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內從豆瓣8.7降到7.9,神作還是玩火?

一夜之間,全世界都在談論柏林電影節這部名叫《列夫·朗道:

娜塔莎》的電影。

柏林新任總監Carlo Chatrian新官上任第一年,就完成了震撼世界的策展,一部電影解決了所有的流量危機。

此前只有一部電影《四》參與過國際影展的烏克蘭導演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成為了全世界最為關注的電影人——他從此再不是單純的電影人,他將是名字刻在藝術史上的大型行為藝術統帥,社會學實驗先鋒,一個提出大問題的野心家,甚至是有些人所宣稱:一個意識形態邪教教主

一天内从豆瓣8.7降到7.9,神作还是玩火?

列夫·朗道:娜塔莎(2020)

導演: 葉卡特琳娜·奧特爾 / 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

主演: Natalia Berezhnaya / Olga Shkabarnya / Vladimir Azhippo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 烏克蘭 / 英國 / 俄羅斯

語言: 俄語 / 烏克蘭語 / 英語

上映日期: 2020-02-26(柏林電影節)

片長: 145分鐘

又名: Дау. Наташа

豆瓣:7.9分

準確來說,《列夫·朗道這個項目有兩部電影參與柏林電影節展映,一部是兩個小時的主競賽作品《列夫·朗道:娜塔莎》,另一部是特別展映作品

《列夫·朗道:退變》

一天内从豆瓣8.7降到7.9,神作还是玩火?

《列夫·朗道的流量風暴並不源自長度,柏林人可是見多了超長作品,看慣了馬拉松電影的。

2016年,菲律賓導演拉夫·迪亞茲的八小時電影《悲傷秘密的搖籃曲》殺入主競賽,就讓人們對於電影的長度、電影的語法進行了大量存在主義討論。

一天内从豆瓣8.7降到7.9,神作还是玩火?

《悲傷秘密的搖籃曲》

法斯賓德當年的鴻篇鉅製、倫理史詩《八小時不成為一日》全場500分鐘,去年在柏林電影節重映修復版,也是行為藝術一般的不停歇放映,毫不擔心觀眾被累死。

一天内从豆瓣8.7降到7.9,神作还是玩火?

《八小時不成為一日》

別人家電影節邀請電視劇參與展映,都是試放映一到兩集,錢還是給流媒體平臺掙;柏林今年大手筆,乾脆開闢了電視劇單元

,大型政治人物紀實傳記《希拉里》整套大放送,鼓勵binge文化。

況且,柏林人可是人民劇場的藝術總監Frank Castorf養大的,他執導的戲劇一貫是煌煌鉅作,不超過六小時的都是少數。

讓影迷、觀眾乃至讀者為之震撼的,是《列夫·朗道這兩部電影背後的龐大項目。

一天内从豆瓣8.7降到7.9,神作还是玩火?

當年29歲的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基無意中讀到前蘇聯物理學家列夫·朗道妻子的《回憶錄》,徹底迷上了列夫·朗道這個公共形象和私人生活有巨大差距的傑出科學家。他的目標從拍攝一部傳記電影開始逐漸發酵,擴大為進行一個人類史上前所未見的龐大藝術項目:在烏克蘭重現朗道領導的烏克蘭物理技術研究院(l’Institut physico-technique d’Ukraine),甚至修建一座小城,重現前蘇聯世界的一個微小角落。

一天内从豆瓣8.7降到7.9,神作还是玩火?

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使用了400個非專業演員“出演”核心角色,10,000個臨時“演員”,為此舉行了302,000場面試/試鏡,使用了4萬件衣物,在烏克蘭哈爾科夫建立的場地佔據了12,000平米;

一天内从豆瓣8.7降到7.9,神作还是玩火?

拍攝從2008年持續到2011年,三年後最後出產了8000小時的談話錄音,500,000組攝影作品,700小時的35mm膠片素材,14部電影或者電視劇作品(其中最長的達9個小時)。

這個項目被命名為

“DAU”,列夫·朗道(Lev Landau)名字的最後三個字母。

和項目純虛構的目的相反,在這個大小在兩個足球場左右的小城內,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真實的,或者說,某種程度上是真實的。導演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在小城內安裝了無數的攝像頭,和助手一起近乎不眠不休地坐在控制室裡觀察著項目內的每一個細節,做出“設計”、“引導”,讓事情“自然地發生”

一天内从豆瓣8.7降到7.9,神作还是玩火?

三年間,在這個全封閉的空間內,人們在這裡工作、生活,墜入愛河,喪葬嫁娶,結緣或者反目,進行科研,發表論文,使用著一種對外不具備任何效力的貨幣,還一共生了14個孩子

十年來,無數的記者想要走進這座小城,走近圍繞在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身邊運營“DAU”這個項目的組織,都慘遭失敗。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坊間流傳的一種說法,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對這個項目的理解,當然超越了電影拍攝,既不是公社、也不是藝術項目,更接近於秘密結社。

一天内从豆瓣8.7降到7.9,神作还是玩火?

據說,這個項目在柏林申請辦展失敗後,2019年初勉強在巴黎展映。光僱傭來保證這個項目神秘性的公關公司就多達5家。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如此小心謹慎地保護著這個項目,在沒有做好準備之前,決不能輕易讓世人看到它的樣子

一天内从豆瓣8.7降到7.9,神作还是玩火?

當然,這種警惕緘默的姿態延伸到方方面面,比如,至今沒人能弄明白這個項目的財務情況。誰也不會相信富商企業家謝爾蓋·阿多尼耶夫

一個人的資助能滿足起碼四百個人三年內的吃喝拉撒、用水用電、監控監聽——哦對不起,是影像和聲音的記錄。最起碼,在開拍之前,該項目預算就已經高達可怕的六百萬歐,誰也不知道這個項目運營至今究竟有多昂貴。而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去找人談贊助,都是帶著團隊坐著豪華的私人飛機去的。

一天内从豆瓣8.7降到7.9,神作还是玩火?

