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帶領村民奮鬥36年,用鋼釺鐵錘在懸崖上劈山引水,修成“天渠”

古有愚公移山,如今有人劈山引水。一位大山深處的老支書,幾十年如一日,以血肉之軀劈山修渠,就為了讓村民喝上乾淨水,吃上白米飯!為了這個誓言,他帶領村民整整奮鬥了36年,終於引來“天上水”,在懸崖峭壁上修成“天渠”。他就是貴州遵義草王壩村老支書黃大發。

因為缺水,下雨時村民把棉被浸透

貴州遵義草王壩村位於大山深處,過去這是一個出了名的窮村,貧窮的根子就是缺水。半個世紀前,全村900多號人就靠一口老井打水喝。井水渾濁,難以入口。

他帶領村民奮鬥36年,用鋼釺鐵錘在懸崖上劈山引水,修成“天渠”

村上人告訴我,他們都喜歡老天下大雨,一下大雨全村人都像天上掉餡餅一樣開心,除了把水坑挖更大一點兒外,還會把家裡所有能盛水的傢什全部拿出來。缸滿了盛盆,盆滿了盛碗,碗滿了灌瓶,瓶滿了灌嘴,嘴飽了,脫下衣服甚至抱出棉被,放在雨中,讓雨水浸透,然後放起來……等不下雨了,坑裡的、缸裡的、盆裡的、碗裡的先不用,先用那些浸透的棉衣和棉被裡的水。

衣服和棉被存水到不了一兩天,但對缺水、稀罕水的山裡人來說,尤其是那些孩子,能用嘴巴咬著一塊溼潤潤的棉被、衣服,就好像城裡的孩子在夏日街頭吃上一個冰激凌一樣過癮。

他帶領村民奮鬥36年,用鋼釺鐵錘在懸崖上劈山引水,修成“天渠”

村民吃了一頓白米飯,再難忘懷

由於缺水,這裡只能種一些耐旱的苞谷,粗硬難嚥的苞谷沙飯是當地人常年的主食。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要想吃大米飯,大年三十才有米湯喝。

他帶領村民奮鬥36年,用鋼釺鐵錘在懸崖上劈山引水,修成“天渠”

白米飯對草王壩的人來說,比山珍海味不知要強多少倍!有一個草王壩老漢告訴我,他小時候因為跟父親到山外走了一趟親戚,

第一次吃了一頓白米飯後,就覺得自己像吃過天上的仙丹一樣。後來再沒有吃過,但那一頓白米飯,讓他後來在村上成為最牛的人!

1958年,23歲的黃大發被領導看中,成為草王壩生產大隊的大隊長。村裡一個女人死了丈夫,女人要離開草王壩遠嫁外鄉。作為大隊長,他其實是挽留過那位亡夫的女人的,希望她留在草王壩。可人家說:“你是大隊長,我嫁到你們草王壩後,連口乾淨水都沒有喝過。我還算年輕,我這一輩子富日子沒想過,但我想喝口乾淨水還是要的,所以你就別勸我了。”

黃大發無言以對。那天,他看著遠去的女人離開草王壩、走出大山的那一刻,心頭十分憂傷和悲切,心想:啥時候能讓草王壩的女人留住,讓村上的人喝上乾淨水呢?

他打算“從天上引水”

他真有一股幹勁兒,一股為集體、為村民的沖天幹勁兒。“我黃大發一定要乾點兒像樣的事!”1959年,面對大山,黃大發立下誓言。為了讓村民喝上乾淨水,吃上白米飯,就要引水進壩,種稻子。

有人就問黃大發:“支書,你說哪兒能把水引來呀?是從天上引來吧?哈哈……”這村民的話立即引來全場一陣鬨笑。

黃大發也笑了,只見他似乎早有準備地告訴大家:“我們就是要從‘天上’把水引過來!引到草王壩來!”天上引來水?這咋可能?又是一陣鬨笑。

他帶領村民奮鬥36年,用鋼釺鐵錘在懸崖上劈山引水,修成“天渠”

黃大發決定修渠引水

“靜一靜,大夥兒聽著!”黃大發信心滿滿地用雙手示意大家安靜,然後指指身後的太陰山,說:“你們都知道,我們前面是太陽山,後面是太陰山,太陰山再往後就有條每天水流得‘嘩嘩’的螺絲河是不是?那螺絲河的地勢你們知道有多高嗎?高出我們草王壩許多許多,等於在我們頭頂的天上……你們說,我們把螺絲河的水引到咱們這兒,不就是從天上引水嗎?

村民用手和鐵錘鋼釺,挖出3公里石渠

“黃大發,你辦得成嗎?”說這話的是草王壩村上德高望重的長輩楊春發。“你知道從那邊到咱這裡中間有幾個鬼都過不來的險峭的峰嗎?”

“知道,螺絲河到草王壩大約有十幾公里遠,中間有三個比較險的崖,一個叫土灣崖,一個叫擦耳巖,還有一個是巖灰洞巖。它們一個比一個險峭……”

“知道就好,知道了就趕緊把話收回來,你剛當支部書記,還年輕,別丟人現眼的。”楊春發朝黃大發揮揮手,意思是你該收場就趕緊收場。

但是黃大發不信邪,山峰陡峭,人不過去,但是可以鑿隧洞。1963年,在黃大發的帶領下,引水進壩的工程開始了!草王壩人開始向大山挺進!向大山要清泉碧水!!向大山要白米飯吃!!!

