有紅薯,玉米等粗糧食材製作而成,都是自然健康的食材,當然不同的食材,釀出來的酒味就有所不同,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食材。

釀酒的大體步驟是這樣的:

一,將選用的食材煮熟,加入大量的酒麴,一起攪拌均勻,然後用一個大桶裝起來密封保存一個月,這一個月中,食材和酒麴在不停的發酵。'

二,把發酵好的食材倒入大鍋裡,加大量的水攪拌均勻,把蒸器裝上去。

三,將火燒旺,只至鍋中酒麴滾了,蒸汽沿著小管子出來,就是燒酒了。

四,最上面的那大鍋裝的是冷水,這樣酒蒸汽才會遇冷變酒水流出來,年鍋上面的水燙手了,就又換冷水,直至酒水變淡了,就不用蒸了。

當然,我所說的還有好多細節方面,農村燒酒也是一門技術活,不是隨便人就能做出來的。

現在隨都釀酒技術各方面的改進,這種最古老的燒酒方法設備也在更新,但是燒酒的味道一直沒變。





鄂北農村


我母親每年冬天都要自己釀酒,工藝是老輩傳下來的,父親最喜歡喝自己家釀的酒,村裡的人和親朋好友每年也都會來要一些。去年母親釀酒的時候,我正好做了一些記錄,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下。

酒麴製作。

製作酒麴是在夏季中伏,原料主要是小麥和各種花。

把小麥搗成粗粒備用,不能太細。然後去採集各種花,這個花不用固定一種,母親一般是出去看到花就採回來,像黃瓜,方瓜還有一些野花之類的都可以。


原料準備好之後和在一起,加水攪拌,水不能太多,握住能粘在一起就可以,然後用梧桐葉子包起來,用繩紮緊,放在陰涼處等到秋天以後用就可以了。下圖就是我母親製作的酒麴。

酒糟製作發酵。

原料是小麥,玉米,高粱,大米,小米。

我家釀酒一般在臘月,家裡沒啥活的時候。

先要把各種原料磨成面混合在一起,然後放在大鍋里加水燒開,沸騰即可,盛出放涼,母親說是不燙手的時候,溫度大概在30度,加入酒麴和適量酵母攪拌均勻發酵。

加入酒麴的量大概在30斤原料加一斤酒麴,酒麴越多釀出的酒勁越大,加酵母是輔助發酵,以前是用做饅頭的“引子”,現在都直接用酵母了。

發酵大概需要半個月左右,下圖就是發酵好的酒糟。

釀酒過程。

一,拌料。

用粉碎的玉米秸稈,稻糠,花生殼等等和酒糟拌在一起,增加透氣性,乾溼度以握住成團,鬆手即散為宜。

二,準備蒸鍋。

起鍋燒水,上蒸屜,放上陶甕,這個陶甕是上下都開口的,倒扣在鍋上側面還有一個小口,酒就是從側面的小口流出。

三,上料。

這一步最關鍵,要邊撒料邊觀察,保證透氣性,一層一層的撒,哪裡透氣了撒在哪裡,一直到高度和側面小口差不多。

四,蒸餾出酒。

裝上彙集酒的工具,我家用的是老輩傳下來的,下面繼續燒火,上面再放一口鍋,鍋中加涼水,蒸汽遇涼液化在鍋底彙集滴在彙集酒的工具上從側面流出,那就是酒了。

這一步要注意,除了出酒口別的縫隙全要密封起來,下面甕沿可以用黃土,上面可以用紅薯。

最後出酒的時候要經常嘗一下,剛開始度數很高,感覺度數低了就換個容器,最後度數很低的時候就要停了,換酒糟重新釀。上面冷卻的涼水要經常換,要不然冷卻效果不好不出酒。

我是農夫七哥,這就是我家土法釀酒的方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也歡迎大家來我家品嚐!


