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那些事之二插稻秧

捨得

我出生在灤河邊上的一個小村莊,老家農田多半以水田為主,受恩於灤河水的恩澤,生產的大米顆粒飽滿,晶瑩剔透,香氣綿綿,方圓幾十裡都是很有名氣的,我就是喝著灤河水吃著白米飯長大的。

說到白米飯,那還得從它的源頭說起,從稻池地說起,從春天插稻秧說起……

插秧兒可不比別的活計,是要緊跟著節氣走的,耽誤不得。插秧兒也是個技術活兒,累活兒,苦差事,腳底水泡著,脊樑骨太陽曬著,弓著腰馱著背,三步兩步往後退,一行苗兒一壟秧兒,栽好的秧苗直描描的,齊刷刷的站著,不深不淺。特別是有微風拂過水麵的時候,水面波光粼粼,水光瀲灩,秧苗兒顫巍著,根牢固著,好似一排排穿著綠軍裝昂首闊步走向訓練場的新兵們一樣,渾身上下充滿著激情充滿著希望!

插稻秧的活計或是倆人一東一西,互相合作,或是三五成群,幹起來不眼暈。我們上中學那會兒,每年到了插稻秧的季節,學校都要放春假。最難忘的是在我初中的時候,與同學們一起去荒地陳老師家裡插稻秧,當時,池子裡的水有點多了,秧苗有點矮,插完的秧苗便被沒過了頂了。我隨口就說:“老師,沒影了”,老師聽到後詼諧的說:我有影兒呢。同學們聽後哈哈大笑,我才發覺我說的話沒有主語哦,尷尬至極。雖說那是老師的一句玩笑話,但這件事卻一直鐫刻在我的內心深處,更給了我對於文字句子如何運用的警醒。陳老師的許多話,不僅僅是文字還有更多的做人處事的道理,都足以影響了我的一生。直至而今,我雖已兩鬢斑白了,但,陳老師對我的諄諄教導,永遠銘記於心。

時光飛逝而過,轉眼間初中畢業了,可插稻秧的日子並沒有就此結束哦。

讀高中了,同學們來自十里八村,大多都是灤河川的,春天依舊還得放春假,插稻秧。從放假起,日程就安排的滿滿的,週一小營黃同學家,週二柳臺柳同學家,週三山前山後於同學家孫同學家……不管是男同學女同學,擼起褲腳呼啦啦下到池子裡,連說帶笑的,一點不覺得累!休息的時候,同學們吃著冰棍兒喝著汽水兒,嬉笑打鬧,談天侃地,點評著王同學的稻秧插的穩固,李同學插的稻秧隨風飄搖……那個純真的年代,那份純真的情誼,那樣子的酣暢淋漓,一去不復返了,我想起了那句歌詞:懷念啊,我們的青春歲月……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擔谷,秧苗下地了,同時也把收穫的希望根植於土地之中。如同我們,把少年時的純真,青年間的歡笑,連同昔日裡的友誼和美好的祝福一同撒向了宇宙蒼穹,撒向了五湖四海,撒向了天地之間!

後來,我離開家鄉出外謀生,就再也沒有機會去插秧了, 而今,我也已年過半百,適逢春天時節,依舊時常回憶起插秧兒的場面,不由得想起來了唐朝布袋和尚的那首偈子:“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可見,插稻秧不僅僅是農活兒,其中處處充滿著禪機。參禪修行的人,若能時時以此警醒自己,保持清淨心地,道便可為道。農民若能敬畏大自然,謹遵自然規律,便可與黃天厚土和諧相處!我等若能明得此理兒,常懷寬容慈悲之心,必然可得身心愉悅,安然自得!

2020年3月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