他帶領村民奮鬥36年,用鋼釺鐵錘在懸崖上劈山引水,修成“天渠”

黃大發帶領村民修渠

人心齊,泰山移!手磨泡,心更堅!你一尺,我一丈!崖低頭,巖讓道……沒有任何水利基礎,他們就用竹竿一點點丈量,定出石渠的走向。

上山的草王壩人用短短的一個初冬季節,憑著一身膽氣和幹勁兒,用手和鐵錘鋼釺,像螞蟻啃骨頭一樣,硬是在大山身上一點兒一點兒摳、一寸一寸刨,摳刨出了近 3 公里長的石渠。

一場“端陽水”讓石渠變成了一團爛泥

那時的黃大發,看著超乎他想象的施工進度,滿眼是美好的憧憬:放 10 天假,好好過年。3 年拿下引水渠!但,默默不語的大山,似乎並不想給黃大發那麼便宜的好事。

這一年的春節前後,由於天氣特別寒冷和雨水的緣故,草王壩一帶出現了少有的“凍雨”現象,漫山遍野的冰碴子不僅凍人,而且把整個山上山下的地面凍得像冰一樣滑。

他帶領村民奮鬥36年,用鋼釺鐵錘在懸崖上劈山引水,修成“天渠”

石渠是村民用手和鐵錘鋼釺一點點鑿出來的

黃大發看著凍雨乾著急:他擔心的是冰碴子蓋在溝渠上,待天一轉暖,就要毀全部的溝渠呀!那是全村上幾個月流血流汗的成果,要命的呀!聽村裡的老人說用石灰可以加固水溝,黃大發決定試試。幾十噸石灰,由上百個壯勞力,用前後 3 天時間,像螞蟻拉骨頭似的一筐筐地從草王壩,馱到十幾裡外的山崖溝渠上。冰碴道上,雖然沒有人摔下山谷,但摔倒和腳踝摔傷的則不止一兩個,但每個人摔過後都揉揉身上,忍著傷痛繼續前進。

但是沒想到的是,幾天後,一場少有的“端陽水”瓢潑而下,下得黃大發及草王壩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跟著躲都來不及——那剛剛加固不久的石渠,頃刻間被雨水衝得稀里嘩啦地塌的塌、倒的倒,徹底地變了樣,如同一攤爛泥的死水溝……瞅著 3 公里長的石渠轉眼間變成了一團爛泥溝,黃大發雙眼一黑,“撲通”一屁股坐在了溝渠底裡。

他帶領村民奮鬥36年,用鋼釺鐵錘在懸崖上劈山引水,修成“天渠”

黃大發

第一次修渠失敗了,但是黃大發沒有放棄。山裡人樸實,他們吃了虧,會把眼淚往肚子裡流;他們損了勞與力,會默默地轉過身子抹一把淚後,又繼續重新開始。

奮鬥36年,“生命渠”終於通水了

上山挖渠的男人苦,苦在石頭壓彎了腰還要直起身子。

上山修渠的女人更苦,苦在冰天雪地裡你沒法兒保住下身的暖,大熱天裡你裹不住“特殊情況”——多少次山裂巖動的同時,男人們驚悚萬分地看到石頭上滴淌著一行行鮮血……那是“來情況”的女人們在挑石頭、運土方的勞動中不慎從褲腿裡滲出的。男人們心疼地瞅著那些在懸崖上挑著擔子如飛燕般健步的自己的和別人家的女人們,欲言又止。

這些貧窮的山民,在那千古巍峨挺立著的大山脖頸處,他們竟然要用雙手鑿出一條几十里長的石渠,讓遙遠的清泉變成自家地裡的稻田水……筆者見到被稱為“天渠”的石渠,頗為震撼。所謂的水渠,其實就像刻在懸崖上的一條細細的石槽而已,身子稍微往外傾斜,那幾百米深的絕壁就會讓你粉身碎骨。

他帶領村民奮鬥36年,用鋼釺鐵錘在懸崖上劈山引水,修成“天渠”

懸崖絕壁下的石渠

村民黃大明平時胃就不太好,但為在山上趕進度,他讓家人把 5 天的糧食都煮熟後帶上山。連續 5 天他吃了 50 個玉米,拉便的時候痛得差點兒自個兒往崖下跳……

那時一家又一家的人都在山上幹活兒,許多村民的家裡本來就沒有什麼可吃的。上山乾重活兒,需要營養,黃大發說山上不缺蘑菇,於是太陰山前後方圓十幾裡的大山上,成了草王壩人的另一片“戰場”。

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1995年,這條總長近10公里,地跨3個村10餘個村民組,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懸崖的“生命渠”終於通水了。清凌凌的河水第一次流進草王壩村,給村民帶來了幸福的希望。黃大發帶領村民奮鬥了整整36年,終於實現了當初立下的誓言!

他帶領村民奮鬥36年,用鋼釺鐵錘在懸崖上劈山引水,修成“天渠”

為了修渠,村民不知付出多少血汗

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傳部授予黃大發“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2018年3月1日,黃大發榮膺“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

■文/改編自《高地——“時代楷模”報告文學精選》

他帶領村民奮鬥36年,用鋼釺鐵錘在懸崖上劈山引水,修成“天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