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生老病死?

呵呵134204337


最近我住了十天醫院,我本不想去看,兒子媳婦們逼著去看,磁共振,B超,CT,驗血,頭,肺,頸椎,腰椎,都有病。我七十六歲,身體各零件不壞才怪呢!醫藥費挺昂貴的,醫生看到藍本本可高興了,十天治療感冒一萬五千,雖然自已負擔一千五,我也覺得貴,一個感冒,十天。我決定不看了,又配我許多藥。我想,七十六歲,己經活得夠本了,對於死,我真得很淡然,不怕,怕也沒用,只希望沒有痛苦地,像晚上睡覺不知不覺地死去,自己兒孫兩不拖。佛保佑!


司令128124097


前段時間,孩子問我,人為什麼會死!我很平靜的告訴他,人都會死的,活著這個歷程,要認真的對待,在爸爸媽媽走向老去的這段時間,你要快快長大;

但孩子說我不要你死,你不能死...還緊緊的抓著我的手;

對於孩子,幼小的時候是無法理解的,他小小的心臟滿是對你的依賴,就和我小時候一樣;

在生的時候,老、病、死的感覺會很淡,因為慾望會讓你的腳步不停的奔跑;

當你老了,經歷世間百態,一切意外都那麼正常,因為這是活著的一部分;

生病了,即便感冒,你什麼感覺!當你獨自躺在床上,熱水都沒有一杯,你會不會想到,老和死?

關於死,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我只能拿自己舉例子,直到32歲,我才對死這個字有了意識,不再膽寒,因為意外,與死亡擦肩而過,居然完好無事,因為已經死過一次,一切對我已經無所畏懼,但那段時間大腦裡的各種念頭讓一個人發呆,對死的恐懼,讓我食慾不佳,睡眠可以在深夜突然中斷,看到魚缸裡的魚都會想,即便一小塊天地,那也是活著,活著多好;看見一片落葉,我會認真的撿起來聞聞,因為我想聞聞死去的味道;

再後來的一天恍然大悟,我知道怕死是因為留戀,可死是我們永恆的話題,在活著的時候,要認真,要改變,要有勇氣!

即便死,煙火裡塵埃,不也是一種大我的釋放;

心裡充滿對一切的感恩,感恩我有全世界最疼愛我的父母,感恩最美的那個人與我牽手,感恩可愛的孩子在我膝間環繞,甚至對那些對自己有害的人、事、物; 感恩明媚的太陽,曬在身體變暖,感恩擦肩而過送給我眼神陌生人,因為生命裡時間是無價的。


小牛郎愛吃肉


謝謝我的小虎牙不見了朋友邀請。

自己外婆去世時,很難過,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緩過來,當時寫了一篇日誌。



內容如下,看看能不能對你有一點點的幫助。

原來一直以為

對一個人最大的懲罰是

長生不老

眼睜睜看著自己親愛的人一個個離去

卻無能為力

很小的時候看了一部電影:未來世界

剛開始時 對人生的恐懼

後來是對親人離去的恐懼

很多年後 依然如此

在外婆離世前 家人們都聚在病床周圍

外婆看著我們 眼神中滿是安詳和幸福

外婆走了

我終於悟透了

外婆雖然沒有說話 卻給了我最好的答案

幫我過了那道坎

外婆走的無牽無掛,那就是給自己和親人互為最好的結局。

所以後來告訴自己

善待自己 善待自己的親人

不要讓兒行千里母擔憂

也不要等子欲養而親不待


明玉


小時候頭腦中基本上沒有死亡的概念,然而這也許是一般的未成年人的頭腦。

我,六歲就理解了死亡,就知道人一旦死了之後,將永遠不會出現在地球上了。三歲的妹妹因為無專人照顧,結果在出麻疹的時候死了。她無所謂地、安詳地躺在門外天井的草蓆上。我祖母看著她的漂亮的小孫女的屍體,蹲在一旁哭。我從幼兒園回到家,爬到樓梯上,找到一處可以從木梯空隙望見妹妹的地方停下來,一邊流淚,一邊盯著躺在天井草蓆上的妹妹,一邊想:我永遠沒有妹妹了!

