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70年:一部感天動地的創新史詩

本文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為《鉅變——中國科技70年的歷史跨越》一書所作的序。本序寫於2019年底。

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前進,科技創新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創新的需求也從未像今天這樣迫切。


從一窮二白到GDP位居世界第二,從“洋油、洋布、洋釘”到“中國製造”遍佈全球,70年間,一個險被“開除球籍”的東方大國重又昂首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70年來,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顯著提升,成為共和國波瀾壯闊發展進程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科技創新成為新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重要支撐。


中國科技70年:一部感天動地的創新史詩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創造出“兩彈一星”的奇蹟,取得了青蒿素、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重大成就。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啟動實施“863”“973”計劃,跟蹤研究世界先進技術發展趨勢,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培養和鍛鍊了一批優秀人才,帶動了中國基礎科學的發展。進入21世紀,我國科技事業密集發力,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實現了整體性、格局性的重大變化。

新中國70年科技創新,有順應歷史潮流、與世界同頻共振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走出了一條“中國式”創新之路,積累了“後發趕超”的寶貴經驗。

“李約瑟之問”曾經提出,近代中國為何無緣科學與工業革命?今天,中國大地上到處湧動著科技創新的勃勃生機。“創新中國”的密碼,就埋藏在70年無數個科技攻關的真實故事中,埋藏在億萬中國人民的創造偉力中。本書作者為新華社資深記者,見證了一系列中國科技創新的標誌性事件。通過選取70年中最值得記憶的人與事,在歷史的浪花中呈現波瀾壯闊、激盪湧動的科技創新鉅變,致敬一路走來克服艱辛的“追夢人”,為解讀科技創新的中國密碼提供重要參考。


中國科技70年:一部感天動地的創新史詩


可以說,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70年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創新史詩、奮鬥史詩,用深邃的歷史視角,將中國科技創新之路的艱辛與堅持、遺憾與榮耀,豐富地呈現出來,向國人、向世界提供一個解讀中國科技創新之謎的科學答案,這樣的獨家視角是稀缺的。一個個或熟悉或陌生的人物進入我們的視野,他們身上閃光的精神在中華民族精神譜系中熠熠生輝,標示出愛國奮鬥精神的歷史厚度與時代高度。

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一個致力於復興偉業的民族,需要科技創新的時代英雄,需要英雄精神的鼓舞。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站在時間卷軸上,在中國與世界的對比中,我們需要深入探尋70年中國科技跨越道路的歷史必然、創新精神的獨特魅力、中國力量的不竭源泉。我們既為創新成就與進步速度歡欣鼓舞,與此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的科學基礎比較薄弱,科學傳統不夠深厚,頂尖科技人才和團隊比較缺乏,科技管理體制還有待改進,還有不少領域尚在“跟跑”階段,一些關鍵技術仍然受制於他人。

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汲取力量,闊步邁向新的遠方。從這個意義上,讀者不難從這本書裡找尋到過去70年中國創新“為什麼能”的答案,也將為未來中國創新的新徵程堅定信心,找準方向。

是為序(2019年底)。


中國科技70年:一部感天動地的創新史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