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上火?一個穴位(附圖和操作)

導讀:國內外疫情當下,不覺已到“驚蟄”。"春雷響,萬物長",氣候回暖,陽氣自長。春季上火,男女老少,皆不可免,大病求醫,小病自醫。古有良醫,始有內經。春季養生,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今有良方,助君抗火,諸君笑納。然,穴位按摩之事,非一朝一夕。望諸君多加練習,一來防身,二來護家。春暖花開,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素問》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春季為推陳出新、生命萌發的時令,天地富有生氣,萬物欣欣向榮。

春季上火?一個穴位(附圖和操作)

“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驚蟄時節,由寒轉暖,草木萌發,萬物復甦,漸有春雷。


春季上火?一個穴位(附圖和操作)


春季上火,事出有因。

其一,陽氣上升,易擾人體五臟內熱妄動,出現春燥;

春季上火?一個穴位(附圖和操作)


再者,春多風而燥,汗液與呼吸,大量丟失水分,天氣反覆無常,致生理機能失調,現上火之症候。諸如咽乾疼痛、牙齦腫痛、眼赤乾澀、鼻烘火辣、嘴唇乾裂、口舌生瘡、食慾不振、大便乾結,小便發黃之類,不一而足,皆為“上火”之症候,然再有起居無律,飲食無節,致陰陽失衡,故而上火。

春季上火?一個穴位(附圖和操作)

中醫學認為,火乃五行之一,是構成自然界的物質之一。火引而發病,則為火邪,屬六淫之一,為陽盛所化,與溫、熱同屬一個性質。

春季上火?一個穴位(附圖和操作)

人體“上火”,就火的性質而言有“虛”與“實”之別;虛火,日常飲食,多加調理,症狀自消;實火,尋醫問藥。總之,“滅火”需對症才能有效。

春季上火?一個穴位(附圖和操作)

就作用部位而言,亦有心火、肝火、肺火、胃火和腎火之不同。


春季上火?一個穴位(附圖和操作)

中醫認為,男女老少,春天上火,各有特點,因此,應取不同穴位,才能對症調理。

一、小兒易發肺火——合谷穴

有些孩子在春天動不動就發熱,中醫看來,小兒發熱多是由於肺部感受外邪所致。主要是由於肺部正氣不足,陰陽失於平衡。

春季上火?一個穴位(附圖和操作)


  “火”大的孩子易性情急躁、煩躁易怒、大便幹、手足心熱、喜食冷飲,且食慾一般都比較差,睡覺蓋不住被子,喜俯臥而睡,口唇發紅,舌質紅、舌苔少,脈細而快。

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

合谷穴就是平常說的虎口。雖大腸經原穴,卻可清肺火,因中醫上“肺與大腸相表裡”。如有面部疼痛、牙疼、眼睛紅腫、口乾、鼻出血等面部疾病,包括青春痘,也可以用此穴。

【位置】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穴位,位於手背虎口處,於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陷中。

【操作】按摩此穴無固定次數,嚴重面部疼痛可重按,相當於在洩熱!當感覺到疼痛緩解即可。

春季上火?一個穴位(附圖和操作)

二、青年人易發肝火——太沖穴

   青年人冬天蓄於體內的陽氣隨春暖轉為向上外發,若藏陽氣過多會化成熱邪外攻,如遇陽氣驟升,內外兩陽碰撞,易引起內熱而生肝火,繼而誘發多種疾病。


春季上火?一個穴位(附圖和操作)


   一般來說,肝火旺盛時常伴有性急易怒,口苦咽乾,眩暈頭脹,痛在頭的兩側或頭頂部,面紅耳赤,心煩易怒,口乾口苦,便秘,尿色赤,舌紅苔薄黃,脈弦數。注意,肝火旺的年輕人禁忌大辛大熱及海腥類食物,不宜吃過膩、過酸及煎炸食品。

按摩太沖穴可瀉肝火。

太沖穴為肝經重要穴位之一,是肝經原穴,相當於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按摩刺激太沖穴,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清瀉肝火,使肝臟功能正常。對於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疼、高血壓等症,以及莫名其妙的想發火,可以考慮按摩這個穴位,堅持下來會有明顯的效果。

【位置】位於腳背上,大腳趾和第二個腳趾之間的指縫上向上摸有一個凹陷。或者拇趾、次趾夾縫向腳背方向二橫指後,即是太沖穴。


春季上火?一個穴位(附圖和操作)


春季上火?一個穴位(附圖和操作)