從幼兒園回到家再也看不到妹妹之後開始,我對死亡不再陌生,不再害怕,雖然依然會害怕鬼。從此以後,無論是父母、祖母、或其他任何人惹惱了我,分分鐘可以誓死如歸。於是,隔壁的族中一個做木匠的老哥在一次茶桌上指著我跟其他幾位茶友說:“這個小傢伙除了害怕鬼之外,連閻王老爺也不會怕!”

尚未看破紅塵先看破生死,這也許是因為破裂的家庭和過早失去唯一的夥伴妹妹激發出來的早熟現象。到了十四五歲,因為營養不良,所以個頭大高大,但心很大。在同學之間的閒聊中,談到出家做和尚、終生不娶老婆的話題的時候,我的口氣最為堅決。

除了十歲時被蛔蟲疳積折磨了一兩個月好了之後,再加上少年時每年發一次熱氣之外,一直就沒有可以讓我躺在床上的疾病了。所以雖然不怕一切,但對發熱時要躺在床上五六天還是會害怕的。

到了成年之後,不但看破了生老病死,而且還看透了榮華富貴!於是,可以入黨偏就不入,可以上升因為要拍馬屁就偏不要每個月多拿兩三元錢的工資。知青可以回城後,離開了海南島回到已經沒有了祖母的家時,心如止水——人生不過是一場何無意義的惡意夢!

然而既然依然活著,就把自己看成一個已經死了的活人,不犯人間法律,不做喪盡天良的事情,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追求榮華富貴,不怕流落街頭,做一個不是光頭不在寺廟的真正的看破紅塵的出家人。

既然連死也不怕了,為什麼還要去害怕活著呢?!

不要自殺,不要妒恨,不要夢想,不貪金錢,不怕貧窮,然而卻不可以跪著而生!


夢雲山人1


生而無愧,死而無憾,這就是我對我自己的總結。平生不喜歡檢查身體,結果近期因為膝蓋腫住進醫院,醫院的規矩是進院必須做檢查,這一檢查就出毛病了,幾乎整個身軀都有問題,甚至問題還比較嚴重,思考了一下,做出了對自己的總結,既然發現了疾病,能夠治療的就治療吧!但是堅決不動任何手術,不是特別要命的就慢慢治,要命的病就索性不要治療了,自己已經活到了七十歲,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啊!萬事皆空了!這輩子做人嚐盡人間的所有滋味,沒有什麼看不開,放不下的,孩子們的生存靠他們自己的,我不能幫任何人,也不需要孩子們來反哺我,老人都送走了,老伴也早走了,我非常自由,所以我毫無牽掛,老了就要做個明白人,不要麻煩孩子們和親人們,呵呵!我輕輕鬆鬆的來到這個世界,依然輕輕鬆鬆清清爽爽的離開!多瀟灑,所以想開了也許病還會害怕的跑掉或者放過我的。


流淌的歲月



常言道,生老病死,即是一生。既然是人間常事,為何我們為生喜,為死悲?

人這輩子,我們哭著來到世間,成為許多人眼中的希望,隨著慢慢長大成形,又把這生命的希望寄予我們的下一代,隨後我們活的越來越保守,越來越老,身體機能開始衰退,身體零件需要手術修補,最後我們離開這時間?經歷生老病死有何意義?是否所有的生命都如我們一樣?是否這就是宇宙的準則?

如果說生命擺脫不了如此的法則,那生命的意義應該就是盡情地燃燒,不停地折騰。像蠟燭,雖然終點是燒死了自己,但誰說看不到它的光亮?

