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72歲理髮匠為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收費才4元生意好卻不掙錢


照片里正在拿著旱菸杆吞雲吐霧的老人是一位農村走街串巷的理髮匠,平時他的生意不算好也不壞,他的顧客也大都是臨近村莊的一些老年人,由於老年人出行不方便,他就騎著這輛電動小三輪到附近的幾個村子給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還頗受老年人的歡迎,因此基本上每天都會出門。臨近年關,讓他理髮的老人們也是越來越多,他說最少要一直忙到農曆28才會停,有一些老客戶還有他的電話,還約好過年前這幾天專門要他過來給自己理髮。

他的小三輪上標配的工具就是車座上放的這個用來吆喝的小喇叭,裡面吆喝的內容是他在別人的指導下錄下的自己的吆喝聲:“老年理髮的來了,誰要理髮”,雖然是很簡單的一句話,但卻簡潔明瞭,沒有一句多餘的話。除了小喇叭,還有一個洗頭的盆和鐵架子、一盤用來插剃刀和吹風機的電線,燒熱水用的電熱水壺,再就是所有理髮師通用的一些理髮工具,不過他還帶的有洗髮水,因為考慮到有的老年人家裡沒有洗髮水,所以特地帶了一瓶。

理髮必備的工具都放在了一個小木箱裡,剪刀、電吹風、洗髮水、剃頭刀、刮臉的刀、清理碎髮的海綿...都整齊地擺在裡面,有人需要理髮的時候打開箱子放在手邊隨用隨取,用完再放好,很是方便。箱子裡的洗髮水不知道是什麼牌子的,看上去時間也不短了,還是薰衣草香味的。


來到這一家理髮的是一位老太太,因為身體原因,行動不便,再加上這寒冬臘月外面冷,就在生有爐子的屋裡給她理髮。因為要用電吹風,插座太遠不夠用,正式理髮前,老師傅先把線盤從小三輪上拿了下來,放到需要的長度後就開始了工作。

老太太有兩個多月沒剪頭了,也是第一次找他剪頭,所以理之前還特地問了價格,老師傅說都是一樣的價格4元錢,村裡不少上了年紀的都是他理的,不信可以去問。因為自己上了年紀,理的發可能不是太好,所以自己的收費也就比其它人低不少。再加上找他理髮的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不會自己掙錢了,所以他理髮也不全為了掙錢,只是自己年輕時學過這手藝,現在在家也閒不住,所以現在還幹這一行。

理髮的時候他聊起了家常,自己今年已經72歲了,這一過了年就73歲了,也不知道還能理幾年發,他說能理一天是一天吧,反正在家也閒不住,出門理髮還能掙些零花錢,也能給不方便出門的老年人提供一些便利。後來又說到自己的家庭情況,老伴平時在家給他做飯洗衣,三個孩子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也都已成家,也不願意他騎三輪跑來跑去,不想讓他再幹這個,但他自己在家閒不住,所以還在堅持著。


老伴也上了歲數現在身體也不好,今年犯過兩次腦出血,第二次比較嚴重,雖然治療及時,還能自理幹些洗衣做飯的活,但是語言能力出了障礙,說話已經說不清了,和人交流起來也就很麻煩,所以平時也不怎麼出門。老師傅年紀大了,理髮的時候看上去有點吃力,一是腰不好,駝著背。再加上眼睛也不好,理髮的時候還要湊得很近才看得清,但依然很仔細,用了有半個多小時才給這位老太太剪好了頭髮。

理好發,他說要吸袋煙休息一會兒,還非要堅持到院子裡去吸,說自己吸的是旱菸,味道衝,主人說院子裡雖然比屋裡冷,就在屋裡吸吧,他還是堅持著到院子裡坐在小三輪上摸出了菸絲和旱菸鍋。吞雲吐霧間,老人說起自己年輕時學理髮的手藝還是在50多年前,那時候還是集體生活,學會這手藝後就在隊裡給社員們理髮,直到現在也還沒有忘,真是應了技不壓身這句話。還說現在老年人喜歡讓他理髮的原因就是,那些新潮的理髮店老年人不願意去。

刮臉這活看著簡單,但不好乾,又不掙錢,所以老年人都願意讓他理個髮再刮個臉...後來看他手裡吸旱菸的煙鍋挺獨特,問過後。他說這是他去年到荒上自己找了一棵乾的蒿根刨出來自己打的眼,雖然看上去不好看,但份量很輕,用著很服務。還說專門有人挖這種根加工成煙鍋到城裡賣,而且不能去掉外面的皮,一根能賣30元。他裝菸絲的袋子只是隨便找了個塑料袋,看上去也用的時間也不短了。


等過足煙癮,老師傅收拾好東西,騎上三輪又要去下一家了。他還說自己有一天最多給七八個人理了發,那都是約好的,自己吃過中午飯,下午1點從家出發,理完髮天黑前還能趕回家吃飯,一天下來也就掙個30元,雖然掙得不多,但比起以前的生活,現在吃喝不愁,自己已經很知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