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吐槽大會》第三季第八期對王晶的吐槽?

火鍋影話


爛片、女演員,王晶的兩大“槽點”

這已經是王晶第二次登上《吐槽大會》,上一次來到這個綜藝,他坐的是徐崢的位置,為電影《追龍2》宣傳而來,還帶上了當時的晶女郎邱意濃。

兩次來到《吐槽大會》的他,無論是做主咖還成副咖,嘉賓對他的吐槽都很統一:層出不窮的爛片、與女演員不清不楚的關係。

這兩個槽點存在嗎?不僅存在,還是他的“固定標籤”。

在2019年,這位高產創作人參與了6部影視作品,其中分數最低的僅2.5分,只比畢志飛的《逐夢演藝圈》高了0.3分。

唯一及格分是王晶監製的劇集《荷里活有個大老千》,客觀來說這部片子至少有1分是觀眾衝著鄭則仕等10餘位老牌演員給出的情懷分。

高產卻部部都是低分作品,這樣的王晶的確難脫去“爛片之王”標籤,更何況類似分數的作品王晶還有100多部。

而喜劇演員賈冰含蓄提及的“女演員”信息,也是王晶的重要花邊新聞,畢竟當年他與女神邱淑貞的戀情曾轟動一時。

如今雖然年歲漸長,王晶卻仍是狗仔熱衷的對象,19年初還與新片《追龍番外篇之十億探長》的女主雲千千傳出了緋聞。

以此來看,《吐槽大會》同期的嘉賓逮著這兩點不放,委實在意料之中。只不過,只將王晶與“爛片”、“女演員”的負評掛鉤,對這位導演委實有些不公平。

王晶與他的“爛片”

王晶只會做“爛片”嗎?他至少有四部作品是能代表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巔峰佳作,70的青春、8090後的童年都受到王晶作品的感染。

待到“爛片之王”稱號加身之時,他也能耐心用兩年的時間拍出口碑佳作《追龍》,之於這位導演的作品,從分數來評判也從不只有爛片。

但看過王晶作為主咖與副咖的兩場《吐槽大會》,觀眾會發現一個有趣的地方,節目中的嘉賓對他的看法都是一致的,都只留存了“爛片”記憶。

可能是因王晶有包容性極強的性格,在他第二次參加節目時,大家對他的吐槽比作為主咖時更加強烈,主持人張紹剛還無意中將王晶放在比徐崢低一檔的水準。

雖然七話很喜歡徐崢,但客觀來說,徐崢作為導演只能算是王晶的晚輩,佳作比例更差了不是一星半點。

在徐崢上映的電影裡,有一部7.4分的佳作《泰囧》以及一部5.4分的“爛片”《港囧》,佳作與“爛片”的概率各佔50%。

而王晶作為導演有四部8分以上的作品,用他的話來說,參與制作的400多部影片裡有100多部“爛片”,“爛片”概率可比徐崢小多了。

只不過,王晶還保留在香港電影曾經的製作方式,靠量產博佳作。在他們曾經的年代,很多優質佳作都是在緊湊時間裡“擠”出來的,屬於無心插柳柳成蔭。

但大眾與綜藝裡的吐槽嘉賓一樣,往往只會看到當下的成績,慢慢便遺忘了他也曾是一位幾十年難遇的“鬼才”。

其實,王晶100多部“爛片”也是娛樂圈的奇蹟,放在其他導演身上,一部作品撲街便意味著下一部作品難有投資方買單,但王晶似乎完全不存在這個顧慮。

他的“爛片”越多,投資商對他的鐘愛也越深,究其原因,還是王晶對電影優劣一個衡量標準不同,在他的標準中賺錢的片子大多不是爛片。

作為一位商業導演,他考慮的不是如何將作品拍出藝術感,而是如何討大多數人喜愛,能夠帶來商業利潤的飽滿。

這個標準錯了嗎?隱約有點問題,但似乎又沒有太多問題。畢竟,文藝、商業片有他們各自的屬性,跟一位想將商業片做到極致的導演談文藝,實在有點跑題。

更何況,王晶的“爛片”除了娛樂大眾外,還有著一份擔當。

王晶作為《吐槽大會》主咖時,副咖嘉賓中有香港藝人鄭則仕存在,雖然鄭則仕也吐槽了王晶的爛片屬性,但他同時給到另一個觀點。

“王晶養活了一大批幕後人員”。

是吹捧嗎?並不是,一年多部作品產出除了讓觀眾看到一堆“爛片”外,還帶動了龐大的幕後團隊,在香港電影低潮減產期,實力“養活”了大量專業人才。

用拍“爛片”的錢投資許鞍華的《天水圍的日與夜》,更是電影圈的一段美談,之於文藝片他一直保有自己的敬重與支持。

可惜,他尊重了文藝片的價值,卻很少有人尊重他對商業片的理解。

王晶與他的“女演員”

