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跟他一起衝鋒追敵35公里。後來一個是第一元帥,一個是第一大將

一說第一元帥和第一大將,軍迷們自然就知道是指朱德元帥和粟裕大將。

粟裕最早是在八一南昌起義當天認識朱德的。起義失敗後,粟裕便一直跟隨朱德轉戰,直至1928年4月,朱毛紅軍會師於井岡山。之後,粟裕便一直跟著毛澤東、朱德參加戰鬥和學習打仗。

他跟他一起衝鋒追敵35公里。後來一個是第一元帥,一個是第一大將

那是在井岡山第二次反“進剿”作戰時,當時粟裕任連長,帶領著他這個連跟隨朱德向江西遂川一帶運動。突然他們遇到了江西國民黨軍第三十一軍一部。朱德當即下令部隊投入戰鬥。由於該部敵人是地方部隊,戰鬥力不算強,剛和紅軍一接觸,沒交戰一會就慌忙後撤。

朱德立即下令部隊快速追擊,一面領著部隊跑步猛追,一面不停地督促大家:“快追,快追!”。“粟裕帶領全連跟著朱德軍長連續追了35公里”。(《粟裕傳》第一版,第52頁)

粟裕和紅軍戰士天天練爬山、練跑步,體力好、耐力強,最終追得敵人一個個氣喘吁吁,潰不成軍。令粟裕和紅軍戰士們稱奇的是,已是四十多歲的朱德軍長竟然也有如此好的體力耐力,帶領大家連續追擊敵人這麼遠的距離,真是令人由衷地敬佩。

最終,這次戰鬥憑藉紅軍英勇頑強和迅猛追擊戰術,大獲全勝,共俘敵營長以下官兵300多人,繳槍250多支。

粟裕是個善於動腦子打仗之人,也是個善於總結之人,在軍事上悟性極高。他把這次跟隨朱德迅猛追擊敵人總結為殲滅戰的一種戰術。後來,在浙南三年游擊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粟裕經常運用這種迅猛追擊戰術,並且在每次戰役戰鬥結束講評時,經常提到部隊追擊問題。比如,淮海戰役追擊杜聿明集團,原本上華野追擊部隊晚一天時間,但粟裕要求部隊連續追擊、快速追擊、不顧一切追擊,硬是在第四天將杜聿明集團追上圍住。郎廣戰役同樣也是如此。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粟裕就是這樣,跟隨毛澤東和朱德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打一仗進一步。雖身在軍隊最基層和戰鬥在第一線,學軍事的注意力卻放在高層次戰略決策和戰法問題上,努力在實戰中學習毛澤東、朱德指揮戰爭的精髓。

多年後,粟裕在回憶這段戰鬥歷程時深有感觸地說:“我跟隨毛澤東、朱德同志學習打仗所得到的最深刻的體會,是戰爭有它自己的規律,克敵制勝的辦法必須依據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和戰爭內在規律去尋找,我學到的這條道理,使我終身受益”。(《粟裕戰爭回憶錄》第一版,第50頁)

他跟他一起衝鋒追敵35公里。後來一個是第一元帥,一個是第一大將

主要參考文獻:《粟裕戰爭回憶錄《粟裕傳》》《粟裕年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