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丨“玉龍故鄉,文明發端”之“阜新”篇

阜新篇

阜新,位於遼寧省西部的低山丘陵區,是內蒙古高原和東北遼河平原的中間過渡帶,轄海州區、細河區、太平區、新邱區、清河門區五個市轄區,彰武縣和阜新蒙古族自治縣,阜新市名源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在此地設置的阜新縣。其含意有二說。一說是“山阜日新”,一說是“物阜民豐,煥然一新”,當為此地物產豐富、人民逐年興吐之意。1940年置市時,以此得名。

遼寧丨“玉龍故鄉,文明發端”之“阜新”篇


旅遊景點

阜新市位於遼寧省西部,北靠內蒙古自治區,東與瀋陽市接壤,西南部分別同朝陽市、錦州市毗鄰,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遼寧省的畜牧、油料基地和重點產糧地區,又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電之城”之稱。。阜新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查海古人類文化遺址和龍紋陶片的出土,證明早在八千年前,人類的祖先就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阜新還是中國藏傳佛教黃教的東方文化中心,其寺廟文化及摩崖造像堪稱中國佛教文化的瑰寶。


1、聖經寺

聖經寺,蒙古族喇嘛教寺廟。位於彰武縣城東北百華里的大四家子鄉扎蘭營子村。東北與康平、東南與法庫居鄰。始建於清道光21年(1841年)。坐基於龜山山脊之上,四周八山環繞。創建人一世信持喇嘛包.甘曹扎蘭畢(朝陽人),秉承施主賓圖郡王旨意,奔走四方,募化資金籌建,原計劃建九九八十一間,因故只建成78間。彩壁輝煌的78間三層樓閣正殿,一層(誦經殿)、二層(藏經殿)的梁、柱、斗拱雕刻精美細緻,色彩鮮豔;三壁(除北壁牆)牆皮(內外牆)彩繪壁畫殿野,畫有栩栩如生的《轉生圖》、《八卦.天文圖》、四大天王釋迦牟尼佛、天王佛、護法神與民間傳說“青牛白丫”等傳奇故事。山門3間(扒毀),左、右齋房14間(扒毀),廚房7間(扒毀)和配院多間(喇嘛宿舍),山門前一對石獅與旗杆(拔毀)轉經樓等,佔地二萬平方米建築群,取名扎蘭廟廟章,《混元佛門》。寺廟建築風格局部仿西藏的布達拉宮,屬鋯鋼式建築。


遼寧丨“玉龍故鄉,文明發端”之“阜新”篇

2、瑞應寺

瑞應寺,蒙古族人稱“葛根蘇木”,俗稱佛喇嘛寺。位於遼寧省阜新蒙古自治縣佛寺鎮佛寺村。該寺始建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到康熙四十四年初具規模。 道光年間,寺院達到鼎盛時期 。康熙帝賜名題字,贈刻有滿、蒙、藏、漢四種文字的瑞應寺匾額,並稱瑞應寺一世活佛桑丹桑布為“大清東部蒙古老佛爺”。


3、阜新市清河門雙廟街清真寺

雙廟街清真寺建於清咸豐八年(1853年),現坐落於阜新市清河門,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清真寺被“造反派”當“四舊”砸毀。1985年搬遷搬遷到北山東部,重建,現建築面積為1000平方米。

遼寧丨“玉龍故鄉,文明發端”之“阜新”篇

4、查海遺址

查(chá)海遺址位於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沙拉鄉查海村西五里,距阜新市區25公里,是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原始部落遺址,距今已有7600年,加樹輪校正超過8000年,被考古學界稱為“中華第一村”。

1982年發現,到目前已進行過7次發掘,發掘7600平方米。遺址內發現有半地穴式房址30餘座、墓葬5座。房址呈南北或東西向成行排列,以風化巖開鑿為房基,面積最大者可達90平方米。遺址中還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玉器等遺物。經測定,這個遺址,年代為距今7600±95年,加樹輪較正,已超過8000年,是目前東北地區發現的時代最早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