《吐槽大會》裡王晶用“清純且可愛”形容自己,成功逗樂觀眾,這讓原本對他印象“油膩”的觀眾反差感極強。

看起來這是一句反向的調侃,但細細思量,未嘗不是王晶發自內心的自我評價,至少在娛樂圈裡王晶看似“油膩”卻也相對敞亮。

他的作品鍾愛高顏值女演員,從老牌女神邱淑貞、舒淇到徐鼕鼕等人,品味一直沒有變化,因為太會拍女演員也因為與片中演員發生過感情,讓他花邊新聞不斷。

甚至偶爾在作品裡客串個角色,王晶也將自己塑造成腦滿肥腸的老色狼形象,儼然成了自己最大的“黑粉”。

然而,王晶作品裡的女演員,與其說是滿足他的審美不如說是附和觀眾的喜好,畢竟,香港電影裡千姿百態的美女,曾經是一大看點。

因為他太懂觀眾喜好而將他與低俗掛鉤,有時候,也是一種觀念轉嫁。

無論私下裡形象如何,王晶至少要比花邊新聞中“清純”的多,甚至比一些表面好男人私下卻暗流湧動的藝人,要更加敞亮。

通透而有修養的電影人

瞭解了王晶的“爛片”哲學,再拋開鍾愛“女演員”的標籤去看王晶,才會更加客觀。僅在兩場《吐槽大會》中,王晶已經展示了他的通透與修養,他不是大眾眼中那個“低俗”的導演,也不是一個只顧利益的商人。

他懂得市場規律,會用不斷的創作維持商業價值,也極力為國產電影發展獻出力量。他有著高學歷與巔峰成就,卻從不用學歷、成就去反駁觀眾對他的低俗印象,他能笑呵呵的接納“爛片之王”的稱號,也樂於接受晚輩們的當面吐槽。

或許,已經過了創作巔峰期的王晶無法再給出《賭神》、《天下第一》這類佳作,他未來難擺脫“爛片之王”稱號。但,王晶的存在,之於華語影壇曾經是驕傲,未來,亦是一份情懷,他需要更客觀全面的評價。


七話影視


王晶是拍過很多爛片,但也拍過很多的好片啊。為什麼王晶只要拍片,大家就會罵爛片麼。

就像王晶自己所說,一部電影而已,何必呢,當然,只要你買了票,你怎麼罵都行。

吐槽大會這種節目,看看就行了,雖然他很搞笑,但是看多了,會膩。這種膩,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好像為了吐槽而吐槽。

在頭條裡,我也看了許多小視頻,很少看整一集。其實,這就是個目前來說有流量的節目,大多數人上這個節目接受吐槽,也無非就是宣傳電影,或者宣傳宣傳自己。要不然,誰沒事,喜歡上這樣的節目。當然能接受別人吐槽,都是心理素質強大的人。

說回王晶,我覺得觀眾,總是太苛求了王晶。王晶身處那個香港發達的商業社會,拍電影就是商業行為,就是賺錢,就是生意,跟我們做生意沒什麼兩樣。進了電影院,看了一場無腦的電影,我們發洩一下,就完事了。畢竟這個世界,還是需要爛片的,不然我們怎麼知道好片到底好在哪裡。

今天還有個導演叫王晶,能拍出這樣的娛樂爛片,給我們吐槽,那是我們的榮幸。未來還不知道,有沒有類似王晶這樣的導演供我們吐槽。

就像王晶所說,看個電影而已,不必那麼較真。

不是所有人都必須像王家衛,像周星馳,總有人需要王晶。


梁偉峰


提到王晶,大家第一感覺就是爛片王,這些年的作品,“唉”就是最貼切的評價。想當年,《賭城風雲》系列,《王牌逗王牌》,《寶貝當家》等等。現在,不說了,尷尬。

有人說好漢不提當年勇。提到王晶在早二十年的成就,真的,了不得。好不誇張說,是最近30年香港商業電影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沒有之一。

