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历史上的名园——澄碧园

澄碧园是德州历史最久的名园之一,建于明代,坐落在明户部分司署、清督粮道署(原市政府)院内东侧,它是署衙官员们公余游憩的花园。园内水塘一方,古名“化龙池”。池水澄碧清澈,绿油油的荷叶点缀着红白两色的荷花,水里鱼儿嬉戏,岸边蜂蝶翩舞,翠柳蝉鸣,别有一番情趣。

德州历史上的名园——澄碧园

荷塘中一小岛,上一古朴小亭,垂柳围亭摇曳。清代乾隆年间,御史、诗人曹锡宝住进澄碧园。由于景色迷人,他提毫作《澄碧园十二咏》,足见该园建筑构思之巧妙,景点造型之优美。

德州历史上的名园——澄碧园

荷塘北岸一处旧式庭院,古名“繁露堂”,其名是借用名儒董仲舒著作《春秋繁露》之典故而命名。该建筑是一长方形院落,砖木结构北上房三楹,左右耳房各一楹,上房前东西厢房各三楹。院内花木竹石点 缀其间,清幽雅静,古色古香。东西厢房南山连接花墙一道,墙中一月亮门,门楣上镶嵌一长方形石,由清代名家钱咏所题“平津馆”三字。 此庭院小巧玲珑,娴静别致,具有中国传统住宅院落的典型风格。 清嘉庆年间,山东督粮道(台)孙星衍,公务之余,曾在这里研读古籍,著书立说,他的《平津馆丛书》就是在此完成的,刊行后而闻名于世。“平津馆”这所古建筑,一直保存尚好,解放后修建德州行署而被拆除。

德州历史上的名园——澄碧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