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合冬病夏治的5種病,現在開始灸,錯過又要等明年!

何為“冬病”?何為夏治?

所謂冬病,常指冬季所受風寒之症,所謂夏治,即趁著夏季陽氣升發,皮膚腠理開洩,著手驅寒除邪。

冬病夏治若錯過,陳寒未去、來年又添新寒,反反覆覆,苦不堪言!

一、冬病夏治正當時!

最適合冬病夏治的5種病,現在開始灸,錯過又要等明年!

中醫提倡陰陽五行,“天人一體”,認為“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一體之贏虛,消息皆通於大地”!

大意是指隨著季節變化,人的身體狀況也會隨之改變。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則說:“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認為陰陽對立失調,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同時也會抑制對方。

眼下我們就處於陽盛之時,是調理“冬病”的時候,所謂“冬病”,多指冬天易發的虛寒之症,這些病發生冬季,容易潛伏,藥力難以到達,所以病症長期存在,是為慢性。

但到了夏天,隨著自然界氣溫升高,人體陽氣升騰,外發,這些疾病慢慢隱藏不住,浮出水面,暴露出來,此時調理,自然就容易許多,甚至可以將之連根拔起,使冬天不再復發,這也是冬病夏治意義所在!

二、這5種疾症,最適合冬病夏治!

最適合冬病夏治的5種病,現在開始灸,錯過又要等明年!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這是《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關於冬夏養生治病的早期記載。

冬病夏治沿襲上千年,各時代中醫大家歸納總結,理清了不少非常適合冬病夏治的病症,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二:

1、呼吸道疾病

肺主皮毛,“肺為嬌髒”,不耐寒熱,易為邪侵,尤以小兒、老年人最易受邪。與肺臟有關的呼吸疾病,適合且需要冬病夏治,包括了支氣管炎、哮喘、咽炎、扁桃體炎、反覆呼吸道感染、肺氣腫、肺結核等。

2、婦科疾病

許多婦科疾病都屬於虛寒性的長期症狀,適宜冬病夏治,祛除體內陰寒,舒經通絡,溫化寒溼,活血化瘀,從而促進盆腔血液循環,改善虛寒,包括了子宮內膜異位症、痛經、不孕症等。

3、過敏性疾病

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過敏性皮膚病、過敏性結腸炎等也十分適合冬病夏治,通過夏季調理,補益脾肺,調節臟腑,刺激經絡,改善體質,提高人體免疫力,根本上減少過敏性疾病的發作。

4、風溼類疾病

風寒溼三氣雜合而致風溼骨關節病,中醫統稱“痺症”,此類症狀多在冬季受寒時發作,病情反覆,尤其需要冬病夏治,針灸配合辛溫之藥調理,如類風溼性關節炎、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

5、胃腸道疾病

胃脘痛虛寒證為多,調理宜溫通調補。用針灸等法刺激穴位,可激發正氣,緩解疼痛,減少來年冬季發作次數。適合冬病夏治的胃腸道疾病主要有: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慢性結腸炎等。

三、女性冬病夏治,好處太多了!

最適合冬病夏治的5種病,現在開始灸,錯過又要等明年!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中醫理論認為,季節

女性素體屬陰,本屬多陰多血之軀,加上現代生活中飲食生冷瓜果、冷飲、冰淇淋,夏季著裝上偏於暴露等諸多因素,女性之血易因寒而凝,因瘀而滯,損傷陽氣和氣血,衍生各種症狀。

夏天又是補益陽氣最好的季節,此時自然界陽氣充沛,皮膚腠理疏鬆,可以事半功倍的加固人體陽氣,調整陰陽,增強免疫,改變女性常有的陽虛氣虛血瘀體質,化解容易導致婦科疾病的寒凝之氣,根本上祛病養生。

比如經期問題,痛經,“產後風”,乳腺增生,乳腺癌等,都是女性自身,由於血瘀寒凝於子宮,脾腎陽虛,肝鬱氣滯、痰瘀,陽氣免疫不足等原因所導致,而通過冬病夏治,大都能有效針對好轉,煥發健康。

四、一根艾條,冬病夏治!

最適合冬病夏治的5種病,現在開始灸,錯過又要等明年!

假如是對艾灸稍有了解的人,在弄明白了冬病夏治的原理之後,估計就會想到艾灸不正好適合冬病夏治嗎?的確如此,事實上中醫一直便有用艾灸冬病夏治的傳統,簡單方便,效果實用,艾灸起來也沒有任何壓力。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再看,冬病患者往往有這幾個特徵:

氣虛、體寒,

陽虛、血瘀。

而艾灸卻恰好有這幾大好處:

補陽祛寒、補中益氣,

通經活絡、活血化瘀。

這麼一看,艾灸根本就是給“冬病夏治”量身打造的,而且只要一根艾條,自己在家就可以自由艾灸,再針對性配合一些調理相應疾病的大穴,效果往往出人意表,這裡我們給出兩例冬病夏灸的穴位:

冬病夏治——咽炎

①天突

最適合冬病夏治的5種病,現在開始灸,錯過又要等明年!

②大椎

最適合冬病夏治的5種病,現在開始灸,錯過又要等明年!

③頸夾脊穴

最適合冬病夏治的5種病,現在開始灸,錯過又要等明年!

冬病夏治——支氣管炎

①風門穴

雙點溫和灸,可感覺到熱感透至胸腔並傳至上肢,灸至感覺消失為止。

②至陽穴、肺俞穴

最適合冬病夏治的5種病,現在開始灸,錯過又要等明年!

三角曲線溫和灸,可感覺熱感透至胸腔並沿督脈向上傳導,灸至感傳完全消失。

③次髎穴、命門穴

最適合冬病夏治的5種病,現在開始灸,錯過又要等明年!

T形溫和灸,可感覺熱感擴散至整個腰背部並向下肢傳導,灸至感傳完全消失。

④腎俞穴、脾俞穴

同時雙點溫和灸,可感覺熱感透至深部並擴散至整個腰背部,灸至感傳完全消失。

艾灸時間順序:先灸頭身,後灸四肢;先灸左側,後灸右側。頭面部每穴20分鐘,胸腹部30分鐘,背部四肢25分鐘,一週休息1-3天,循序漸進。

——萬病起於寒!請珍惜這個夏天(六月、七月、八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