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釘秤人李春生:釘秤釘的是良心


富平釘秤人李春生:釘秤釘的是良心

李春生正在給桿秤鑽星眼。

富平縣薛鎮磐石村六組村民李春生今年46歲,祖籍河南許昌,祖輩以釘秤為生。

富平釘秤人李春生:釘秤釘的是良心

春生家儲存的桿秤。

1973年,李春生的父親帶著釘秤的手藝走村串巷,一路由河南來到陝西富平,並在薛鎮磐石村安了家。從12歲開始,李春生就一邊讀書一邊跟著父親學習桿秤製作。父親已經去世多年,如今,他成為當地最後一位釘秤人。

富平釘秤人李春生:釘秤釘的是良心

李春生正在使用分步器確定秤桿刻度。

釘秤看起來簡單,實際上是一件費時費心、純手工的精細活。釘做一杆秤要經過出秤桿、定叨口、包頭、搭卡子、定位、分步、打星眼、釘星花、打磨秤桿、拋光等十幾道複雜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要用心完成,稍有不慎,就會影響到一杆秤的準確性。“釘秤,實際上釘的是良心。”李春生說。

富平釘秤人李春生:釘秤釘的是良心

李春生釘秤使用的工具。

桿秤,相傳為魯班發明,幾千年來一直作為人們生活中的一種稱量工具使用。“我記的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年要銷售一千多桿秤,真是供不應求。”李春生說,眼下,隨著磅秤、電子秤的興起和廣泛應用,使用了幾千年的桿秤在生活中近乎消失。“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桿秤終將會被淘汰,釘秤也因此成為人們的一種記憶。釘秤,是祖輩們傳承下來的一門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所以,我會一直堅守下去,不讓釘秤手藝在我手裡失傳!”(陝西農村報 劉蒼鋒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