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甲狀腺結節,就意味著癌變?並非如此,得看後續2類檢查

隨著我國居民主動檢查

意識的提升,以及醫療檢測技術的進步,近些年來,甲狀腺結節的發病率,呈現逐漸升高的態勢。

以往缺乏必要的檢測手段時,很多甲狀腺結節並未被檢測出來。

一聽到“結節”字樣,許多人會第一時間聯想到“癌變”。心中不免咯噔一下,感覺天都要塌下來。

發現甲狀腺結節,就意味著癌變?並非如此,得看後續2類檢查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有甲狀腺結節,絕大多數情況下,與甲狀腺癌無關。甲狀腺結節很常見,我國居民甲狀腺結節的平均患病率為32.4%,但只有5%的結節是惡性的。

但為了排除這5%的概率,首次發現結節的患者,依然需要進行後續檢查,以明確處理方法。

下面,“問上醫”就為您詳細介紹發現甲狀腺結節意味著什麼,又該怎麼處理。


甲狀腺結節與甲狀腺癌有啥關係?

甲狀腺結節,是一個影像學術語。即檢查發現甲狀腺上有一處異於正常組織的腫塊。它並非一種疾病,準確來說是一種症狀。

臨床上,很多甲狀腺疾病都可導致甲狀腺結節。如甲狀腺自身的炎症改變、甲狀腺良性或惡性腫瘤(甲狀腺癌)、甲狀腺退行性變,都可在影像學檢查上,呈現出“有結節”這一結果。

只不過不同甲狀腺疾病的結節,有差別。

正是因為這些差別,醫生們可藉助多種檢查手段,就得明確這個結節是普通的腫塊,還是惡性腫瘤(甲狀腺癌)。

發現甲狀腺結節,就意味著癌變?並非如此,得看後續2類檢查


怎麼判斷甲狀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

(1)必做

甲狀腺功能檢查:通過血液檢查,分析出甲狀腺激素和相關抗體的水平。這些激素、抗體之間包含著重要的病理信息,是醫生推測出病因的重要參數。

甲狀腺彩超:查看結節的大小、形態、回聲情況,並提供可對甲狀腺結節進行分級診斷的TI-RADS分級數據。

發現甲狀腺結節,就意味著癌變?並非如此,得看後續2類檢查

TI-RADS是甲狀腺影像報告和數據系統,結果及含義如下:

  • 0級:沒有結節。
  • 1級:絕大多數結節為良性,惡性可能性為0%-7%。
  • 2級:部分可能為良性結節,惡性可能性為7%-23%。
  • 3級:不能確定是良性還是惡性結節,可能需要活檢,惡性可能性為24%-50%。
  • 4級:惡性結節的可能性為51%-90%,需輔助活檢。
  • 5級:高度懷疑為惡性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癌),可能性為91%-100%。

(2)選做

必做檢查的結果出來後,若提示有惡性結節可能,醫生常會建議進行下2種檢查,以確診。

穿刺活檢:用穿刺針取甲狀腺組織,在顯微鏡下尋找有無癌細胞。它是檢測甲狀腺癌的“金標準”。

發現甲狀腺結節,就意味著癌變?並非如此,得看後續2類檢查

甲狀腺核素掃描:甲狀腺是體內唯一的、能夠濃縮碘的器官。患者服用含放射碘的藥物後,依然保持攝取碘能力的結節,稱為熱結節。失去攝碘功能或攝碘率極低的,稱為冷結節。

熱結節一般是功能自主性甲狀腺結節,多為良性。冷結節則有癌變的可能。

(1)良性結節

初次檢查發現良性結節,一般不推薦手術、放射性碘131治療或服用相關藥物消除結節。推薦每6-12個月複查一次。具體複查頻率需與醫生商定。

若複查結果顯示結節在增大,則醫生可能會採取活檢或直接手術的方式進行干預。

發現甲狀腺結節,就意味著癌變?並非如此,得看後續2類檢查

(2)惡性結節

惡性結節,一般推薦儘早進行手術治療。有些情況較為嚴重的,還可能需要進行放療等手段進一步消滅癌細胞。

在這裡,“問上醫”要告訴大家的是,即便是甲狀腺癌,也不必過於擔心。甲狀腺癌是最容易治癒的癌症,臨床治癒率很高。

唯一不足的是,切除甲狀腺後,患者需要終生服用人工甲狀腺激素。


“問上醫”-來自古城西安的醫生團隊,為您分享科學實用的健康知識。

更多甲狀腺疾病專業知識,查看《 》專欄,與221名患者一同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