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律師類型化分析:權力崇拜與學術包裝

隨著中國律師行業發現,中國的律師數量不斷增加和律師的質量不斷提高,給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諸多正能量。

但是,由於歷史原因、法學教育以及民眾對司法現實的特殊理解,成就了一些不主要靠專業營生的律師。主要有以下類型:司法機關拍照留念型律師;知名法學學府進修型律師;權力機關背景型律師;蹭法學學術會場型律師等。

本人並不否認他們的水平,他們的動機,但是確實存在誤導公眾的現象,完全有必要總結分析。

一是,司法機關拍照留念型律師。就是某些沒有受過專業法學教育的律師,他們之中有些是特殊年代通過特殊方式取得律師資格的。他們的專業素養一般不過關。所以,他們喜歡到各地法院門前拍照留念,讓社會或當事人誤以為他的業務多,實戰經驗豐富等等。

二是,法學院校進修型律師。很多律師熱衷於道國內外知名的法學院校進修,這個對於律師的執業水平和法學理論的提高是有益的。但是,有一些律師去進修的目的不在此,而是時不時與國內法學教授合個影,露個臉,將自己的進修經歷美化,讓社會誤以為其出身法學名校,師出名門罷了。

三是,權力機關背景型律師。由於現實原因,很多司法機關的法官、檢察官以及其它公權力機關的人員改行從事律師職業。這部分人的法律理論與實務水平確實有,也能給當事人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但是,在這部分人中,有人利用甚至炫耀其公權力機關的工作經歷來博取社會和當事人的信任,誤導公眾。

四是,蹭法學學術型律師。現在,有很多律師事務所都與當地高校法學院建立了某些聯繫,比如說投資某某法學院,對某某法學院捐款,與某某法學院合辦某某法學學術研討會,甚至某些名氣大的律師還在高校帶法學碩士和法學博士。這些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往往通過某種利益輸送,達到提升他們的名氣。有的甚至還被聘為兼職教授等等。他們藉助法學院校的平臺,打造屬於自己的學者型律師和學術型律所。

喜歡本人的文章就請轉發,喜歡小編就請添加關注,謝謝!

黃星永:湘潭大學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執業律師,湖南同湘律師事務所副主任、中非法律實務團隊負責人;

學歷背景:中南(工業)英語本科、湘潭大學法理學碩士、國際法(非洲法方向)博士;

工作語言:中文、英語;

研究領域:疑難勞動爭議(國內)、涉外勞動爭議、國際投資等;

執業領域:涉非法律事務、非洲國家勞動法、涉外勞工法律風險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