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浙江高考選物理考生不到3成,且“棄物理”趨勢一直蔓延,你怎麼看?

心大壓爛肺


大家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都刻意迴避了另外一個事實。

什麼樣的事實讓大家都回避不去談,這是中國人的一大特點,只說自己想說的,而不是去說事實。

做任何事情都要全面的去看,我所說的事實就是,真正的98521,相關學科的錄取物理是必選科,也就是說你在高考的時候不選物理,那麼你就沒有被錄取的資格。

這是個什麼意思呢?我們舉兩個簡單的例子,就很清楚了,比如說你要考北京外國語大學,那麼你可以不選物理,但是,你如果想考北航,中科大,電子科技大學,如果你在必選課中不選物理,那麼你就沒有被錄取的資格。

就這麼一個簡單的事實,為什麼就沒人說出來?


用戶58860194887


首先,我說下我的看法。放棄物理選別的科目很多考生都這樣做,為何??物理是啥??科學實驗得出的,沒有實驗學什麼物理??我們應該做好自己國家的國學文化教育,然後全面發展,淘汰物理是不可能的,但為何很多學生棄考物理呢??因為覺得沒用,而且難度除了數學最難得一科,放棄治療也是情非得已。聲光熱電力,你們自己對對考卷,有哪些考到??都是什麼三角函數圖像,加速度圖像,數學有的它都有,數學沒有的它也沒有,所以學生覺得這科目浪費時間。其實大家棄考物理是因為教材與考題沒關係而已,又不像數學屬於必考科目,如若是我,我也會放棄物理,畢竟又不是做研究需要學那麼多,能看懂物理學家發表的論文或是著作即可,其他的知道基本的聲光熱電力就行了,難道在高中3年時間除了語、數、外、政、史、地、化、生以外還研究聲光熱電力不成???


雨天173249106


我是退休的高中化學教師,很想吐槽現在的高考改革的分科方案!不說別的,就現在的化學、生物、歷史組合,學生在高中基本不怎麼學物理,而物理是化學、生物課的基礎!沒有較好的物理知識,化學、生物是學不好的,比如在講阿伏伽德羅定律時,由於學生沒有物理學的有關氣體的波義耳定律、查理定律、蓋呂薩克定律,學生很難對這個知識點真正理解,更談不上融會貫通了。

再比如在講元素週期律的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遞變規律時,用庫倫定律很容易理解,而學生沒學過這個定律。更何況到了大學再學化學還要再學《物理化學》課,這些沒有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生幾乎可以肯定很難學好。這對於他們進一步深造將會帶來極大的困惑!現在的高考改革步子太快,有時候沒想到後果,我高一教的一個學生,高二分科選的政治。後來錄取因為高分保護,被錄取到醫學院臨床專業!他沒有基本的化學、生物知識,甚至連基本有機物的分子式都不認識(我問過,他連酒精又叫乙醇都不知道,更不知道酒精的分子式!),我對他開玩笑說,我以後不敢找你看病,怕你開錯藥!

另外,我們國家現在還是發展中國家,需要的是更多的能動手的人——工程師、醫生、農藝師、電工、設計師等高技術人才,而不是需要更多的所謂管理人才,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真心呼喚改變現在的高中選科模式,強烈建議文科考語數英政史地,但是要參加理化生的水平考試;理科考語數英理化生,加試政史地的水平考試,這樣既相對公平又可以減輕學生負擔。


藍夜818


等級賦分制帶來的結果是劣幣驅逐良幣!不可取!例如物理很難,理科差的學生就不會報物理,這樣一來報物理的都是優秀的學生,考分都在七八十分以上,而根據等級賦分制前面1%得100分,後面的百分之幾隻能得40幾分,一下拉大了真實的分數,還不如隨便選一門差生報考多的科目,閉著眼睛都可以賦分到80分以上,一對比相差了40多分,人們當然不願選物理了。所以這種方案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完全脫離實際不可用!

目前高考制度正在進行3+3的改革,當今浙江上海的試點並不令人滿意,原因就是如此,而且還有選科太多有20多種,學校師資配備男難;因為考試的科目不同,使得總分數也不好比較,於是採用等級賦分制度,而等級賦分制卻極不公平,使得選科避難就易與教育目的相違背,體現不到改革的優勢,而且一直到高二每科都要學習,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還不如原來的文理科之分!

