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鸭兵”还是“牧鸡治蝗”,亟待真正御蝗有策的“柳秀才”

投放“鸭兵”还是“牧鸡治蝗”,亟待真正御蝗有策的“柳秀才”

如果蝗灾越境爆发,新冠疫情尚在,是在家保命,还是冲出去保粮

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但是,如果被蝗虫吃光了所有的庄稼,哪里还有红薯可供你卖?志怪大家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里,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治蝗虫的故事:

明朝末年,在山东的青州、兖州一带爆发了蝗灾。眼看着蝗军风卷残云一般扫尽庄稼,又向临近的沂县扑来。沂县虽小,其县令却能为小小辖区内的黎民百姓解忧,为庄稼“幸悯脱蝗口”而未雨绸缪,积极备战。所以,蝗虫大军铺天盖地袭来,又遮云蔽日远去后,当地百姓惊异地发现:自己的庄稼没有半点损失,但是全县的垂杨柳婀娜的枝叶具已不见踪影。

投放“鸭兵”还是“牧鸡治蝗”,亟待真正御蝗有策的“柳秀才”

原来,沂县的柳神被当地的父母官忧民爱民之情所感动,幻化为书生柳秀才,献上了御蝗之策。这便是志怪微小说《柳秀才》。在这篇小说里,蒲松龄以短短百十字的篇幅刻画了三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能为民解忧的县令、毛遂自荐的柳神柳秀才和“毒妇”蝗神。

蒲松龄借助《柳秀才》要表达什么思想呢?

  • 第一,就是要有为民解忧的父母官。
投放“鸭兵”还是“牧鸡治蝗”,亟待真正御蝗有策的“柳秀才”

灾害面前,如何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如何选才用人、任人唯贤,如何抓住战机、决策布控,这样的父母官现实中少之又少。沂县县令在蝗灾刚刚出现压境的苗头时就有了忧患意识。蒲松龄用梦境表达礼贤下士、问计于民。“即爇香,捧卮酒,迎拜道左,”是县令为民请命的诚意。“区区小治,幸悯脱蝗口,”以此来感化蝗神。所以,无论蝗神是怎样一个“毒妇”,终究被感动,答应“不损禾稼”。所以蒲松龄通过《柳秀才》刻画了一个解民情的沂县县令,来呼唤“忧民”之主,这和蒲松龄一辈子参加科举考试,接受“四书五经”的思想教育是分不开的。

  • 第二,要有柳秀才这样伟岸的人才。
投放“鸭兵”还是“牧鸡治蝗”,亟待真正御蝗有策的“柳秀才”

蒲松龄笔下的柳树精形象不只《柳秀才》这一篇,每一个柳树精的形象都别具特色。《柳秀才》中的柳神:“峨冠绿衣,状貌修伟。”仅仅八个字,既是柳秀才的形象,更是他的才貌,他的人格——美好伟岸!柳秀才虽然不是这次蝗灾的“吹哨人”,却能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自荐“御蝗有策”。柳秀才能破解蝗灾“密机”,自然也能预见蝗神之狠毒,定会报复他。所以,蒲松龄让我们看到:柳秀才虽非人类,但是他敢于进言,又敢于担当,具有可贵的牺牲精神。

蝗灾压境,谁是真正“御蝗有策”的柳秀才

投放“鸭兵”还是“牧鸡治蝗”,亟待真正御蝗有策的“柳秀才”

据报道,爆发于非洲的沙漠蝗虫已经越过红海,横扫阿拉伯半岛,进入印、巴,亚、非多国拉响了蝗灾警报。

当前,蝗灾已经抵达我国边境线。有专家说,我国有记录的蝗灾史从未出现过沙漠蝗,沙漠蝗没有可能越过“世界屋脊”进入我国。果真如此,我们就庆幸了!也有专家担忧蝗灾从云南或者新疆犯境,因为都有迹可循。倘若发生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应对?对此,网友沸腾了!有人调侃,已经备好了辣椒孜然、铁板烤炉,就等蝗虫来赴宴;有人考证三千“鸭兵”飞赴新疆灭蝗的经过;也有翻出《牧鸡治蝗》的纪录片。于是网友问:现在养鸡养鸭来得及不?

投放“鸭兵”还是“牧鸡治蝗”,亟待真正御蝗有策的“柳秀才”

乾隆娣注意到“央视网新闻”的一篇网评《请“砖家”慎开“金口”》,文章尖锐地指出,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一些“砖家”“妄语频出”,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与社会危害。由此,乾隆娣以为,央视网评恐怕也在警示:蝗灾压境,如何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才是当务之急,决不能复蹈武汉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误判!因为防灾减灾不是单独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合作,联防联动。东非、西亚的蝗灾已经严重影响到粮食生产,影响到民众饭碗,中国既不能袖手旁观者,更不能坐以待毙。

想想看,一个中等规模的沙漠蝗军团就有大约4000万只蝗虫,一天能吃掉35000人的口粮,能飞行150公里;等到我国气候适宜蝗虫发展季节,以几十倍速度增长的蝗虫,一旦以意想不到的路径突破防线进入我国,后果不堪设想!

投放“鸭兵”还是“牧鸡治蝗”,亟待真正御蝗有策的“柳秀才”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时刻,何时解除疫情警报尚未有通知。所以,决不能让蝗灾再给我们雪上加霜!必须做到《柳秀才》的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只有这样方能解民之忧,才能国家安定!

作者 ▏乾隆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