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醫防疫補助,是否受“編制”與“身份”限制?

近段時間,鄉村醫生都奮戰在“外防輸出內防擴散”的抗疫一線,多地多名鄉村醫生在連日抗疫奔波中,有積勞成疾的,有不幸倒下的。

鄉村醫生在積極參與抗疫的同時,私下也有多地鄉村醫生在議論中央下拔的抗疫補助是否全額下拔到村醫手中?補助對象是否受“編制”與“身份”限制?補助的時間段如何計算?


面對村醫在這方面困惑,筆者結合有關抗疫期間下發的若干文件規定,作一番探討與解釋!


一線抗疫醫務人員每天補助300元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1月30日消息,財政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經費保障政策的通知》。

《通知》提出,對於直接接觸待排查病例或確診病例,診斷、治療、護理、醫院感染控制、病例標本採集和病原檢測等工作相關人員,中央財政按照每人每天300元予以補助。

對於參加疫情防控的其他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中央財政按照每人每天200元予以補助。

全國村醫同仁在摸排湖北等地返鄉人員時,在缺乏有效防護的措施下,沒有N95囗罩,沒有防護服,沒有護目鏡,更沒有消毒劑,戴著幾天沒有更換的僅有的外科醫用口罩或防塵口罩,穿上平時的工作服白大褂,揣著幾隻水銀溫度表,走村入戶,逐一篩查,完全暴露在職業風險下,應該符合“直接接觸待排查病例”的認定!

而《通知》明文規定“對於直接接觸待排查病例或確診病例”等工作人員,“中央財政按照每人每天300元予以補助”。故村醫在實際參與了抗疫防控一線,應該享受到中央財政下撥的每天300元補助,並且不限於“編制”與“身份”。


補助對象不限“編制”與“身份”


眾所周知,鄉村醫生作為基層醫務工作者,在鄉村醫療一體化或醫共體及醫聯體框架內,還是沒有擺脫政府購買服務的非聘用編制與半醫半農的尷尬身份。故村醫們雖然服務在抗疫防控前線,但限於編制與身份的短板,確實懷疑是否能夠享受這份抗疫補助?

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國家衛健委人事司副司長段勇特別強調,醫務人員防疫補助發放,不受編制、身份等限制,以具體參加實際工作為準。

可見國家衛健委領導的公開表態,讓全國村醫吃上了定心丸,即只要鄉村醫生實際參與了抗疫防控工作,就一定能夠享受到國家下撥的對醫務人員的抗疫補助。


補助的時間段如何計算


抗疫補助的時間段如何計算,在公開的抗疫防控文件中,明文規定了防疫“補助發放日期從啟動一級應急響應之日起至解除一級響應之日止!”


譬如參照某省為例,根據國務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規定,結合疫情防控形勢,某省在1月23日正式啟動了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截至3月2日15時,浙江、廣東、山西、江蘇、新疆、四川、寧夏7省份由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陝西、廣西、內蒙古、青海、海南、雲南、貴州、遼寧、甘肅9省份將應急響應調整為三級。江西、吉林、福建、安徽4省份按照不同風險等級,將省內應急響應調整為不同級別。


由於以上各省在防控形勢趨於好轉後,多省下調了響應級別,而某省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等級在3月2日,從原來的一級調整為二級。

那麼在計算鄉村醫生抗疫補助的時間段應該從1月23日起,到抗疫防控的一級應急響應下調或解除之日止。而在一級應急響應未下調或解除,鄉村醫生在防控疫情中的摸排工作並沒有結束。

抗擊疫情,共赴國難,村醫決不錙銖必較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鄉村醫生衝鋒在前,“不問報酬,無關生死”,踴躍參與抗擊疫情的戰鬥。而且各地村醫在力能所及的範圍內出錢出力,用各種方式支援疫區抗疫。本地就有位村醫,在1月25日捐贈了疫區某醫院1萬雙醫用一次性乳膠手套,以實際行動支持疫區早日抗疫勝利!

“共赴國難,人人有責”,村醫不會在這種關鍵時刻錙銖必較個人之得失。但是,抗疫補助是中央財政直接下撥到地方,該拿的還是希望能拿到,就看地方能否全額下發到村醫手中。已經傳出有個別地方弄虛作假,以非村醫冒充村醫,以非湖北返鄉人員冒名頂替摸排觀察對象……以達到變相、非法佔有補助之目的。致使村醫在抗擊疫情時冒著被病毒感染的執業風險,還得不到應有的公平對待。


抗擊疫情,人人有責,人人擔責,人人盡責!希望各地在下發抗疫補助時,遵照國家有關文件規定,以實際參加工作為準,全額全覆蓋下拔到村醫手中,不要讓村醫寒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