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強大,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

不知是因為安全感還是幾人抱團不論是工作還是創業都更有信心,人們越來越喜歡將自己生活與信任的人捆綁在一起。

但是往往強大的人,總是獨來獨往。

武俠小說裡,有一種獨特的修煉方式,叫做“閉關”。

在某段特定的時間內獨居一處,潛心修行,不與其他人交流往來。

很多絕世武功,都是在這段獨處的時光中,被創造出來的。

守得住寂寞,耐得住繁華,一個人,才能真正變得強大。

回想起來,就算是如今,也越是實力真正強大的人,越能承受孤獨。

一個人的強大,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

放棄無用社交併不孤獨

前不久,在朋友圈裡刷到一條這樣的動態:

明明自己不愛熱鬧,但是為了不落單,只好硬著頭皮參加各種聚會;

明明自己不喜歡談論是非,但是為了融入朋友的聊天,只能刻意蒐集娛樂八卦。

這些年來,我馬不停蹄地追趕著人群,希望能獲取一些溫暖來填補自己的孤獨。

可到頭來卻發現,孤獨感竟愈發強烈了。

看完之後,深有感觸。

這不正是每一個為了逃避孤獨而努力合群的我們嗎?

放下手機,獨處兩分鐘便如坐針氈;脫離人群,安靜幾秒鐘就心慌不已。

每當我們被孤獨感驅使著去消滅孤獨時,卻往往更加驗證了孤獨。

哲學家叔本華曾經說過:

“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熱愛獨處,那他就是不熱愛自由。”

倘若無法在孤獨裡成就自我,達到生命的飽滿,又怎能掙脫靈魂的枷鎖。

所以,與其在聲色犬馬的狂歡裡麻痺自己,倒不如勇敢些,在空無一人的旅行中重塑人生。

一個人的強大,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

不知你有沒有這樣一段經歷,莫名其妙的被朋友帶到一個聚會上,面對陌生人的搭訕,總要保持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然後互相介紹著自己的行業,客套一番後舉杯共飲後留下電話號碼。

結果過不了幾天,甚至連聚會上留下電話號碼的人名字都不記得了。

這樣的社交,就是真正的“無用社交”,看起來似乎結識了不少商業大咖或者牛人,但是真正客套過後在困難時期能互相幫助的又有幾個?

而強大的人早就放棄了這些無用社交,當你將這些時間花在如何提升自己上時,大概離成功也會更近一步。

誰都知道,在利益社會中,只要你能力足夠強大,就會有別人來主動拓展你的人脈。

與其希望無用社交能遇上伯樂,不如先使自己強大起來。

最難熬的日子,是自己度過

前段時間,在微博刷到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叫做:“你最難熬的日子,是怎麼度過的。”太多的評論較為真實和心酸。

一個人的強大,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

有的人在讀書的時候就經歷孤獨,初次離開溫暖的家獨自開啟大學生活,卻因為沒有太快的適應而不得不處處依靠自己,沒有家人,沒有朋友的照顧,有的只是讓自己開始學會堅強的過程。

也有人每天在給自己鼓舞打氣,早上起來對著鏡子說自己是最棒的,給自己一個大大微笑以後勇敢的獨自一個人去面臨生活的不易,不是非要樂觀,而是在糟糕的現實面前只有自己鼓勵自己,才有勇氣繼續前行。

發現了嗎?

生命中最難熬的日子莫過於當自己一無所有的時候,那個時候就算是頓頓啃饅頭吃榨菜,也得熬過去,站在自己身後的不是別人,是自己堅強的靈魂。

一個人的強大,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

最難熬的日子都是自己過來的, 熬過來以後才發現,也是那段日子才成就了自己。

“我們常常為錯過一些東西而感到惋惜,但其實,人生的玄妙,常常超出你的預料,無論什麼時候,你都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當你真正在最難熬的時候靠自己走出困境,那才是真正的強大,從今往後不懼風雨,為了成功和更好的生活而戰。

刻意的合群,不如提升自己

想要到更快的獲得機遇和成功,我們應該努力適應這個社會,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我們必須刻意的去合群或者是提升自己的交際圈。

華為這個中國知名企業的大佬任正非正是這樣一個人,我們總能看到馬雲或者是馬化騰兩位大佬在鏡頭和閃光燈下演講出現,卻很少看到任正非的身影。

上一次任正非長時間出現在鏡頭面前,還是接受深圳記者的訪談講述自己女兒的情況,除此之外真的很少見到任正非跟媒體記者有過多的交往。

當各路企業家紛紛聯繫交談,甚至馬雲、馬化騰、柳傳志等商界大佬坐在一起吃飯的時候,照片中唯獨缺少了任正非的身影,似乎他除了關心華為以外,與其他任何企業家沒有過多的往來。

在任正非的表現中,似乎就在告訴全世界,華為的路要靠自己堅定的走下去,任何企業或者國與國的利益鬥爭,都不能絲毫影響自己的腳步。

一個人的強大,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

當那些外國媒體和企業在一次次阻擋華為進軍世界,衝向5G的時候,任正非的從來不是靠著對著鏡頭回應或者尋求合作解決,華為總是能夠默默無聞的沉澱,突然給國人和我們的中國科技打上一針強心劑。

真正的強大,從獨來獨往開始

曾經,在某部武俠小說的書評裡,看過這樣一段言論:

所有的絕世武功,都是在離群索居的潛心修煉中創造出來的;


所有的武林高手,都是在深居簡出的閉關修行裡練就而來。

由此可見,一個人真正的強大,就是從摒棄浮華與喧囂,學會與孤獨對話開始的。

一百多年前,法國有一位畫家名叫保羅·塞尚。

與那個時代的大多數畫家不同。

塞尚認為畫畫並不意味著盲目地複製現實,而是在描畫自然的同時,更應該追求表現自我。

為了繼續自己對繪畫的探索,他義無反顧的離開了繁華而喧鬧的世界中心巴黎,在閉塞而安靜的故鄉隱遁下來。

在這漫長的繪畫生涯裡,他幾乎將孤獨融進了生命。

他常常獨自揹著畫架,行走在故鄉的小路上,用畫筆記錄著內心世界中的自然風光。

有時也乾脆閉門不出,一心鑽研色彩與光影。

塞尚說:“孤獨對我是最合適的東西。孤獨的時候,至少誰也無法來統治我了。”

而正是因為如此潛心的創作,塞尚才終於創造了後期印象派的恢弘畫卷,成為了“現代繪畫之父”。

一個人的強大,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

作家寧遠在《遠遠的村莊》裡寫道:

“孤獨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個人在孤獨時間所做的事,決定了這個人和其他人最根本的不同。”

強者,是不需要去迎合別人的,真正的強者是要讓別人來迎合你,孤獨只是暫時的,當將自己武裝成一個強者的時候,所有的人脈和資源都會蜂擁而至。而獨來獨往,只是你的開始,絕不是結局。

魯迅說:“猛獸總獨行,牛羊才成群。”我們應該去嘗試獨來獨往,讓自己蛻變成一隻真正的猛獸傲視山腳,而不是永遠在角落尋求抱團取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