如果說王家衛文藝,畢贛詩意,那王晶的電影就是充滿的鈔票的味道,無厘頭卻又讓人慾罷不能。

說他“爛片之王”?其實,胖子王晶是一枚妥妥的文藝青年。王晶說自己原來是個文藝青年,在學校寫話劇的,類似《家春秋》那些。

結果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後,去《歡樂今宵》實習被分配去寫笑話。

結果他寫得大受歡迎就算了,還極為高產。從上個世紀70年代創作第一部電影劇本《鬼馬狂潮》到至今,王晶製作了300多部電影,導演的作品近100部,寫了拍攝完成的電影劇本170多部,監製作品160多部,還有超過1000小時的電視劇。

四十年的時間,平均下來幾乎每月一部作品出來,沒有還沒有間斷。儘管商業氣息濃重,也翻拍了很多經典。但是產量之高,令人驚歎。

在忙碌的時候,他可以上午拍周星馳,下午去拍成龍,一個月過去,兩部電影前後上映,都有很好的票房,還能雙雙獲獎;他還可以只依據老闆給的10個字——“整蠱專家、周星馳、周潤發”,埋頭寫作,在短短几個星期之內迅速交出能過過審的劇本。

除此之外,王晶還開創了N多港片的第一次——電影處女作《千王鬥千霸》開了賭片先河;與周星馳合作的作品奠定“無厘頭喜劇”基礎;他導演的《古惑仔》系列則開闢古惑仔風潮等等。

往大了說,王晶見證了香港電影的輝煌和落寞,也多少保留了港片的火種——正是王晶一直在拍,才能養活這麼多香港電影人。

時至今日,“爛片之王”的頭銜,王晶頂了很多年。歷來高產的他,拍攝節奏極為迅速,他一如既往地無厘頭和瘋狂惡搞,也有時候他自我重複,甚至讓觀眾覺得敷衍了事。多年老搭檔劉德華在接受採訪時也毫不避諱地表示:“他總是把我帶坑裡,而且每次坑都很深。” 即使如此,兩個人依然合作了二三十年,一邊相互吐槽,一邊並肩奮戰。

去年,《追龍》在上海舉行媒體見面會,甚至有人直言不諱地怒“懟”王晶。對於他以前電影的口碑爭議,王晶顯然不大服氣, 他說:“我不是沒拍過很好的電影,只不過你還很年輕,並沒去重溫而已。”他還說, “其實導演和運動員一樣,都有狀態的高低,狀態好配上了好的搭檔,戲就好,如果是狀態不好,或者很多方面不合適的話就會沒那麼好。”

不管王晶的狀態好不好,他的電影豆瓣評分9.8分還是2.8分,他一如既往繼續當著他的導演、監製、製片人。當然不管影評如何,不耽誤一有新作品出來,粉絲紛紛貢獻票房。

王晶身上被貼了很多標籤,賭片、情色片、晶女郎等,而它們的一個共同點便是,娛樂。幾乎沒有家長式的說教,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典型的娛樂主義精神。

可能在人文關懷上他的喜劇電影顯得蒼白無力,甚至有人說他將影片中的人文性徹底掏空,只留下搞笑的片段,只為鈔票,只是東拼西湊獲取各種無價值的笑料進行各種拼接從而來完成他的商業作品,那又如何呢?就是這樣的作品,扛起了香港喜劇電影的半壁江山。



酷娛娛樂


比較中肯

首先肯定王晶導演拍出這些非常經典,讓人歎為觀止的電影,並且以這些電影為榜樣,希望後生新敬導演學習他好的一面,拍出好的電影

另外也強調王晶拍攝的爛片非常之多,記得有一句評價這麼說王晶的:拍一部好片,再拍很多部爛片,反反覆覆。

並且承認王晶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導演,有質也有量,並且王晶的量在很長一段時間支撐著香港的影視圈,讓很多人有戲可拍

所以有好有壞,不一味的肯定他,也不否定他的功勞與能力,算是比較中肯的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