5、海棠山摩崖造像

海棠山位於遼寧省阜新市蒙古族自治縣,山上的摩崖造像,素有“小布達拉宮”之稱的普安寺遺址,是“中國藏傳佛教黃教東方中心現存代表”。現有260餘尊摩崖造像,據說這佛像身上的染料都是取海棠山上的一些植物配製而成的,使人們觀後產生對悠久歷史的追憶,對設計者和雕刻藝術匠人的豐富聯想。


遼寧丨“玉龍故鄉,文明發端”之“阜新”篇


6、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

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面積150平方米,位於阜新市太平區孫家灣南山,始建於1940年4月,是日偽統治時期埋葬死難礦工及抗暴青工的墓地,是日本侵略者殘害礦工所犯滔天罪行的鐵證。


7、關山風景區

關山風景區位於巫閭山最北段,主峰海拔為439.4米;以其紫煙翠黛、雲蒸霞蔚的山巒美色和得天獨厚的原始森林而聞名遐邇,被專家譽為塞北明珠;物種資源豐富,原始生態植被達800餘種,其中草藥植物250餘種、野生林果10餘種。

遼寧丨“玉龍故鄉,文明發端”之“阜新”篇


8、縱橫溫泉滑雪場

縱橫溫泉滑雪場(又稱阜新孫家灣滑雪場)位於阜新市太平區孫家灣國際旅遊區,是遼西地區唯一一家大型滑雪場。該滑雪場佔地面積400餘畝,建有一條長500餘米、140餘米寬的綜合雪道,同時還包括戲雪區、冰雪感受區、雪圈娛樂區及1200平方米的遊客服務中心和快餐廳,在供遊客休閒娛樂的同時可盡享冰天雪地的動人風光。


歷史文化

阜新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原始文明。早在7600年前人類就在這裡生息繁衍,因出土“世界第一玉”和“華夏第一龍”,被國內外考古學界稱譽為“玉龍故鄉”,坐落在境內的查海古人類遺址,被譽為“中華第一村”。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已故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蘇秉琦先生,親筆為查海文化遺址提詞:“玉龍故鄉,文明發端”。


遼寧丨“玉龍故鄉,文明發端”之“阜新”篇

阜新又是藏傳佛教的東方傳播中心。清康熙皇帝親筆題匾的瑞應寺,屬藏式廟宇建築風格,以其雄偉、規模宏大,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雍和宮的主持和部分喇嘛多來自瑞應寺,瑞應寺的“巴門扎倉”為蒙醫藥事業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普安寺遺址所在地海棠山的摩崖造像群是藏傳佛教東方中心唯一保存下來的民族瑰寶。現保存完好的佛像有267尊,形態各異的佛像集歷史、藝術、欣賞價值於一身,堪稱天下奇觀,是我國保存完好的浮雕造型藝術珍品。 境內新近發掘的關山遼墓群為遼代中晚期貴族墓葬典型代表,全國僅見。墓葬中出土的壁畫,百科全書式的全面反映了遼代的社會生活,考古價值極高。此外,戰國時期燕山城、武當道教創始人張三丰故里、千佛山等多處文化遺址,構成了阜新獨具特色的景觀。


特產美食

1、特產

大扁杏:大扁杏1993年從河北引入,現有面積10萬畝,有1.7萬畝進入結果期,年產杏核12.5萬公斤,年產值100萬元。主要品種有龍王帽、一窩峰。大扁杏食用部分是杏仁、杏肉,營養豐富,含人體必需的18種氨基酸,及鐵、鋅等多種微量元素,是傳統的保健食品和醫學上的營養滋補品。