根據各種選科的對比,難度與社會需求無非就幾種,經過仔細對比在下建議務實改革,在大文大理的基礎上增加兩種選擇,基本上概括了各類學生的難度與方向。如下:

就是除了理科,文科外,再增加生化科(工科?),綜合科(社科)

(其中“社會學”是政治、社會學、人際學、管理學的綜合)

理科(數理化):語文120 數學150 物理180 化學100 社會100 英語50 (理科培養高精科技人才);注重因材施教,強化數理化,淡化語社英,突出物理人才!

工科(數生化):語文120 數學100 化學120 理工100 生物110 社會100 英語50 (小理科化工類人才);

文科 (文史社):語文200 數學100 歷史150 社會100 地理100 英語50 (文科培養文學及社會研究人才);強調文學和歷史人才(也可另設政科),發揮特長!降低理科難度。

社科 (社生地):語文150 數學100 社會200 生物100 地理100 英語50(培養社科類及管理人才)

(每科總分均為700分)i

這樣就在原有的非理即文的基礎上增加了小文、小理 ,大大方便了不同類型學生的選擇,各科自行對應不同的大學學科;各科有各科的錄取分數,不需要等級賦分制度,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更加公平合理!而且在師資力量的配不上也是固定的,不會出現巨大的變化,有利於學校師生的穩定與安排。

