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鑑賞 元寶的來歷 竟然是始於元代

中國貨幣史上,正式把金銀錢稱作“元寶”,始於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蒙古大軍滅南宋後回至揚州,丞相顏伯下令搜檢部隊行李,將所得撒花銀子統統銷鑄作錠,歸朝獻納。經辦此事的銷錢官依金代銀鋌成例,製成每枚重五十兩的銀錠,取名“揚州元寶”,呈給世祖忽必烈。世祖又將元寶分賜給王孫國戚們。當時所鑄元寶形呈馬鞍,兩端圓弧,中間束腰,在形制上與南宋和金的銀鋌十分相近。元代稱金銀錢為“元寶”,有元朝之寶的意思,黃金叫做金元寶,銀錠叫做銀元寶,後來也就成了金銀貨幣約定俗成的通稱。

古錢幣鑑賞   元寶的來歷  竟然是始於元代

在中國貨幣史上,白銀的發現和使用都遲於黃金。這是銀礦常與銅、鉛等化合,冶凍分解技術難以掌握的緣故。元代用銀,一方面傳承宋朝錢制,另一方面元寶的價值尺度已發展到一種流通手段,成為名副其實的通貨了。元人認識白銀,早在成吉思汗時代:在忽必烈鑄“揚州元寶”之前,蒙古太祖成吉思汗就已鑄過“大朝通寶”銀錢。此錢正面多刻鼠、牛、虎等獸印,是一種生肖紀年幣。當時蒙古與地中海岸的土耳其斯坦等貿易關係密切,商隊往來也十分頻繁,交易中使用通行的花刺子模銀幣,入主中原後即提高了白銀的貨幣職能。當時白銀不僅用作賞賜、國家貿易、借貸等,還常常用來表示物價或直接購買糧、馬等。

古錢幣鑑賞   元寶的來歷  竟然是始於元代

雖然元初時朝廷曾明令禁止民間流通和買賣金銀,但百姓之間的借貸、日常交易甚至勞務報酬的支付等等以銀計價,已成家常事。後來的元成宗鐵木爾在元貞年間又鑄“元貞通寶”小銀錢,目的不再是流通,可能是作吉祥錢或供養錢。銀錢的重要性更體現在政府確立紙幣制度後,仍以白銀為本錢來保證紙幣發行。一個明顯的現象是,最初行用寶鈔時還以摺合銀錠計算,後來徑直用錠為單位來衡量寶鈔。蒙古帝國愛銀之甚,由此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