農夫七哥


有沒有知道農村土燒酒怎麼做的?農村的男人一般都喜歡喝土燒酒的,而且人們泡些藥酒或者泡酸辣椒的也經常用土燒酒,鄉居小菜山區老家農村,以前媽媽就自己做的土燒酒,當時我還幫媽媽放柴火呢,下面介紹下:

一、做土燒酒,一般用的是稻米,像我媽媽做的是用早稻米,像平時煮飯那樣把米煮熟了然後盛出來攤開散熱到溫溫的狀態,煮的米飯不要太糊了,也不要過硬。

二、把酒麴壓散成粉狀,然後跟放溫的熟米飯拌勻再裝到乾淨的瓷罐,用紗布蓋上封口再壓好蓋子密封發酵。

稻米跟酒麴的比例是15斤稻米放4-5兩酒麴就可以了;發酵的時間越長越好,一般是發酵3個月這樣就可以了,若原料是玉米不是稻米,比較硬,發酵的時間更長,要4個月這樣。

三、酒麴跟米飯發酵好後就要開始釀酒了;大炒鍋洗乾淨放土灶上,把發酵後的酒麴跟米飯倒入鍋內,然後架上上下開口的木製品釀酒設備,最後把一個乾淨的大鍋放在上面開口上,兩個鍋跟釀酒設備接觸的邊沿地方用溼紗布壓好,還要用米糠再封上一層,那樣才密封好。

四、釀酒設備上的大鍋內加滿冷水,然後開始燒火,不能燒旺火,放小點火慢慢的燒,而旁邊地上放個缸準備接酒;等到鍋裡的水開始熱了,你會看到有一滴滴的酒從那根連接木製品釀酒設備的木管裡滴、流到酒缸裡。

五、因為土燒酒是這樣燒火慢慢蒸出來的,耗的時間比較久,要有耐心;當鍋裡的水燒得比較熱,伸個手指到水裡很燙不能再伸進去時,就把鍋裡的所有熱水盛出來洗澡或者其他用,期間不能停火;之後再放入一鍋冷水,繼續小火燒。

六、一般換3-4鍋水就可以蒸好了,蒸太多次了,越後面的酒度數也比較低的,喝的話口感不怎麼好,比較淡;以前媽媽都是把放第四鍋水燒出來的土酒拿來泡酸辣椒或者當祭酒用。

七、釀酒後剩下的殘渣即酒糟,還是很有用的,算是種天然的飼料,媽媽一般是留著,每天盛一些來拌著餵豬餵雞鴨吃。

以上就是農村土燒酒的製作過程,過程還是很簡單的,就是發酵需要段時間,而且釀酒的時候比較耗時間、柴火。


鄉居小菜



土燒酒就是自己釀造的白酒,原料基本上不固定,大部分穀物都適合做燒酒。

製作方法比較簡單,也是按照酒廠的流程來做的,就是簡化了不少過程,先發酵再蒸餾,細緻一點的就蒸餾兩次,做得味道也更濃一些。

自己釀酒喝要注意是食品衛生安全,過程中千萬記住不要使用金屬製品,蒸餾過程儘量用玻璃製品,避免重金屬中毒。

我們這裡以前都是用高粱、玉米、地瓜等做燒酒的,現在好的農田都是被外地開發商承包了,高粱和玉米很少種植了,唯一山地裡都種些地瓜,會做酒的就用地瓜做原料來做燒酒了,有時在集市上也有賣,前年去鄉鎮送貨偶然見過村裡有人在做燒酒,就好奇的看了下過程,簡單說一下吧

地瓜燒酒的釀造

1.他們將乾地瓜幹攤在乾淨的地面上,用噴壺來回的灑清水,邊灑邊拌,使地瓜絲均勻溼潤,充分吸水。

2.待地瓜幹鬆散後裝入蒸桶內蒸,一直蒸,蒸氣上升1個半時後,取出蒸熟的地瓜幹攤晾,使溫度降到和室溫接近。

3.將白曲磨成細粉,均勻地撒在已攤涼的地瓜上,邊撒邊攪拌均勻。

4.將拌好曲的料放在木桶裡,扒平後上面蓋一層約1公分的稻殼,再用泥土密封,讓料發酵。具體的時間要根據料溫在發酵過程中的變化情況來決定。

5.將已發酵的料倒在潔淨的地上,拌上稻穀殼。拌勻後,再蒸。

6.將發酵拌穀殼的料坯,裝入蒸桶內,加入清水,進行蒸餾。蒸時由蒸餾器冷凝管出的液體就是地瓜酒。


牛牛美食燴


在城裡也可以用這個自制的設備,做純糧熟料固態酒,做純糧熟料液態酒,還有純糧生料液態酒,他們無論怎樣也是糧食酒,怎麼也比做完粉條的紅薯馬鈴薯渣,做完糖的甘蔗渣或木薯做出的非糧食酒精,再加各種添加劑香精做出的瓶裝酒散裝三精勾兌酒好。



