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奶粉的十大謠言

謠言1 配料表中第一位是生牛乳的就是溼法工藝,是粉的就是幹法

近期,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些言論:“溼法工藝都是用生鮮乳生產的,奶粉更新鮮,營養更好!”“凡是配料表第一位寫的是xx粉的,那這款奶粉就是幹法工藝生產的, 幹法工藝生產的奶粉不如溼法工藝生產的奶粉好。”

闢謠:

關於奶粉工藝,依據《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要求,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生產工藝包括幹法工藝、溼法工藝和乾溼法複合工藝。

而溼法工藝是指,奶基原料在液態的情況進行的標準化配料、均質、殺菌、濃縮、噴霧乾燥等一系列的生產操作,其標準流程為:


嬰幼兒奶粉的十大謠言


奶粉的生產工藝,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可查,附官網鏈接二維碼

奶基原料是脫脂乳粉的可能是溼法,比如惠氏啟賦,愛思諾、喜安智典悅等;

但使用生鮮乳的也有可能是幹法,比如愛他美卓萃、喜寶倍喜、海普諾凱荷致、麥蔻樂享等,更有可能是乾溼複合法,比如:A2至初、皇家美素佳兒等;

所以,不能從配料表上去判定奶粉的生產工藝,更不能說溼法工藝生產的奶粉就最好。

謠言2:寶寶羊奶粉比牛奶粉更好吸收,更有營養。

闢謠:

羊奶分子確實比牛奶小,但是在經過均質等工藝變成奶粉後,分子大小和營養成分的差別,和牛奶粉比起來,微乎其微。所以,羊奶更好是商家的噱頭。

謠言3:一個階段是全乳糖配方,所以這個牌子是全乳糖配方。

闢謠:

所有的一階段奶粉都是全乳糖配方,一段執行的國家標準是GB10765,要求乳糖佔總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不低於90%;但不代表二段和三段奶粉也是全乳糖配方,二三段執行的國家標準是GB10767,對乳糖的佔比沒有強制性要求。

請儘量選擇全部階段全乳糖配粉。怎麼看?配料表上乳糖排名前三位,且不含葡萄糖漿、蔗糖、白砂糖,玉米糖漿,麥芽糊精等其他碳水化合物。

謠言4:含有乳鐵蛋白的奶粉能增強免疫力。

闢謠:

很多聲稱含有乳鐵蛋白的奶粉,絕大多數含量極少(100mg/100g),根本沒有作用,是商家噱頭。而且乳鐵蛋白是活性物質,奶粉高溫噴粉的時候會影響其活性,能否真正發揮作用,未知。

謠言5:奶粉營養元素最全,含量最高,就是好奶粉。

闢謠:

有的奶粉添加了市面上一切有的營養元素或者每一種成分含量都高高的,我勸你三思!奶粉的含金量在於配方的配比和設計,簡單說,比例非常重要。只要你願意多瞭解,你總能通過一些蛛絲馬跡來發現一個奶粉廠家究竟有沒有研發實力,別看廣告,比如可以看是否有醫學用途嬰兒食品的背景,或者製藥的背景等。

謠言6:有機奶粉更好。

闢謠:

有機奶粉在原料方面是更好的,毫無疑問。但是為了確保原料的有機,奶粉需要放棄添加為數不少的營養成分,所以有機奶粉通常營養元素要少。

謠言7:歐美、澳洲系奶源和配方更好。

闢謠:

說一句話,你就懂了,亞洲和歐洲人飲食習慣、生活習慣、腸道的環境有很大不同,但也不能只看奶粉產地,關鍵看廠家研發實力並且有沒有能力做母乳的研究。

謠言8:寶寶腹瀉,選擇奶粉+乳糖酶。

闢謠:

一般情況,3-6個月齡寶寶奶粉攝取量中乳糖攝取量為70-80g/1L。而市場上銷售的乳糖酶1-2條,含有乳糖酶6000unit,能夠消化12-14克/L含量。所以,口服的乳糖酶根本不足以消化寶寶攝入的乳糖。另外,乳糖酶屬於固體飲料,沒有足夠長的時間和臨床論證其沒有副作用,而無乳糖奶粉屬於醫用,安全性更高。

謠言9: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可以換羊奶。

闢謠:

換成羊奶粉雖然有個別過敏症狀減輕的案例,但是這絕不是科學的方法。羊奶和牛奶的蛋白結構有相似的片段,因此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羊奶也同樣會過敏。科學的方法應該是預防過敏或者有過敏風險的寶寶請選擇有水解工藝的奶粉,輕度過敏的寶寶可以選擇適度水解奶粉,中度過敏以上的寶寶可以選擇深度水解或者氨基酸奶粉。

謠言10:寶寶大便是綠色,需要換奶粉。

闢謠:

正常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也可以偶爾呈淺綠色。如果寶寶的大便是淡綠色,伴有泡沫,或水樣大便,那就是腸胃受涼,消化不良的表現。大便酸性時,內含膽汁遇空氣會氧化成綠色。另外,因乳桿菌的作用,大便在腸內已被氧化,變成綠色排出體外。因此綠色便是正常現象。寶寶出現綠便與個人體質、年齡、腸內酸鹼度、腸內細菌生長狀態、奶製品成份(如鐵質)都有關係,只要寶寶精神與活動正常,則不必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