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曾為躲避敵兵追殺,曾避難於嶽池土門鋪

散步龍湖,遠見土門山上有寺,於是問攝影群朋友,朋友說叫龍藏寺,有三國曆史故事。


劉禪曾為躲避敵兵追殺,曾避難於嶽池土門鋪

跨過廣安,嶽池快速通道,穿過廣安,成都動車鐵道下的隧道,遠遠就看見了龍藏山及山上的寺廟,掩映在幾顆大樹間,旁邊的山上全是柏樹林,遠看上去就像給山丘戴上了一頂華冠。

劉禪曾為躲避敵兵追殺,曾避難於嶽池土門鋪

冬天午後暖暖的有點太陽,田野裡鴨子們洗漱一番後都在懶洋洋的午休,農家的狗套著鐵鏈穿著衣服還在“汪汪”的叫,哪家的貓因為門關著了就貼著門暫時享受著午後陽光,勤勞的農家人有的已經開始了勞作,臘梅花凌寒正開得旺盛。

劉禪曾為躲避敵兵追殺,曾避難於嶽池土門鋪

適逢嶽池縣城趕集日,三三兩兩回來的老人,有的揹著購買的年貨悠哉遊哉的走著,有的騎電瓶車。趕集回來的老人在縣城與朋友們吃了酒才慢慢回來的,邊走邊給我介紹這寺廟的事情,原來此廟,當時有上、中、下三重殿,在嶽池縣境內都比較大比較有名氣,文化大革命時候被拆除了,用於修建學校這些。後來幾個信眾集資再次修建是川木結構房子,因為經濟問題扯皮,把廟燒了,現在這座廟是磚木結構的時間不長。


劉禪曾為躲避敵兵追殺,曾避難於嶽池土門鋪

沿著彎彎曲曲石板小徑,爬出一身汗,終於上了山頂,首先看到了土地公公的小廟,對聯是“人生逍遙在 心誠五福來”,再上幾步就見金光閃閃的銅牌上寫著“龍藏山 通靈寺” 修建於明朝萬曆二年 2006年重建,可惜鐵將軍把門,不得知裡面供著哪幾尊佛,牆外殘留著一尊佛像,可以想見這裡曾經輝煌的過去。正廟旁邊豎著修了一排房子,透過窗子可以看見,裡面有餐廳、廚房、居士住房,佛家慶典時,這裡應該人員多,香火旺。

劉禪曾為躲避敵兵追殺,曾避難於嶽池土門鋪

山頂四處雜草叢生,只能遠遠遙望,山下沃野千里,良田萬頃,屋舍儼然。祖輩們修房造屋,講究藏風聚氣,靠山椅背,所以房屋院子都靠著山修建。樓房、別墅星羅棋佈,圍繞在龍藏山四周,有神的庇佑、山的依靠。龍藏山的神靈守護著這片大地,看著動車西去東來,廣嶽池大道車水馬龍,銀嶽池正一天比一天富裕。

劉禪曾為躲避敵兵追殺,曾避難於嶽池土門鋪

查看嶽池縣誌才知道,明末兵燹,寺廟焚燬,清代重修寺廟,佛教興盛,清光緒年間縣境有182座,僧300餘人,土門龍藏寺算較大的寺廟之一,當時寺廟有田產。1951年,縣境佛像被毀,僧尼還俗,寺廟改用,無佛教活動。

劉禪曾為躲避敵兵追殺,曾避難於嶽池土門鋪

在四川麻辣社區找到一帖"川東的廣安嶽池,居然還有那麼些三國遺蹟" 相傳三國時期蜀漢後主劉禪曾為躲避敵兵追殺,曾避難於嶽池土門鋪。清光緒《嶽池縣誌》載:“龍藏洞,治東九里許,相傳蜀漢後主曾避敵駐蹕於此。洞中石壁舊有歷代名題甚多,今為土覆。”“龍藏寺,治東十里許,相傳蜀漢姜維曾扈蹕隨後主至此,因名。寺側有石穴極深,澗壁間多歷代名人題詠,今穴封無考。”蜀漢後主劉禪避難龍藏洞的故事在嶽池世代相傳,後來人們便把此山洞叫做“龍藏洞”,洞所在的小山叫做“龍藏山”,山上寺廟叫“龍藏寺”。

劉禪曾為躲避敵兵追殺,曾避難於嶽池土門鋪

劉禪曾為躲避敵兵追殺,曾避難於嶽池土門鋪


劉禪曾為躲避敵兵追殺,曾避難於嶽池土門鋪

劉禪曾為躲避敵兵追殺,曾避難於嶽池土門鋪

劉禪曾為躲避敵兵追殺,曾避難於嶽池土門鋪

劉禪曾為躲避敵兵追殺,曾避難於嶽池土門鋪

劉禪曾為躲避敵兵追殺,曾避難於嶽池土門鋪

劉禪曾為躲避敵兵追殺,曾避難於嶽池土門鋪

劉禪曾為躲避敵兵追殺,曾避難於嶽池土門鋪

劉禪曾為躲避敵兵追殺,曾避難於嶽池土門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