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整理 余秋雨老师的文化必修课~ 001.文化的定义

都是自己根据余秋雨老师音频和文稿整理的重点内容,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

1.文化的定义是什么?

2010年《辞海》给文化的定义是:

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作为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的继承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同时也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又形成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以巨大的影响。


余秋雨老师说道:汇总成这个样子,实在让人沮丧。所有的词句都是空洞、重复、缠绕,丝毫找不到明快的判断,更找不到文字的冲击力和吸引力。所以余秋雨老师在很多年前自己制定了一个文化的定义。

最短的文化的定义(30字):

文化是一种称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2. 什么是中国文化?

中国人形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例如:儒家伦理、诗词歌赋主要属于精神价值,八大菜系、中国医药主要属于生活方式,加在一起就成了中国文化的最佳组合。


3.文化的最终成果是什么?

一切文化的最终成果是人格


儒家学者把中国文化的目标与人格理想相连,建立了君子之道。在中国文化中,把君子作为人格理想模型的,是在中国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与儒家相依相存的还有佛家和道家。佛家的人格理想模型是觉者,道家的人格理想模型是真人

于是,君子、觉者、真人相互呼应,又相互弥补,构成了中国集体人格的系统,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完整实现系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