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男兒朱小明:爭做創業“領頭雁”

在萬安縣芙蓉鎮光明村,有一位身殘志堅的農民朱小明。一家四口,夫婦雙殘,可他硬是用自己的智慧與勤勞,為這個家庭撐起一片天。朱小明通過近20年的艱苦創業,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用堅忍的毅力和勤奮的汗水,大力發展養殖業,達到三個“一百”的規模,即水庫養魚水面達100畝,水面養鴨100只以上,岸邊養豬100頭以上,年純收入達20萬元,成為村裡的創業“領頭雁”。

幼時雙腿殘疾早年學藝謀生

1974年隆冬,剛滿一歲半學會走路的朱小明,由於罹患小兒麻痺症,導致雙腳變形顯歪,步行十分艱難。年幼的他還不懂腳殘的不幸,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漸漸感受到這雙殘腿給他帶來的痛苦,也預感自己要想立足於世,就須付出幾倍於常人的努力。

小學畢業時,朱小明未考取初中。父母為了培養他獨立生活的能力,選擇讓他學習理髮。學徒期間,朱小明勤奮用功,學得了一手不錯的理髮技術。出師後,他自己開店做理髮生意。由於手藝好,他的生意不錯,一直持續了近10年。可是隨著時間推移,朱小明發現自己殘疾的雙腳難以長時間站立,這份工作不能長久做下去。

1995年,朱小明轉業,在本村與縣城結合處的公路旁開了一家面積約120平方米的小賣部,並在店裡添置了幾個棋牌桌。同年,朱小明認識了身有聾啞殘疾的王美華,後與之結婚。因為夫婦倆服務態度好,誠信經營,加之朱小明在店裡經常為殘疾人、老年人提供優惠理髮服務,附近村民都喜歡到他店裡購物或是打牌、聊天,小店生意一直很紅火。朱小明終於不用為一家人的生活憂慮了,而這家小店也成了他日後創業的基礎。

幾經輾轉創業付出終得回報

或許是身體的不幸堅定了朱小明向生活挑戰的決心,他並沒有滿足於現狀,而是不斷盤算著新的發展路子。經過多方考查並結合本人實際,最終他決定投資發展養殖產業。

2005年,朱小明承包了村裡一個水域面積為30畝的水庫,當年養魚純收入近萬元。嚐到甜頭後,第二年,他又挖了2口面積分別為10畝的小山塘,一口專養魚苗,解決魚種問題,另一口用來增加養魚面積;平整了10畝土地用來種植魚草。2013年,他又承包附近一個水域面積為50多畝的水庫,並安裝了自動投料機和增氧機,年產魚2.2萬斤,純收入達5萬元。

為了擴大養殖規模,綜合利用資源,朱小明實行立體養殖。他在水庫岸邊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牛欄和豬舍,飼養了10多頭肉牛、10多頭母豬和100多頭肥豬。不僅增加了養殖收入,牛糞、豬屎又可以作為魚的上等飼料。當年,朱小明養牛收入3萬元,養豬收入20萬元,養鴨收入0.45萬元,加上小賣部收入4萬元,年總純收入超過20萬元。

成功也有辛酸先富不忘助人

殘疾人的一錢一物都來之不易。在不菲的收入背後,浸透了這對殘疾夫婦起早貪黑的辛勤汗水。不管颳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每天天剛矇矇亮,朱小明就已到水庫裡忙開了。今年,由於管理不善,有一隻母豬和50只豬仔意外死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近4萬元。朱小明還利用空餘時間自學基本的動物防疫和醫療知識。為了解決勞動力缺少問題,他安排了附近三位殘疾人就業,同時,還帶動了附近多戶殘疾人家庭發展養殖產業,為他們免費提供母豬、豬種,獲得收益後抵扣成本,併為他們運輸飼料等物資,帶動間接年收入達2萬元。

朱小明的堅強和努力得到了組織和群眾的肯定,先後受到縣、鎮的表彰和鼓勵,成為遠近聞名的身殘志堅能人。他用自己的成功向人們證明了殘疾人一樣可以實現夢想。當筆者問朱小明:“是什麼力量促使你如此努力?”他回答說“我就有點不服輸”。如此性格,筆者相信他的明天會更美好,創業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