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被調劑專業,我真的很鬱悶,為此得了中度抑鬱症,該怎麼辦?

user928878971622


確診自己得了抑鬱症後更要明白,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每個人都可能患上抑鬱症,就像是我們的情緒患上“感冒”一樣。


抑鬱症會表現為情緒低落,甚至悲觀絕望,或焦慮、煩躁、坐立不安,對日常活動喪失興趣,喪失愉快感,整日愁眉苦臉,常常內疚自責,覺得己不如人。 再者思考問題困難,自覺腦子不好使,記不住事,常常感到思維變慢了,變笨了,處理各方面能力都下降了。 並伴隨著運動的精力減退,不愛活動,渾身發懶,走路緩慢,話少等,嚴重時可能不吃不動,生活不能自理。 還有其他的表現食慾、性慾明顯減退,口乾,便秘,消化不良,很容易疲勞,明顯消瘦,嚴重失眠,或者有許多軀體不適的症狀如全身不定部位的疼痛但又查不到原因。給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不盡的煩擾。


為何會陷入抑鬱,不同的理論有著不同的解釋,當然一種解釋並不排斥另一種解釋,只不過是分析角度不同而已。有時,陷入抑鬱也是多方面原因所致,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遺傳因素——第一種可能性是某些人天生具有抑鬱的易感性。陷入抑鬱時我們腦內神經化學物質的分泌會出現異常,這種異常有時來自於我們的基因,即控制著大量生物化學物質的DNA片段。那麼我們就會看到抑鬱在家族中的延續,即抑鬱具有可遺傳性。

成長經歷——雖然遺傳會影響到我們對抑鬱的易感性,但一個人的成長經歷,尤其是早年的經歷對是否患抑鬱的影響更為顯著。如果一個孩子在缺乏愛的家庭中長大,或者就算父母是愛孩子的,但卻經常以苛責的方式來表現“愛”,那麼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

生活信念——雖然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當中,但我們看待事物的角度與方式卻各不相同,這種不同可能來自於我們的父母、成長、教育、環境等差異。人一旦形成了某種看待自己、看待他人及世界的方式就很難改變,以後也會傾向於用這種視角來看待周圍的人及事物,即使環境改變了,也很難改變其固有的觀念。

內在驅力——生活信念僅僅會影響一個人對事物某一方面的判斷及評價,而內在驅力則會影響一個人整體的生活基調與追求。信念僅僅會影響一個“點”,而驅力則會影響一個“面”。在生活中我們明明知道不應該為某事、某人或某物而焦慮、恐懼或抑鬱,但理智卻往往無法說服我們的心。當理智失效的時候,其實就說明內在驅力在控制著我們,它好似另一個自我,只不過我們對它缺乏瞭解。

刺激事件——抑鬱發作有時是在某種嚴重刺激的事件下產生的,如,失戀、失敗、親人的離去等。有時,一些多數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也容易成為抑鬱發作的導火索,如,發言緊張、考試失敗、被批評、被輕視等。 從表面上來看,也許我們會認為患者心理素質差,或抗挫折能力太低,但當我們真正瞭解一個人的生活信念及內在驅力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些事情對他而言的意義,才能發現在我們眼中的“小事”,在患者的眼中卻是一件“大事”。所以從本質上來說,患有抑鬱的人,不是被生活中的刺激事件所打倒,而是被這些事情對他而言的意義所打倒。

社會文化——每個社會都會存在一些主流的價值標準與行為準則,當個體一旦超出了社會文化的期待,就會承受巨大的壓力。而且當個體沒有滿足這些期待的時候,就會產生易被他人排斥或貶低的焦慮感。



當然抑鬱的產生不是單一的條件形成的,很多情況下是各種條件共同促成的。

壓力是導致抑鬱症的最大原因,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痛苦或厭煩的事情,進行心理的自我調節,趕走不愉快的心情或陷入低落的不良情緒。正是這種“心理彈性”的存在,才使我們能夠積極生活,這種“心理彈性”可以說是生命的力量源泉。但是,再靈活的彈簧,長時間處在過緊狀態時,彈力也會逐漸減弱,最終無法恢復原狀。抑鬱症也是如此,它會使心靈的自我調節能力也就是生命的能量顯著降低,無法繼續正常的生活。


在患有中度抑鬱症的情況下,應該及時就醫,在配合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應該找相關的心理諮詢師進行心理治療,抑鬱症心理治療目的如下:①減輕和緩解症狀。②恢復正常心理社會和工作功能。③預防復發。④改善對服藥的依從性。⑤矯正因抑鬱症狀發作所產生的繼發後果(如婚姻不睦、自卑等)。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鼓起自己的勇氣,我們不能給負壓力太多的存在空間,更要明白其實我們生活中所擔心的事很多情況是杞人憂天,情況並沒有你想的那麼糟糕。孩子長大了,對他來說這樣的調劑未必是個壞事。硬幣都有正反面,我們不能只盯著我們自己所設定的壞的一面,而忽視了另外一面給我們帶來的積極意義。


在家庭生活中多取得家人的理解,讓他們瞭解自己治療的過程,並給予支持與配合。不要因為自己的原因而影響了家庭的和睦。

鼓勵自己多傾訴,特別是因為你得調劑問題找相關專業的人士,進行解答,並與之保持聯繫,也會對你後期的治療有幫助。重新融入圈子,學習好新的社交技能,建立好人際關係,取得他人的理解與支持。

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幫助人們減少壓力,放鬆心情,減輕抑鬱情緒,使人精力充沛。從總體功能上來講,運動療法安全、有效而且簡單易行。瑜伽屬於一種結合了身體姿勢、呼吸控制和冥想的運動療法,可以作為輔助治療改善輕中度抑鬱症狀。藥物治療的同時輔以瑜伽訓練比單獨使用抗抑鬱藥治療更有效。

其他還有可以多去參與藝術類的活動,調節自我心理狀態,解放壓抑的情感,促進自我完善和社會技能的提高。

抑鬱的目的在於迫使你停下來弄清楚自己是誰,將走向何方。它要求你給自己定位,這雖然痛苦,卻是產生轉變的驅動力。 ——P.吉爾伯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