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跟陌生人聊天的人,更容易成功

這4000人裡,真正熟悉的不到百人,大概95%「好友」於我只是陌生人。

但神奇的是,自去年我離職,到現在自由職業一年多的時間裡,很多事業機會來自陌生人。

比如一個月前,一位參加線下學習時認識的姐姐,把我推薦給了她們公司董事長,加入一個極有想象力的人才發展項目組。

上週末,我參加客戶公司組織的活動,第一次見到文案小才女涼粉,現在她已經成為我們個人品牌打造TFL蒂芙尼天團的核心成員,負責給客戶寫品牌故事。

昨天,有一位只見過兩次的OD(組織發展)資深專家跟我說,小桃我把你推薦給兩個做變革管理的專家,看看你們能碰撞出什麼東西來。

溝通行家、陌生關係破冰達人小荻老師告訴我,在這個時代我們想獲得新知和快速成長,就需要多去接觸陌生人。你跟陌生人破冰的速度,就是成長的速度。

我想想,還真是這麼回事。熟人圈子的信息來源相對來講同質化程度高,也就是吃飯的口味會比較相似,如果你想換換口味,可能還找不到一塊兒吃飯的人。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信息優勢決定了你的競爭力。

在一個圈子裡時間長了,就會產生「世界就這麼大」的錯覺。而陌生人總能帶來一些不一樣的信息,時不時能給你推薦個新菜色、新館子,你品嚐的風味越多,對美食的鑑賞力自然就會更高端。

別看我現在跟誰都能聊上兩句,對於不怎麼喜歡交際的我來說,和陌生人破冰,曾經也是件很讓我撓頭的事情。

很常見的一個場景是,兩個人打完招呼之後,就是一段尷尬的冷場時間。所以,很多朋友第一次見我的時候,印象出奇的一致——高冷。

好吧,我火熱的內心藏得太深,你們都看不到(攤手)。

還好我有小荻老師這個寶貝,她是我見過最會聊天的人。我跟她一開始只是網友,面都沒見,我心裡就已經認定她是值得信任的人。以至於頭回見面,我倆就像老朋友一樣聊得不亦樂乎。

更讓我佩服的是,小荻老師特別會跟90後、95後的新人類玩。她經常蹦出來一些新人類的常用詞,比如語C什麼的,我都搞不懂。很多企業請小荻老師去做職場溝通的內訓,每次她都能圈一堆小粉絲。

關於怎麼和陌生人快速破冰、建立信任,小荻老師教我很多。我一直覺得,她應該把這些成熟的方法和工具寫成一本書,什麼時候遇到問題就拿出來翻一翻,多好。

終於!這本反覆修改三年的書,上市了!

小荻老師說,懷胎三年,都快趕上哪吒了。嗯,哪吒踩的是風火輪,小荻老師這本書叫《破冰》,火對冰,也挺搭。

這本書是關於90後的社交關係和溝通策略,秉承了小荻老師一貫的風格,輕鬆幽默容易讀。內測的時候,一半以上90後一看就停不下來,直接看完。

在自序裡,小荻老師說,這就是一份禮物,寫給那些願意信任我、把他們的心事講給我聽的年輕朋友們。

不過,我覺得與其說這是一本戳中90後內心的書,不如說是一本讓我們更瞭解90後溝通需求的書。

宅,佛系,社交恐懼……冠在這一代年輕人頭上的標籤,並不意味著他們真的不需要溝通,不需要社交,不需要朋友。

小荻老師在一個採訪中說到,她觀察到這屆這屆年輕人的社交模式就是很像貓:我想要跟你靠近,所以試探一下。一旦接受了,可以跟你很親暱,但更多的時候我不需要社交,我要自己跟自己待著,我自己舒服最重要。

而且,現在信息極大豐富,年輕人最不缺的就是各種道理,缺的是什麼時候應該適用什麼樣的道理,缺的是有人關心一下他到底想知道什麼,在乎什麼。

有個TED演講,一名電臺主持人在幾十年工作中總結出來十條建議,讓兩個陌生人能夠更好的交談。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少說多聽:如果你一直在說,你就失去了學習的機會。

如果我們把每一次和陌生人的交談,都看成一次學習機會,或許就會自然地傾聽,自然地關心,自然地瞭解對方真正的需求,最後自然地收穫一個高質量的對話,一次新的機會,甚至,一個有趣的朋友。

我建議管理著90後團隊的朋友們看看這本書,聽聽他們到底在想什麼,給團隊管理也破破冰。

你都是怎麼和陌生人破冰的呢?在評論裡寫下你的故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