紅袍杏:紅袍杏在阜新縣國華鄉已有60多年的栽培歷史,屬地方優良品種。果實近圓形,果面紅黃色,果肉桔黃色,肉質細密,含纖維少,香味濃,品質上等。平均單果重35克,最大的50克,離核,可食率達85%。該果品遠銷吉林、黑龍江省部分大中城市,1997年曾出口新加坡。國華鄉現有紅袍杏5000畝,20萬株以上。其中結果樹面積10萬株,總產可達100萬公斤。

阜新瑪瑙:阜新是中國最大的瑪瑙原料產地和加工基地,瑪瑙資源儲量佔全國總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國瑪瑙之都”的美譽家喻戶曉。中國各旅遊景區和工藝品店的瑪瑙製品約有90%出自阜新。經過十年的探索和調整,瑪瑙產業已成為該市重點發展的十大接續產業之一。2011年阜新市已規劃建設太平區瑪瑙城、阜新市瑪瑙文化藝術園、十家子瑪瑙集群工業園和瑪瑙新城等多個項目,總投資50億元的阜新國際瑪瑙交易中心也即將落戶該市玉龍新城。

遼寧丨“玉龍故鄉,文明發端”之“阜新”篇


阜新花生:2013年阜新花生總產量270萬畝,花生產量居全省第一。阜新堅持集中連片規模化發展的原則,實現花生的規模化生產。引進推廣阜花13號、花育22號、花育32號、魯花12號、白沙1016、唐科285等品種,隨著大面積推廣節水滴灌工程,花生地膜覆蓋面積較2012年提高10萬畝,達到40萬畝,產量預計每畝可增加75公斤。


三溝白酒:三溝白酒最早生產於清代同治年間,距今已有百餘年釀酒歷史。三溝系列產品現有,分為“濃香型、兼香型、清香型、營養型、芝麻香型”五大系列白酒。


2、美食

蒙族餡餅:蒙族餡餅是阜新地區蒙古族的一種風味麵食,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最早是以當地特產的蕎麥麵制皮,牛羊豬肉為餡,採用幹烙水烹的方法制成。它以面稀、皮薄、餡細為特點,烙制後形如銅鑼,外焦裡嫩,餅面上油珠閃亮,透過餅皮可見裡面肉似瑪瑙,菜如翡翠,紅綠相間,煞是好看。用筷子破開餅皮,熱氣升騰,香味撲鼻,引發人們強烈食慾。


遼寧丨“玉龍故鄉,文明發端”之“阜新”篇


清溝魚宴:彰武縣境內的大清溝,水清、溝深,藻類繁多,為魚類的生息、繁殖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這裡的魚,由於攝食自然食物生長而成,因此,肉質細膩,無異味,並有著天然綠色食品的美譽。大清溝盛產鯉魚、鰱魚、鯽魚、鯰魚、草魚、甲魚等30多種魚類,最大的魚達40多公斤。


清燉甲魚:清燉甲魚是將甲魚去頭、放淨血,放入鍋內,加清水(漫過甲魚),燒開後撈出,颳去黑皮,揭下硬蓋,取出髒,剁去爪,再剁成2釐米見方的塊。雞肉切成2釐米見方的塊,用沸水燙一下。最後將炒鍋內豬油燒至七成熟,加蔥、姜、蒜沫稍炸,再放入甲魚塊,雞肉塊及醬油,煸炒3─5分鐘,加入清湯用文火燉1─2小時,然後用旺火燒沸,撇去浮沫,放入精鹽、料酒。此菜甲魚肉滑嫩,湯清味鮮,也是理想的健身補品。


美味香正宗宮廷八珍熟食:“美味香正宗宮廷八珍熟食”挖掘總結歷代皇宮藥膳、融祖傳百年滷湯之精華,根據宮廷40多味中草藥配製。在製作上堅持採取傳統工藝,精心選料,使宮廷熟食系列達到味正香醇、色鮮、嫩爛之特點,具有滋陰壯陽,健脾強身之功效,是老少皆宜的美食佳品。本系列食品絕不含增香劑、色素、防腐劑等任何化學制劑,將綠色、健康的經營理念呈現給消費者。


