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必須向金庸先生道歉

金庸先生去世那天,我曾經的一個學生髮了一條朋友圈,寫了這樣一句話:

我想跟我的語文老師說聲抱歉,因為對於我來說,課桌下壓著的那本才是我語文啟蒙的教科書。

我知道,他課桌下壓著的那本書是武俠小說,是金庸先生的作品,是那時候學校明令禁止的讀物,無論是做老師的我還是學生家長,都擔心著這些武俠小說會讓孩子們玩物喪志,荒廢學業。

非常偶然的一次機會,我才讀到了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這一看不打緊,看了書我才知道,原來我日常教給孩子們的國學知識都被金大俠巧妙地融於精彩紛呈的故事情節中了。

我深深地被金大俠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細膩的文筆所吸引,利用假期一口氣讀完了金庸先生的全部作品。就像是迷路的武陵人在穿過了漫長峽道後看到了第一縷曙光,我完全沉浸在了金庸先生打造的“桃花源”裡。從此路人變忠粉,開始極力向學生推廣金大俠的作品。

用魯迅先生的話來說就是:“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發昏”。

所以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必須要向之前偷摸著讀金庸的孩子們道歉,向金庸先生道歉。同樣的,我也要從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來看看金庸先生的小說到底好在哪裡。

1、金庸江湖裡的詩詞歌賦


一般的武俠小說往往容易落入俗套,但金庸將自己的文化素養融匯在刀光劍影的故事中,讓小說極具審美情趣,讀起來不至於全部都是睚眥必報的忿恨,也多了幾分詩情畫意。

在《射鵰英雄傳》中,丘處機寫給江南七怪的信裡這樣寫道:

“二載之後,江南花盛草長之日,當與諸公置酒高會醉仙樓頭也。人生如露,大夢一十八年,天下豪傑豈不笑我輩痴絕耶?”

這封信寫的何其典雅大方!讀起來朗朗上口,真是一手好文章,滿紙江湖情。

黃蓉和師兄陸乘風在漁舟上嘆詞論詩,何等風雅,惹人羨慕。

黃蓉被裘千仞鐵掌打傷,郭靖揹負黃蓉求醫一燈大師,面對“漁樵耕讀”的刁難,蓉兒愣是用自己深厚的文化知識給大家上了一課,讀來又是何等暢快。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必須向金庸先生道歉

《射鵰英雄傳》劇照 | 郭靖黃蓉

還有那《神鵰俠侶》裡李莫愁悲吟著“問世間情為何物”,唱出多少紅塵裡無可奈何的情事;《倚天屠龍記》裡何足道撫琴唱曲,將詩經中《考槃》《蒹葭》別出心裁地混在一起,一問一答,餘音嫋嫋,又是何等奇妙動聽;而《天龍八部》裡段譽跟王夫人在曼陀山莊論茶花那一段更是辭致雅贍,別有情趣,讓人歎服。

2、金庸江湖裡的細節描寫


讀金庸的小說,故事情節起伏跌宕,值得我們細細品讀,但那些細節描寫又何嘗不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教孩子環境描寫要結合人物的心理,而金老小說的細節描寫正好可以作為我們的教學案例。

《射鵰英雄傳》第二十一回時,黃蓉等人流落到孤島,初見海島時是這樣描寫的:“只見遠處鬱鬱蔥蔥,盡是樹木”,“遍地都是野樹荊棘”,那時候他們是有些絕望的,儘管孤島有鬱鬱蔥蔥的樹林,在他們眼中卻也只是一片狼藉;在第二十二回,郭靖等人從孤島脫險後再看那島“只見天邊一片彩霞,璀璨華豔,正罩在小島上”,一個“罩”字一下子便寫出了當時的瑰麗,逃脫後的心情暢快舒達,明媚彩霞也不偏不倚地“罩”在小島上,好一幅海島美景圖。

這就是典型的環境描寫結合人物心理的細節刻畫。

還有在《神鵰俠侶》第三回中,郭芙與楊過鬥蟋蟀敗了後踩死了楊過的“小黑蟀”,楊過怒極打了郭芙一個耳光。書中是這樣描述的,“郭芙一愣。還沒決定哭還是不哭”。

郭芙為什麼要一愣?因為她從來沒有被人打過巴掌,所以碰上這種情況她的第一感覺不是難過或者害怕,而是懵,簡直不敢相信,不知道該怎麼反應了,所以她楞了。

在孩子的認知裡,很多時候是要靠外界的回應去選擇自己所要做出的反應的,是一種學習過程。而哭作為一種手段,一種方式,只有有必要哭的時候才會哭,而郭芙其實在考慮如何面對這個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新情況,究竟需不需要用哭來對付。

短短几個字,養尊處優的大小姐同時卻也還是個小女孩的心態就活靈活現地躍然紙上了。看似漫不經心的一句話,但金老平時若是沒有對人內心有深入的觀察體會,又怎麼能信筆拈來?

學金庸寫細節,不僅要學著他的筆法,還要學他對世人眾生相的觀察解讀。


3、金庸先生的寫作精神


金庸先生寫武俠小說十餘年,小說在報紙上連載,十餘年間他每天都要寫上千字,才能跟得上報紙更新的進度。而從《書劍恩仇錄》到《射鵰三部曲》,再到《笑傲江湖》、《鹿鼎記》,我們完全能看出金老對小說內容、筆法、還有結構上越發精細的精雕細作、精益求精。

在他緊湊的武俠小說創作生涯中,金庸先生並沒有沉溺於自己原有的成就,而是一直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緊跟著時代不停向前,在小說創作中不斷創造求新。

金庸先生的小說是跟隨著時代不斷成長的。

不僅如此,金庸先生封筆後數十年間一直在修訂自己的小說。這個漫長的修訂過程,展現的正是“作文的精神”。熟讀金庸的朋友們都知道金庸作品有不同的版本,金迷們一同見證了金庸作品的修訂過程。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必須向金庸先生道歉

新修版《鹿鼎記》

金庸先生的小說文筆好,有天賦使然,更重要的是,金庸呈現給我們的文章,無一不是千錘百煉之後才顯得簡潔和優雅。

像金庸先生這樣不斷修改,尊重歷史事實,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

最後我還是借用一位學生的話來表達對金大俠的敬意:

他寫的不是幾十本小說,而是一個世界。那些在中學課桌裡藏著的,不是年少的痴迷,是在那個平行世界的旅行。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必須向金庸先生道歉

金庸作品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