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畢業生的職場競爭大嗎?

彤大咩


沒有誰活著是容易噠!無論是年輕人、中年人還是老年人,很多人竭盡全力,也只不過做到湊活著而已。

年輕人的不同在於他們沒有習慣生活的打擊,沒有那麼輕易的認慫,所以看起來就格外艱難,競爭壓力也格外大。

之前在學校數目標的,小學生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高中升大學……但是從大學畢業走社會之後一下子失去了目標,這是壓力的來源之一。而且總是會能看到一些非常優秀的人就在我們身邊,於是覺得壓力徒增。

有個思考的方法可以幫你克服競爭的壓力,那就是始終記得“再好的學校也有差學生,再差的學校也有好學生”,只要找到自己興趣所在,無論壓力多大,我們都多多少少有些優勢。

還是那句話,年輕人別認慫。


張大志leo


就目前的經濟形勢而言,我覺得職場競爭還是蠻大的。分析的原因:

1,畢業人數節節攀升,2019年應屆畢業生預計能達到850萬左右,再加上往屆還處於待業狀態的學生人數,保守預計會在900萬以上。從數量上而言,待就業人數高於用人單位的需求人數,再加上這兩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製造業等行業開始收緊,企業成本壓力大,利潤率下降,甚至有些單位的正式員工還處於超員狀態就更加無力招收更多的應屆新員工;

2,從畢業生角度進行劃分,高等學歷人數在近幾年中不斷擴招,研究生人數畢業人數處於高速增長狀態;企業在選擇員工時,肯定會優先對研究生拋橄欖枝,這無疑是增大了本科生的就業壓力。

因此,畢業人數的不斷增加,用人單位的崗位數不斷在收緊,再加上高等學歷學生數也在增加,就業壓力還是不斷變大的,就業形勢是不容樂觀的。我們應該不斷進行學習,鍛鍊好自己的本領,到時畢業前都能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


挪威河畔會飛的豬


就目前國內的大環境來看,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還是很激烈的,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開看:

1.首先從數量上來看,應屆畢業生的人數在逐年增加,他們不光要與應屆生競爭,還要與有工作經驗的人競爭,故而數量上的競爭不可謂不激烈

2.接著從技能水平上來說,應屆畢業生的技能水平侷限於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中的一部分,因為很難將學到的理論全部轉化為技能,同時社會上還有很多技能厲害的人士,應屆生還要同他們去比拼技能,優勢很不明顯

3.再從工作經驗角度來講,應屆畢業生初入社會,到哪都需要學習跟培養,幾乎很難在短時間內上手並取得一定的效果,而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可以在短時間內上手並取得成效,所以這一點應屆生也無優勢可言

綜上所述,那應屆生是不是一點機會都沒有呢,也不是,你需要在你即將步入社會的前一年去提升自己,選定自己想要從事的工作內容,提前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讓自己強大起來,這樣畢業之後步入社會的時候也會有個很好的開始和一份不錯的工作!


唯愛琦歌


2019年應屆生畢業在即,對於未來,他們面臨的選擇不外乎“就業”、“升學”、“創業”三種。而“創業風險大”、“考研競爭強”等顧慮往往會使他們更傾向於走上求職之路。在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一方面企業裁員、縮招,另一方面應屆生求職需求旺,從而又掀起關於“就業難”的討論。但,就業真的難嗎?


寒冬之下,沒有哪條路是容易的

考研多年以來都是本科畢業生升學的重要途徑之一。據統計,2019年考研的報名人數達到290萬,與去年相比增幅超過20%,錄得十餘年來的最大增幅。教育門戶網站中國教育在線發佈的《2019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將這一現象歸因於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增速放緩,“畢業生對於提升自我競爭力的要求越來越高。”

雖然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考研的競爭當中,但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並沒有因此減緩。近年來中國高校應屆畢業生數量有增無減,而在企業用工需求方面,2018年、2019年校招季,多所高校反映有企業大規模縮招,甚至出現企業在與畢業生簽約後又大規模毀約的現象,讓這些學生陷入“還沒有就業就已經失業”的局面。

面對就業市場日漸激烈的競爭,畢業生也在降低自己的薪資期待。智聯招聘在去年12月發佈的《2019屆應屆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顯示,2019屆畢業生平均期望月薪較2018屆下降了1%。

與此同時,求職培訓公司也成為許多畢業生提升就業競爭力的平臺。一家提供在線收費求職培訓課程的求職培訓公司的負責人告訴我們,近兩年向這家公司尋求求職服務的人數在上升。“原因在於就業競爭加劇,大家有了更高的危機感和進步的動力;另一方面人們的付費意識也在上升,” 這位負責人說,“經濟形勢一直下滑,培訓就是釋放焦慮的出口。”

與日趨激烈的考研和就業競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畢業生低迷的創業熱情。根據招聘平臺智聯招聘的數據,2018年,僅有4.78%的應屆畢業生選擇創業,較2017年降低了1.32%,絕對人數減少了近10萬。

“瘋狂”的簡歷

“2019年春節後,在58同城平臺上出現了日投遞簡歷接近700萬份的情況,這是歷史上最高的,”分類信息網站58同城的首席執行官姚勁波在中國企業家兩會沙龍上如此表示,“對應的是,從2018年第四季度開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招聘的意願受到很大影響。招聘的職位數量下降了,求職人數上升了。”

在企業招聘需求下降的情況下,簡歷投遞數量上漲的背後,反映的是就業市場的供給的增加,也意味著求職難度的上升。

這種在求職時瘋狂投遞簡歷的現象,同時也出現在尋找實習的過程中。在一家大型媒體機構供職的編輯告訴我們,她在今年1月招聘社交媒體實習生時,共收到了130封簡歷,而這份實習的工資在稅前也僅有1000元。“這個崗位從2015年開始招聘實習生,從來沒有收到過這麼多封簡歷,”這位媒體人說,“而且其中很多學生的專業並不符合招聘啟事中寫明的對申請者的專業要求。我的猜測是,這些學生找工作的情況不是很順利,於是急於通過一份實習來讓自己獲得未來工作的敲門磚。”

實習通常是大學生豐富自己求職簡歷和專業履歷的重要途徑,在大型公司、權威機構的實習經歷也是許多企業在招聘時考慮的重要因素。在被問及有沒有總結出一些求職經驗時,已經簽約就業的林強說:“首先就是要找到足夠的實習,把簡歷寫得漂亮一點。”

誰在裁員,誰在招聘?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包括網易、知乎、阿里巴巴、京東、碧桂園、華為等在內的互聯網公司、電商平臺、科技公司和地產商都曾傳出過裁員的消息。雖然其中的許多企業都予以了否認,但焦慮的氛圍依然籠罩在中國的就業市場上空。幾天前發佈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中國經濟在2018年錄得近30年來的最低增速。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會極大影響企業的用人決定。對於盈利狀況良好的企業而言,經濟下行意味著融資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困難,能否保持盈利將是一個問號,企業很有可能削減開支,以應對外部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對於持續虧損運營的企業而言,經濟下行更是關係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因此,裁員和縮招都將是企業應對經濟寒冬的可能選項。


老段雜談


現在好很多吧,特別是很多大學生可以在學校通過各種方式鍛鍊自己的能力,很多人甚至做起了兼職,不僅可以賺錢,也賺取了很多在社會上生存下去的資本。


夜談職場


有能力就有競爭力,沒能力,不學無術者,社會自然會有規則教會他好好學習,當然,這不算有個好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