喇嘛肉:就是由喇嘛發明的一種食肉方法。它以北方盛產的大白菜及豬肉為原料做成。口味特點是:肥肉不膩,瘦肉不柴,肥瘦相宜,滿口溢香,兼紅燒肉、川白肉、大燉肉滋味而有之。由於豬肉浸透白菜,白菜充滿肉味,亦含有乾白菜、白菜、酸白菜的混合味道。菜湯鮮美膾口,沁入心脾,尤其以特大號海碗盛之放在桌心,大家圍坐,眾目所視,大有殺大豬、吃大菜的氣氛。


阿爾鄉開河魚:阿爾鄉鎮在彰武城西北52公里遼寧和內蒙古交界處。阿爾鄉多沙漠、泡子、沼澤,這裡的泡子多出野生的鯽魚。每年春天開河時節,人們都來這裡吃“開河魚”,有的從瀋陽、阜新、盤錦、通遼等地專程趕來。開河時節。魚未進食,味道鮮美異常。而且阿爾鄉的魚都是野生的,純綠色食品,又都魚籽滿腹,營養價值特高。一般鯽魚是主菜,每人一條,盛到自己的碟裡,紅的醬、黑白相間的魚,金黃的魚籽,色、香、味俱佳。這裡的魚用同樣的方法,到其他地方就烹調不出和這裡一樣的味道。可能是這裡的水經過硅砂過慮,礦物質金額微量元素豐富的緣故。


彰武手把羊肉:手把羊肉,就是挑選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殺,扒皮入鍋,放入佐料,進行蒸煮。操作簡單明快,只加一小把鹽(也有的不加鹽,吃時蘸鹽),火候恰如其份,血水消失不久,肉熟而不硬,吃起來又鮮又嫩,十分可口。因為淨手後吃肉時一手把著肉,一手拿著刀,割、挖、剔、片,把羊骨頭上的肉吃得乾乾淨淨,所以得名“手把羊肉”。手把羊肉和阜新地區早年蒙古族同胞遊牧生活有關。當年這裡的蒙古族同胞以食肉為主,於是就有了這種獨特風韻的羊肉的吃法,並延續至今。手把羊肉的色、香、味、形都代表了阜新地區蒙古族牧民粗獷、豪放、熱情、虔誠和好客的性格。如今,手把羊肉已成為彰武乃至阜新地區待客的美味佳餚。


遼寧丨“玉龍故鄉,文明發端”之“阜新”篇


撥面:雖與麵條大體相同,但做法不同。麵條是和麵擀薄用刀切,而撥面時用的刀是兩端各有一柄,面板一尺多寬、二尺多長。切面時用腹部將面板順著擠在鍋沿處,把面劑子擀薄後,兩手握兩端刀餅快速擠切,邊切邊撥入鍋內煮熟,由於作法特殊,因此,製作出的食品另有一種風味。

喇嘛糕:喇嘛糕是阜新境內蒙古族的一種傳統糕點。它選用精製麵粉、白沙糖、雞蛋為主要原料,以瓜籽兒仁、青紅絲、桂花為輔助原料,放入烤爐烤制而成。其特點是,潔白如雪、味道香甜、口感鬆軟,富有彈性,是老少皆宜的營養佳品。


遊覽的最佳季節


3月-8月最佳。 阜新位於遼寧省西部,北為科爾沁沙地,東連遼河平原,西鄰熱河山地,如此的地理環境成就了阜新典型的溫帶半乾旱半溼潤氣候。這裡春季多風,溫差較大,升溫與降溫交替出現;夏季短暫炎熱,降雨較為集中在7、8月份;秋季氣溫下降較快,漸有寒意;冬季漫長枯燥,乾冷而少雪。相比 之下,每年春季到夏季,阜新的多晴朗天氣,溫度適宜,適合去海棠山等地方感受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