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

2019年年初在巴黎開辦的展覽,是在柏林申請辦展失敗之後才匆忙舉行的。

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曾在柏林住過很長一段時間,對柏林非常有感情。更別說前蘇聯和柏林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再也找不到比柏林從背景到設施上更適合的辦展城市了。但是柏林人對於這個倫理立場不清不白、和意識形態糾纏近乎玩火的項目無限方案,通過一系列的抗議讓展覽流產了。

一天内从豆瓣8.7降到7.9,神作还是玩火?

在巴黎的展覽可以說是相當失敗,且不提公關策略過度神秘帶來的副作用,組織不力、票價昂貴、設備疏漏等等原因,讓DAU的Facebook留言板幾乎是大型投訴現場。

這一次,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終於通過柏林電影節這個平臺,讓“DAU”回到了柏林。

一天内从豆瓣8.7降到7.9,神作还是玩火?

《列夫·朗道:娜塔莎》區區兩個多小時的體量,在整個項目龐大的影像資料庫面前,實屬輕盈。本片甚至還沒有來得及讓著名指揮家提奧多·卡倫齊斯(Teodor Currentzis)

飾演的列夫·朗道出場,就已經足夠驚心動魄。

一天内从豆瓣8.7降到7.9,神作还是玩火?

影片聚焦女招待娜塔莎,她在前蘇聯物理技術研究院做食堂的一個咖啡廳裡擔任領班。她和同事Olya每天招待科學家們吃飯喝酒,在封閉的生活空間內,和科學家們有各種各樣的感情、肉體聯繫。

一天内从豆瓣8.7降到7.9,神作还是玩火?

一天酒醉之後,娜塔莎和法國科學家Luc Bige一夜春宵。卻沒想到,這卻成為前蘇聯國家安全局的把柄,以此為藉口對她嚴刑拷打,將她發展成為了對國家機器俯首帖耳的棋子。

一天内从豆瓣8.7降到7.9,神作还是玩火?

片中弗拉基米爾·阿茲波(Vladimir Azhippo)審訊娜塔莎的戲份,引來無數風波。弗拉基米爾·阿茲波在片中使用了真名,他是是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中校,曾服役於哈爾科夫監獄在西伯利亞設立的拘押所。對他來說,在攝像機前審訊一個手無寸鐵的女人,駕輕就熟。他把娜塔莎的臉摁進馬桶,給她灌酒,溫柔言語、用食物誘惑,逼她脫光衣服,讓她用空酒瓶插進自己的下體,掌摑,誘騙,命令她寫下虛假證詞,問她“我們是否會成為朋友”。

一天内从豆瓣8.7降到7.9,神作还是玩火?

據說,法斯賓德御用女演員漢娜·許古拉在影片《娜塔莎》放映途中退場,因為她“不想看娜塔莎被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折磨拷打”。這段審訊過程實在太過真實,我所觀看的媒體場,在這一部分無數人退場,一波接一波,一路小跑還嫌不夠。

一天内从豆瓣8.7降到7.9,神作还是玩火?

結構性暴力,國家機器的強權,意識形態的控制,警察社會的高壓,記錄影像打破真偽疆界,將人權擊打得粉身碎骨。在極權社會中,反常如何成為正常,人的尊嚴是如何被踐踏,平庸和怪誕如何共存,在這部電影中的呈現,幾乎赤裸,無時無刻不在撩撥觀眾的共情能力,挑戰觀眾的道德底線。

一天内从豆瓣8.7降到7.9,神作还是玩火?

在本片上映前,媒體們憑藉想象,把電影《楚門的世界》、沉浸式戲劇《Sleep No More》

、設想演員街區進行經年累月排練的電影《紐約提喻法》等等作品,拿來與“DAU”相比較。如今看來,所有這些作品,在“DAU”的真實與嚴苛面前,都是小兒科,蒼白無力。

一天内从豆瓣8.7降到7.9,神作还是玩火?

對這樣一部作品,再預測金熊歸屬,實在是太沒意思了。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根本不會在乎一個獎盃;他想要的,應該是對準籠罩整個人類社會的意識形態的陰影,

鎖定沾滿鮮血、無處不在的國家機器,揮拳重擊。

一天内从豆瓣8.7降到7.9,神作还是玩火?

“DAU”成為現象級作品,想必在他的計劃之中;他作為當世狂人,恐怕真的能完成尼采所說,以“對於現今道德的懷疑”“席捲整個世界”。

親手打造了一個深淵,亦和深淵對峙太久,誰也不知道,他是否已經自身成為惡龍。

一天内从豆瓣8.7降到7.9,神作还是玩火?

一 起 聊 電 影

還有3天第70屆柏林電影節即將落幕,柏林時間2月29日20:00(北京時間3月1日03:00),一起見證最終金熊大獎!

▼【不散·柏林影迷群】,期待你的加入!▼

△可添加下圖微信號,備註【不散柏林】進入群

△搜索busanfenzhuli也可添加粉豬狸

△已經加過微信的豆友,可以留言拉群。

柏林電影節結束後,也可以繼續聊聊戛納、威尼斯、奧斯卡、金像獎、北/上影節和那匹馬。

· THE END ·

這是“不散”的 第1154 期 原創文章,電影馬拉松

一天内从豆瓣8.7降到7.9,神作还是玩火?

相聚有時 / 電影不散

添加微信busanfenzhuli或418947138

往期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