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弒父篡位的君王,給後世三千年留下了範例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我們都知道這個道理,正如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給大唐三百年留下了一個政變的例子一樣,結果唐朝發生了四次玄武門之變,都是為了權利。

而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的弒父篡位,其始作俑者正是楚穆王羋商臣。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弒父篡位的君王,給後世三千年留下了範例

商臣是楚成王的長子,在其父登基後不久,被冊立為太子。據史書記載,商臣相貌兇惡,眼睛像胡蜂,聲音似豺狼(“蜂目而豺聲。”見《史記·卷四十》),帶有這種面相的人,往往天性陰狠、好亂樂禍。

正因如此,令尹(宰相)子上曾多次勸諫楚成王,希望他不要冊立商臣為太子,以免給國家帶來禍患。然而楚成王對子上的建議不屑一顧,最終還是把商臣封為太子。

在商臣在做太子的多年時間裡,一直循規蹈矩、謹言慎行,並沒有出格的言行,更沒有流露出結黨營私、禍害國家的志向,表現很是稱職。

但是在中國歷史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權利。而就像後世很多太子和君王一樣,皇帝不喜歡,皇帝要廢太子都是霍亂的根源。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弒父篡位的君王,給後世三千年留下了範例

楚成王也一樣,很快他就移情別戀,不再喜歡商臣的母親,轉而迷戀小兒子的母親,歷史上老套的“廢長立幼”一幕出現了。

王打算換太子的秘密,不久還是傳到商臣的耳中,商臣急忙求計於老師潘崇。

潘崇知道楚成王最疼愛妹妹江羋,大事小情都會跟她透露,所以要想探知消息是否真實,只能向她套話。

考慮至此,潘崇便獻上一計,要求商臣設宴招待自己的姑母,然後在宴會上故意激怒她,到時候不用商臣主動去問,後者便會在暴怒之際,把真相全部“抖摟”出來。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弒父篡位的君王,給後世三千年留下了範例

商臣依計而行,果然從江羋口中得知,楚成王的確是想殺掉他,然後改立王子職為太子。得知真相後,商臣悲憤至極,把父親和王子職恨入骨髓。

回到家裡後,二人開始糾結究竟怎麼辦,這個時候可還沒有篡權的例子。

潘崇問:“你能安心侍奉你弟弟嗎?”

商臣答:“不能”。

潘崇問:“你能逃亡其他國家嗎?”

商臣答:“不能”。

潘崇問:“你能發動政變嗎?”

商臣毫不猶豫答:“能”。

那就幹一票大的!讓後世學著點。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弒父篡位的君王,給後世三千年留下了範例

楚成王四十六年(前626年)十月,商臣率領宮中的警衛軍包圍楚成王,並且逼他自殺。對於兒子的逼迫,楚成王當然不肯就範,所以他一方面跟商臣周旋,一方面暗中派人搬取援軍,只需半日時間便可解除危局。

為了儘量拖住商臣,楚成王表示願意自殺,但同時又提出請求,希望臨死前能再吃一次熊掌。若將熊掌燒成菜,少說也要三四個小時的時間,彼時援軍很可能便會到達。

正因如此,商臣便斷然拒絕父王的要求,再一次強逼著他自殺。楚成王自知無力迴天,便當著兒子的面自縊而死(“冬十月,以宮甲圍成王。王請食熊蹯而死。弗聽。丁未,王縊。”見《左傳·文公元年》)。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弒父篡位的君王,給後世三千年留下了範例

老爸一死,商臣立即即位,是為楚穆王。

雖然說商臣做的不地道,用中國傳統的道德觀念去詮釋的話,更是可以說大逆不道,但是也正因為如此,後來的太子們才想起,原來還能這樣玩兒啊。

於是就有了吳國公子闔閭造反,趙國公子章造反,漢太子劉據造反,北魏皇子拓跋紹造反,唐太子李承乾造反,為後世掀開了一幕幕大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