【操作】先用熱水泡腳,按揉腳心湧泉穴,而肝腎同源,治療肝火旺盛可以通過滋腎陰來瀉肝火,湧泉穴點揉3分鐘左右,再用拇指從第一、二足趾的指縫向上推找到一個凹陷(

太沖穴),按揉三分鐘左右即可。

三、婦女易發心火——少衝穴

女性在春天情緒極不穩定,尤其是更年期婦女,易受情緒刺激,煩躁不安,久久不能入睡。這主要是因心腎陰陽失調致心火亢盛,從而出現失眠多夢,胸中煩熱,心悸怔忡,面赤口苦,口舌生瘡,潮熱盜汗,腰膝痠軟,小便短赤疼痛,舌尖紅,脈數。

春季上火?一個穴位(附圖和操作)


中醫認為,水液經肺的肅降作用後,還須以心臟為動力,才能隨營氣循經脈運行於體內。若心火過旺,會出現口乾舌燥、心情憂鬱、煩躁、失眠、舌尖發紅等常見症狀。

按摩少衝穴可瀉心火。

少衝為心經之井穴,配五行屬木,故本穴具有瀉心火、熄肝風之特點。

【位置】在小指最外側的指甲根部。俯掌伸指,在手小指指甲底部與小指橈側緣引線(掌背交界線)的交點處。

春季上火?一個穴位(附圖和操作)


【操作】一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的夾住另一手小指指甲兩側的凹陷處,以垂直的方式輕輕的揉掐此穴位,太沖穴是腦部的反射區,要慢慢的出力掐揉3-5分鐘即可,左右手可以互相掐按,每天一次。

四、中年人易發胃火——內廷穴

  中年人往往因為事業以及家庭壓力大而傷肝化火,火邪及胃,易發胃火。一般來說,有胃火表現為胸脅脹滿,口苦咽乾,多食善飢,口渴喜冷飲,伴有面紅耳赤,心悸失眠,性急易怒,畏熱汗出,頭暈目眩,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燥,脈沉弦數有力 。


春季上火?一個穴位(附圖和操作)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水液,當飲入的水進入胃後,精華部分會輸入到脾,進而輸布到全身各處,滋潤。脾有熱時,水液的輸佈會受到影響,出現口臭、便秘、皮膚乾燥、咽喉腫痛、牙痛、腹脹等不適症狀。

按摩內庭穴主可降脾臟火氣。

內庭穴是胃經滎穴,滎穴專治熱症。清胃火效果很好,胃火得降,食物消化沒那麼快,也就不會容易餓。尤其是上火,胃火上攻導致的牙痛,胃氣上逆導致的吐酸水、腹脹等不適症狀,可以多按內庭穴。

【位置】在足背,第2趾與第3趾之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操作】每天早晚用拇指點揉100次左右。

春季上火?一個穴位(附圖和操作)

五、老年人易發虛火——然谷穴

老年人在春天肝陽旺盛,因為肝腎同源,易導致腎陰虧虛,出現腰膝痠軟,心煩,心悸汗出,失眠,入睡困難,兼有手足心發熱,陽痿早洩,盜汗,口渴,咽乾或口舌糜爛,舌質紅或僅舌尖紅,少苔,脈象細數。

春季上火?一個穴位(附圖和操作)

然谷穴是腎經的滎穴。滎穴屬火,腎經屬水,然谷穴的作用就是升清降濁、平衡水火,專治陰虛火旺。從字面上來講,然就是燃燒的意思;谷表示這個穴的位置在足內跟前起大骨間,這個位置的精氣埋藏得特別深。就是指腎經外湧的地部經水在此大量氣化,經水如同被燃燒蒸發一般

然谷穴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最常用的就是治療煩躁口乾、咽喉腫痛,並且對治療糖尿病遺尿、遺精等病有一定的療效。

對於老年男性來講就更適合了,因為老年男性就仗著這點火氣來維持生命,如果用藥物去火會適得其反,所以可以用然谷穴來滅虛火。

【位置】然谷穴其實很好找。在我們腳內側,足弓背中部靠前的位置,可以摸到一個骨節縫隙,這就是然谷穴。正坐或仰臥位,在舟骨粗隆下緣凹陷處取穴。

【操作】用拇指用力往下按,按下去後馬上放鬆。穴位周圍乃至整個腿部的腎經上都會有強烈的酸脹感,但隨著手指的放鬆,酸脹感會馬上消退。等酸脹感消退後,再按上面的方法按,重複10~20次。

春季上火?一個穴位(附圖和操作)

  體內火氣旺盛如果不及時降火的話是很容易誘發疾病的,所以一旦發現自己有上火現象的話一定要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降火,千萬不要忽視


以上為常見不同人群的春季上火部位及穴位按摩方法,通過穴位按摩,可有效緩解上火症狀,為各髒“降溫”。穴位按摩操作簡便,並有較好的效果。

人生不易,願君健康。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