用戶93915088203


小時候見過外婆用紅曲釀的糯米酒。

紅曲,中藥名。是麴黴科真菌,紅曲黴的菌絲體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紅曲米。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於飲食積滯,脘腹脹滿,赤白下痢,產後惡露不盡,跌打損傷。



紅曲酒是糯米加紅曲和白曲發酵的酒,紅色是紅曲酶自然發酵的結果。而且,紅曲酶中還含有降血脂、降血壓、降膽固醇,是養生保健效果很好的養生酒。

在老家那邊,紅曲酒燒蛋、紅曲酒燒雞或紅曲酒燒面,都是女人坐月子必吃的食物。有健脾、暖胃、溫中、祛寒、除溼、活血和化淤,對產後惡露不淨,促進產婦身體恢復有很好的效果。稱其為“月子酒”。

釀造紅曲酒的最好的季節是在立冬到清明前後,以室溫20度左右為最佳,太冷的時候不容易發酵而且需要加溫,太熱的時候發酵速度太快則容易發酸,釀酒不成反成醋。

一、紅曲酒的做法步驟:

1、糯米洗淨後加水浸泡12小時左右,之後撈出瀝乾。


2、再開始蒸糯米飯。蒸糯米飯的時候不能壓,只能鬆鬆的放上去,一定要瀝乾不能太多水分,水開以後放上去蒸用大火蒸。蒸倒最上面的米變成飯,蒸到全部熟透,放在一個容器裡保暖。

4、紅曲倒進瓦缸里加35度左右溫水,用手搓碎倒入4/3紅曲到準備好的酒罈子裡。



5、蒸好的糯米攤開放涼,糯米飯放涼溫度要根據當時的室溫來判斷,比如室溫20度時放涼至35度左右就可以了,這時可以把糯米飯移入酒罈子裡並攪拌均勻。



6、把留下的紅曲撒在最上面,蓋上罈子口但不要密封,防止灰塵掉落到罈子裡面就可以了。

7、這時候,罈子裡的溫度應該是在30度左右,是啟動發酵的最佳溫度。為了能長時間的維持這個溫度,需要加蓋棉被或毛毯等保溫的東西。

8、2天左右進入發酵的高峰期,這時會看到罈子裡在不斷的冒泡,就好象水被燒開了一樣,就可以去掉那些保溫材料了,因為發酵自身產生的溫度已經可以維持正常發酵所需要的溫度了。

9、密封罈子口進入後發酵時期,大約再繼續發酵20~30天就可以濾出酒汁。這時紅曲酒已經初步釀成,濾出來的酒汁完全可以直接拿來喝了。

但是如果要喝到更好的紅曲酒,還要進行陳釀處理。

濾出來的酒汁裝入陶質酒罈子,密封以後用巴氏消毒法做消毒處理,就是把罈子浸入65度左右的熱水裡,並保持這個溫度30分鐘以上。

消過毒的紅曲酒就可以放在陰涼通處風長期儲存了,密封良好的情況下能保存好幾年不壞,而且儲存時間越久的紅曲酒越醇香。



因為製作過程比較繁瑣吧,現在這種老方法做紅曲糯米酒的比較少了。

歡迎大家評論,喜歡我的朋友關注我吧。


小吳在山東



專長古玩


燒酒就是先蒸料,放上酵母然後推入窖子裡發酵,過個十天半月起出來再放入鍋裡蒸,料中的乙醇會恢復,在鍋蓋上有根管子通入冷卻池,氣態的乙醇遇冷變成液態,淌入大缸裡,開始時的酒度是七八十度,最後的度數是二三十度,中途拿著溫度計測量,夠六十度或者五十度時停止淌酒,起鍋蓋,然後我就可以裝酒糟了。過程原理都很簡單。


東北養牛人喜子


生料液態,熟料液態,熟料半固態,九次發醇,八次取酒,7次勾調,是做茅臺酒的方式。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c6dd2926d42043f282f9417e500f6fcf\

痴心的釀酒人氿哥


我們這裡七十年代勝產紅薯,做粉條,餘下大量的粉查,當時有許利用粉查做酒,特便宜,一元多一斤。農村人都喝這種便宜的粉查酒。

粉查和酒麴一塊發酵後,上蒸鍋蒸溜出來就是白酒。當時是大廠,早就沒有了。現在是個做糧食酒,價格十元至三十元左右一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