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任重道远:细数那些还被卡着脖子的领域


中国制造任重道远:细数那些还被卡着脖子的领域


今年六月《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曾做题为“除了那些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演讲,介绍了中国目前包含光刻机、芯片、操作系统、ITO靶材、光刻胶等在内的35项卡脖子技术,引发中国制造业强国之路任重道远的深思。就“细数那些还被卡着脖子的领域”这个主题,招商证券连发两篇深度研究报告。由于篇幅较长,本文摘录部分内容简单陈列,更多详情请阅读研究报告。

高压柱塞泵

高压柱塞泵是高端液压装备的核心元件,被称作液压系统的“心脏”。在高性能的柱塞泵领域,美德日等国外4家龙头企业占据中国市场70%以上份额,在技术方面对中国严密封锁。

中国二重生产的国际最大的8万吨级模锻液压机,其高压柱塞泵就是进口美国的产品;我国的坦克、装甲车等军工机械,绝大多数使用的是进口高压柱塞泵。我国生产的高压柱塞泵故障率高,只用一两个月就出现故障,国外的产品可以用一、两年。

高端轴承钢

高端轴承用钢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基本上被世界轴承巨头美国铁姆肯、瑞典SKF所垄断。这些国外厂商在山东烟台、济南采购中国的低端材质,运用他们的核心技术做成高端轴承,转而以十倍的价格回售给中国市场。

手机射频芯片

射频芯片高端市场基本被Skyworks、Qorvo和博通3家垄断,高通也占一席之地。国货只能卖给一些小品牌手机,且多为2G、3G芯片,4G射频芯片基本依赖进口。手机上的射频芯片占整个线路板面积的30%~40%。目前手机中所有核心器件都完成了国产化,只有射频器件仍然95%由欧美厂商主导,尚未有亚洲厂商可以进入市场。


中国制造任重道远:细数那些还被卡着脖子的领域

锂电池隔膜

目前,全球最好的锂电池隔膜材料出自旭化成和东燃化学两家日本公司,国内锂电池铝塑膜市场90%以上的份额被昭和电工等日本厂商垄断。与日本生产的锂电池隔膜相比,我国的高端隔膜差距明显。

光刻胶

光刻胶是国际上技术门槛最高的微电子化学品之一,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造过程中,光刻和刻蚀技术是精细线路图形加工中最重要的工艺,占芯片制造时间的40%~50%。

我国在2000年左右才开始着手光刻胶的研发,目前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比如京东方用于高端面板的光刻胶仍然由国外企业提供。

光刻机

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之一。全球拥有光刻技术的公司只有美国的ultratech、荷兰的ASML、日本的Nikon和cannon。。国内晶圆厂所需的高端光刻机完全依赖进口。并且,由于西方瓦森纳协议的限制,中国只能买到报价仅1亿人民币的ASML中低产品。


中国制造任重道远:细数那些还被卡着脖子的领域

芯片

相比于芯片设计,中国芯片制造工艺是更大的短板,落后国际同行两代。中芯国际代表中国半导体芯片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其最先进工艺仅为28纳米。距离英特尔成熟14纳米工艺和三星、GlobalFoundries已经投产的10纳米工艺存在明显的技术差距。中国芯片制造卡脖子的关键不在于材料和技术,而是光刻机设备。

重型燃气轮机

重型燃气轮机,是迄今为止热/功转换效率最高的动力机械,广泛应用于机械驱动(如舰船、火车)和大型电站,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

目前国际上大的重型燃气轮机厂家,主要就是美国GE、日本三菱、德国西门子、意大利安萨尔多4家。

目前我国现已具备轻型燃机(功率5万千瓦以下)自主化能力;但重燃(功率5万千瓦以上)仍依赖引进,中国尚无完全自主设计制造重型燃气轮机的能力。

中国制造任重道远:细数那些还被卡着脖子的领域


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

世界上能研制民用大涵道比发动机的共有3家公司,分别是美国通用电气(GE)、普拉特·惠特尼集团公司(Pratt & Whitney Group )和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Rolls-Royce);

能独立研制高推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短舱的公司仅有两家。美国古德里奇(GoodRich)、美国通用和法国赛峰合资的奈赛公司(Nexcelle)。

我国C919大飞机选配的是CFM国际公司(通用电气和赛峰集团合资公司)的LEAP-1C发动机,而短舱的设计是由奈赛公司(Nexcelle)首创。

铣刀

高铁钢轨的必要养护设备为钢轨铣磨车,而铣刀为就是钢轨铣磨车核心部件。

目前我国整体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钢轨铣磨车被奥地利的Linsinger公司和MFL公司所垄断。

至今,中国铺设的高铁轨道长度已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一半以上。但是,钢轨铣磨车完全依赖进口。

掘进机主轴承

掘进机应用于公路、地铁隧道掘进,其中主轴承是掘进机的核心。

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国产掘进机已经达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但主轴承作为核心部件,还完全依赖进口。

目前,世界上能研制掘进机主轴承的企业仅四家,分别是德国的罗特艾德、IMO、FAG 和瑞典的SKF。

中国制造任重道远:细数那些还被卡着脖子的领域

高强度不锈钢

虽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不锈钢产地,但是高端不锈钢依然受制于欧美发达国家。

现阶段我国航天材料大多是仿制发达国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使用的材料,即使可以分析出(欧美发达国家高端不锈钢)材料成分,但是材料配比和制作工业却无从得知。

以上内容摘选自:

2018年8月29日,招商证券《从操作到芯片——细数那些还被卡着脖子的领域(上)》

2018年9月19日,招商证券《从航空钢材到触觉传感器——细数那些还被卡着脖子的领域(下)》

作者张夏、陈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