不知大家認為如何?如果支持,點個贊👍

~~~當然這是就3+3的改革缺點的建議,從目前教育全方位的畸形來看,我國教育體制到了非改不可的時期!四十年前制定的高考制度早已不適應當今飛速發展的社會和家庭。

從長遠來看,應該將 高考 提升 考研 !重新制定學制。‘

四十年前我們的教育條件有限,每百個人中擇優錄取幾個十幾個大學生,成為國家的棟樑,是與當時的社會相適應的!而今四十年過去了,我國的社會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中國教育普及率高,學生水平高,大學生早已不再是精英,而和二十多年前的高中生一樣普及了,我國的人才選拔不再應該以大學生為主導,應該指向更高層次!如研究生博士生!

當下最主要的任務是如何普及我國的大學教育,關於學費問題,作為家長我們願意出!因為每個孩子十幾年的補課費加起來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我們願意把這個錢花在大學教育的普及上,而不應該浪費在無休止的惡性競爭中!

特別是如今遠程教育和科技技術的發展,優秀的教授可以給全國的學生授課,普及大學教育早已成為可能!——我們把這種全國普及性的大學,統稱標準大學!全國師資力量盡力相同,沒有什麼排名,沒有什麼重點學校!以後要排的是研究生所在的學府——我們稱之為“博學院”,如武漢博學院,簡稱‘武博’;北京博學院簡稱‘北博’。

學制:3歲幼學三年,小學五年,中學五年(初中三年,高中兩年),大學五年(專科二年18歲,技術一年,本科二年)--考研---博學五年(索士二年,博士三年)。索士,思考之士。




奧斯的世界


中國的高考,由原來的純文理分科,到後來的3+X,再到後來的文綜和理綜,到現在很多省份的的3+3或者廣東的3+2+1,改革者的目的是想著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優勢科目去選擇考試的對象,但操作起來真的就減輕了嗎,這樣的改革對學生的將來真的是有利的嗎!事實卻不盡然!

先從各高中學校去看,因為改革,原來的學校除了語數英三科之外,就面臨著有的老師工作量嚴重不足,有的老師工作量嚴重超標,不足的老師心有不滿,工作未必就賣力,工作超標的老師心餘力不足,對學生未必有利,而學校也不可能因為高考的改革大面積的增加和裁減老師。再者,一個學校的硬件配置,也不可能因為教育改革,隨意拆除和增減,這需要很多的經濟支撐,上級部門不撥錢,學校拿什麼去更新!教師無法更新,設備設施無法更新,高考的改革還有多少意義呢!

對於大學而言,所涉及的專業,很多都與物理和化學有關,而學校的教授學校的設備設施同樣和這些專業有關的多,大學也不會因為學生的選科而大面積的改變自己的專業,相反,今年很多一流大學減少了文科專業,這樣一來,在高中選了地理歷史或者政治的學生將面臨更大的競爭,而出來工作後,工資待遇相對工科學生,差了一大截。但是,在他們高中時,卻因為物理的難學,化學的瑣碎而自動放棄了這些科目,選擇了相對輕鬆的地理歷史之類的科目。這樣的選擇,如果沒有家長和老師暗示,將會害了他們的一輩子!

再者,一個國家的發展是離不開工科的,沒有工科的學生,國防科技該如何發展,如何創新,沒有發展和創新,我們的國家該如何進步!國家不進步,高考的改革還有意義嗎!


施南教育


作為物理系畢業的我,真為現在的孩子擔憂!物理乃是基礎學科,科學重中之重!可是孩子們怎麼想的呢?我覺得是教育出了問題。數學,語文,英語,被3+2模式定性為主課,人為的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取向。補課也以這三科為主。有誰為孩子將來走向社會想想?不是所有大學生畢業就坐辦公室!多數都是進去基層,勞動一線,或自謀出路。那麼多人自稱大學生,可是簡單的物理電學知識匱乏,不感覺悲哀嗎?舉個例子,我連襟大學畢業後自謀職業,做寶紙加工,一天,他來找我說機器電人了,讓我去看看,我過去查一下,發現沒有漏電的地方,就懷疑是靜電電人了。於是幫他處理一下。他過後感覺很沒面子,念回大學,連靜電知識都模糊,那麼大的電機不接地線。我也是無語了。所以,看到我的評論的朋友們,一定要讓孩子重視物理學科,本著知識是貼身的警衛的原則去學習!


老孟下揚州


記得2018年11月份那次物理選考,只要你物理過了,前70分做好了,你就能賦分賦到67分 ,歷史背死也就那麼些分,很多人都很後悔為什麼沒選物理,因為物理難學不敢學有風險,我所在的高中是很差的那種高中,我們這屆2016級沒有人選物理,聽說我們上一屆有人選了物理,個位數,考出來也不是很理想,經過這一回,我們下一屆同學也就是現在的高二馬上就要升高三的這一批有人選了物理,老師們是這樣說的:按照我們往屆同學考下來的情況來看,肯定是選文科科目(政治、歷史、地理)作為高考科目的同學分數高,化學是真的很難考,我們學校最高賦分58分好像,第一回是這樣,第二回考試可能提高了一些。2017級同學考試製度跟我們又不一樣,感覺就是試驗品啊,第一回學考過了就不能再考一回衝等第,每位同學都必須先過了學考,才能進行這個科目的選考,也就是說如果你這門你想作為高考科目,你學考又沒過,你必須把它給過了,壓力就會特別大,只能說學考難度比我們那屆降低了一點,那選考就會很難,比如說地理聽說就沒有適合高二做的試卷,題目分佈改了,每道題分值也改了,因為市面上新出的很少。


Leslie1231


社會更新,科技發展如此之快,中國教育棄物理而重“國學”,真不知道這些官員,專家腦袋是不是被驢踢了!你們倒是說說看,如果不是專門研究唐詩宋詞的古學專家,知曉唐詩宋詞於科技發展的作用在哪?中國如今經濟發展的高速度,是學“國學”得來的嗎?中國的高速發展,是近百年,民族精英們,追求科技救國,實業救國,改變政治體制,爭取獨立自主發展道路的結果,是一切為改變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先輩們犧牲換來的,而決不是復古!“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岀新”!最為重要的是“推陳岀新”!“古”和“洋”,是為當今現代中囯“借”而用之!物理,是基礎科學,決不能棄之不顧!!!


想不想漁


這種“棄物理”的現象不提倡,現解析如下:

物理是基礎學科,是好多常識的基礎,不學了物理,那麼你對電、光等身邊經常接觸的現象就會很無知。如果你大學選了理科,那麼大學物理必須要學,沒有了高中物理基礎,你大學物理學習會很困難。

不學了物理,社會上必將減少很多科學發現,科學進步速度必然減慢。好多個人小發明都用到了好多物理小知識,不學了物理,相信小發明速度必然變得緩慢。。




小材大用


數理化難,但對國家的偉大復興至關重要。四點改革意見:一在科學能力測試方面,全面擴大科學課分值比例,增加普通難度考題的比重。比如:物理150分(含地理中的科學部分),生化150分。這意味著降低了科學課學科考試的難題分值佔比,極大地照顧了多數考生的積極性。二是在語言能力測試方面,全面降低英語書面考試比重,增加英語語言實際應用能力測試。語文150分,英語100(其中50分為英語聽力口語)。三是在文史能力方面,全面降低死記硬背的文史類分值比重,讓學生節省出大量的時間。文史考:地理50分,歷史50分;不再考政治,將政治學科改為思想品德達標測試,與體育一起列為高考達標測試項目,不達標者不能參加高考。四是在綜合素質教育方面,增加兩項綜合素質能力考試,各50分:一是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二是科學實驗能力考試。不知大家贊同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