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醫學院”為什麼沒回到同濟大學?


“同濟醫學院”為什麼沒回到同濟大學?

前一篇文章說到,同濟醫學院 ≠ 同濟大學醫學院。

經歷了50年代高校院系調整後,同濟大學失去了很多精華院系、學科,其中就包括同濟醫學院。不過,你也不能說同濟大學完全沒從調整中獲益。

“同濟醫學院”為什麼沒回到同濟大學?

1952年9月,清華大學的工程測量專業、公路與城市道路專業併入同濟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的建築系併入同濟大學。浙江大學的鐵路專業併入同濟大學。廈門大學土木系併入同濟大學。東南大學橋樑隧道專業併入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聖約翰大學等9所高校與土木、建築、測量相關的全部系、科、組、班全部併入同濟大學。

經此番調整,當時與土木、工程、建築、設計、測量、道路、橋樑、城建、規劃、隧道、鐵路相關的王牌院系幾乎清一色併入了同濟大學。為同濟大學在工科領域的強勁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到目前為止,一所名校應該有的,似乎也沒少什麼: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111計劃、珠峰計劃、2011計劃、中美10+10計劃、同濟-伯克利工程聯盟、中歐、中俄、中英大學聯盟、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

“同濟醫學院”為什麼沒回到同濟大學?

跑題了,說回同濟醫學院。

話說,同濟醫學院和同濟醫院到了武漢之後,和武漢大學附屬的醫學資源、還有其他一些醫學資源進行了整合,建立了“中南同濟醫學院”。該醫學院主要部分就是原來的同濟醫學院和同濟醫院。

後來,不清楚什麼原因,“同濟”兩個字被去掉了,更名為“湖北武漢醫學院”。上世紀80年代後,在很多老同濟醫學家的努力下,改名為“同濟醫科大學”。

有不少朋友認為,長期離開上海的同濟醫學院,其同濟色彩漸漸淡化,尤其是在新世紀後,在醫學方面的發展漸露疲態,50年代的老同濟醫學家漸漸離開,新一代人才尚待成長。相反,武漢人民醫院的發展勢頭倒是很強勁。

“同濟醫學院”為什麼沒回到同濟大學?

在上海這邊,處在新世紀之交的同濟大學,也深知武漢的同濟和上海的同濟如果能再次走在一起,就等於整合了同濟的資源,為“同濟”這一品牌注入新的發展動力,非常有可能實現1+1>2。

“同濟醫學院”為什麼沒回到同濟大學?

不過,這件事可並不容易。看似只是回家,但實則牽涉上海和武漢兩地管理方,以及衛生和教育兩部管理方。不過,一開始進展也還算順利,有了一個兩地和衛生管理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同濟醫院仍在武漢,同濟醫學院回滬。不過,最後這個並沒有實現,不知為啥。

同時在上海這邊,上海第一醫科大學已經和復旦大學達成了合併意向,2家都是部屬重點大學,合併可以更強勢。

“同濟醫學院”為什麼沒回到同濟大學?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也輾轉併入了上海交通大學。

“同濟醫學院”為什麼沒回到同濟大學?

很多人說曾經有一陣好像要將位於上海的第二軍醫大學併入同濟大學,這樣上海的3所名校就都有比較強的醫學資源注入了。

“同濟醫學院”為什麼沒回到同濟大學?

不過,由於意外事件暫停了。

但當時同濟大學迫切想得到一所醫學院,在機緣巧合下,鐵路系統把其隸屬的上海鐵道大學整體並給了同濟大學,上海鐵道大學的醫學院也隨之併入了同濟大學。

“同濟醫學院”為什麼沒回到同濟大學?

今天的“同濟大學醫學院”就是在上海鐵道大學醫學院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雖說確實不如第一、第二醫科大學和第二軍醫大學,但在同濟大學整體的支持下,這些年也算有不小的進步。目前隸屬於同濟大學醫學院的醫院包括: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第十人民醫院(三甲)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第一婦幼保健院(三甲)

同濟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籌)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籌)

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中西醫結合醫院(三甲)

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兒童醫院 (三甲)

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精神衛生中心(三甲)

同濟醫學院附屬湖北婦幼保健院(三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