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是位具有哲學思想的企業家,但他面對名利世界有著不同的經營目標與準則,在面對患癌的事實也只是淡淡地接受,問有多少人能夠如此淡定地對待自己的生老病死?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人能夠看開,活得透徹,但對我們這些俗人來說,都需要有一定的修煉才可以。

不同的人生需要承擔不同的挫折,你選擇做普通人平凡人,那就承受普通人的挫折,你選擇做個非凡的人,那就要承受非凡的挫折。你想要淡然面對生老病死,那也要有不一樣的經歷。


用戶9354341422035


生老病死自然法則,其實是很平常的,就好像每日三餐飯一樣,到點就要吃飯了,生就是到點來了,死也一樣到點就走了很正常。金剛經裡說要以樂開始以歡喜結束,聽佛聽經,經是什麼~經就是道理是法則,聽佛經就是聽佛講道理講法則,聽懂道理聽懂法則你就放下包袱了身心輕鬆了~就快樂了


小要自在


生老病死是一個自然規律,理性看待。

自從爺爺奶奶去世以後,有時遇到問題就會懊惱自己當初怎麼沒有好好的孝順他們。特別是守孝的那幾天,會對自己的心靈進行一次反省,反省自己的平時的態度,反省沒有抽出時間好好陪陪他們,反省自己沒有在他們有生之年多買點他們喜歡吃的東西,總之把自己以前的所有行為都深刻反省並自責了。也慢慢成長,學會了要怎樣對待自己的親人朋友。

人都是在失去的那一瞬間才覺得可貴,就像現在父母年邁了,也總覺得還年輕。其實想想到了這個年紀,而且我們又遠離家鄉,一年只有一次回家,所以與父母見面真的是見一次少一次。每次回家都感覺特別珍惜。解決不了當面盡孝,我只能盡能力為他們做點事情。每年給他們體檢,寄好吃的東西,以至於不會到時來悔恨終生。

所以我們無法抗拒生老病死這個自然規律,就努力過好每一天,不留遺憾即可。


隱者神龜123


生老病死是正常規律。多數人懼怕、無奈。誰也逃脫不了!

這個問題是社會大問題。簡單的說就是;

生,生一天,在社會上要有痕跡。老,老的有成就感。病,樂觀的看待。死,死的要有尊嚴。


湖上風光


如何面對生老病死?這個問題又簡單又複雜,簡單就是自然規律誰都逃避不了,放平心態接受一切發生的可能。複雜的是怎麼才能心平氣和,泰然處之的態度去接受這一切不幸?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誰都不能例外,那麼如何去面對生老病死呢?我們先看看人的一生經歷了多少,有的人生活中平平穩穩,有的人是坎坎坷坷九死一生,前一種不用說基本不能經受風吹雨打,後一種可以說已經習以為常。大多數人應該屬於前一種,後一種是少數的,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自然就看淡了好多。


為什麼都懼怕死亡呢?其實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等待死亡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心裡的煎熬,等待著那一刻的到來。


死亡的瞬間有多疼?估計就那一瞬間都沒有平時你不小心撞小腿骨頭疼,然後就會失去意識停止呼吸那為什麼都懼怕死亡呢?今天我來給你終極解答,套用李詠生前的最後一句話,沒有遺憾,只有不捨。把前面四個字去掉,只有不捨,捨不得孩子,捨不得父母,捨不得這個世界上美好的東西……太多的捨不得導致了人類對死亡的懼怕,看看那些輕生的人,都是對這個世界絕望透頂,生無可戀的心裡狀態才會勇往直前的走向死亡,他們沒有不捨,哪麼有一點都不會憤然離去。


對正常人來說面對生老病死最好的辦法就是調整你的心態,主動去接觸你之前不敢做的事情(不是冒險行為),看看是不是跟你之前預估的一樣可怕,我相信大部分恐懼都來源於自身的假想,事實也是大部分恐懼根本沒有你想象的那麼恐懼,所以認知,主動去感受是最好的面對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