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長大

山東潘莊,一茬又一茬的孩子在這片土地上蓬勃生長,在自然和泥土中度過他們摸爬滾打的童年,享受著最原始的快樂。

在農村長大

▲2008年7月,山東省肥城市潘莊村,四個男孩躲在草叢裡架著木棍玩“槍戰遊戲”,他們或者配合戰鬥裝死,或者嘴裡發出“突突突”的“槍聲”。劉磊/攝

潘莊村不大,只有300多戶人家,這些人家絕大多數姓劉,上溯二十代就是一家人,大家互相熟識,論輩相稱,這讓潘莊村變得更小了。

所以,村裡的家長們對孩子出門玩耍很放心,即便孩子回家晚點,出門見人問一問也能知道去向,在街上喊一喊就能找回家。

在農村長大

▲2008年7月,在河壩裡“探險”的兩個小男孩。他們在乾涸的河道里發現了各自的寶貝,兩根山雞羽毛和一個廢燈泡。

當孩子們還在咿呀學語時,大人們就帶著他們聚在一起乘涼或者曬太陽。

在農村長大

▲2010年4月,看孩子的婦女們席地而坐,聚在一起拉家常。

再大一點,孩子們就可以玩在一起,一起扒沙子,一起上幼兒園。

大孩子們點子多,小孩子喜歡跟著大孩子一起玩。很多大孩子也樂得當“領導人”,收跟班,把小朋友帶進自己的年齡圈。

小孩子跟著大孩子拓展了活動空間,長了見識,熟悉了自己村子的角角落落,為以後自己的獨立“探索”做好了準備。

在農村長大

▲2008年3月,不同年齡的孩子們在一片空地上玩“木頭人,不許動”。

上小學以後,即便兄弟姐妹多,村裡的孩子們也會按照性別和年齡逐漸扎堆結伴,形成自己穩定的夥伴圈。

1998年前後出生的劉英超、劉爽、劉春瑩、胡斌、劉宗棟、劉衍棟、劉衍新、劉超就是這樣一個夥伴圈。

在農村長大

▲2009年2月28日,寒假,小夥伴們在衚衕裡進行著瘋狂的騎車遊戲,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角色。自左起分別是:劉春瑩、劉英超、路慶坤、胡斌、劉爽、劉宗棟、劉衍棟。

這群小男孩之間的輩分有叔侄,但是年齡相差不過2歲。

他們每天一起上學、放學,在學校裡不一定被分在同一個班級,所以他們更多的時間是一起在村裡玩耍。

在農村長大

▲2008年3月,放學後,劉英超和小夥們聚在一起玩耍,他們一起攀爬廢舊豬圈旁邊一棵斜倒的楊樹。

在農村長大

▲2008年3月,劉衍新、劉超和小夥伴們一起跳皮筋。

劉爽家一直是小夥伴們的聚集點,大家常常搞得劉爽家裡亂七八糟,令劉爽的父母哭笑不得。

因為孩子的關係密切,他們的家長之間的關係也比一般的鄉親親近。孩子們常常拋下一句“我出去玩了”就沒了蹤影,家長不用問去哪兒也心裡有數。

在農村長大

▲2009年2月,一群小夥伴聚在劉爽家用磚瓦木頭搭建了“公路”,玩遙控汽車。

在農村長大

▲2008年7月,玩渴了的劉超在劉春瑩家廚房門口喝涼水。

在農村長大

▲2009年2月,劉春瑩坐在劉爽家門口寫作業,家裡的小狗在一旁相伴。

這群小夥伴的童年印跡在潘莊處處可尋。

他們曾一起在村東的廢墟里挖“地道”,一起在村南的村委會里打乒乓球,一起在村西的公路上追逐嬉鬧,一起到村北的河壩上捉知了龜,一起在村中的衚衕裡“槍戰”……

在農村長大

▲2008年7月,夏季村裡蚊蟲多,劉衍新腿上被蚊蟲叮咬的傷痕累累。

在農村長大

▲2010年2月,劉春瑩和劉爽等夥伴們一起打雪仗。牆上不知被誰寫上了“劉爽是?”,字跡一直保存到現在。

在農村長大

▲2010年2月,劉英超和胡斌在打彈弓。

在農村長大

▲2010年11月,劉英超、劉爽和劉春瑩守著大人在家門口下完的棋局煞有介事。

在農村長大

▲2011年1月,在一場喪禮上的劉春瑩。

在農村長大

▲2011年5月,劉衍存和年齡大不少的胡斌在衚衕裡摔跤,這場戰鬥源於一場口角。最後,劉衍存戰敗了,但很快,他們又一起玩耍去了。

除了玩耍,孩子們也會為自己賺零花錢。

在農村長大

▲2009年2月,劉英超展示自己手中的蛾蛹。那段時間,中國很多地區美國白蛾肆虐成災,為了消滅蟲害,潘莊村村委會以一毛錢一個的價格收美國白蛾蛹,這為小夥伴們提供了一個賺零花錢的途徑。

在農村長大

▲2011年7月,三個小女孩在樹下鉤蟬蛻,蟬蛻也可以變賣換取零花錢。

過年,對村裡的很多孩子來說,是一件值得期盼的事情,殺年豬、趕年集、放鞭炮、穿新衣……

在農村長大

▲2012年1月17日,臘月二十四,劉衍新和一堆孩子站在一旁觀看村民殺豬。

在農村長大

▲2010年2月10日,臘月二十七,劉爽跟著父母趕年集賣魚,凍得直縮手。

在農村長大

▲2011年2月2日,除夕,劉英超持香捂著耳朵放鞭炮,他想要看看夾在地縫裡的鞭炮可以炸出多大的洞。

在農村長大

▲2010年2月18日,大年初五,土地還沒有開耕,六個小女孩在地裡挖薺菜。

有一天,這幫孩子突然在村裡消失了,衚衕裡嬉鬧的聲音還在,只是都換了一副面孔。

他們升上初中,為提高學習成績而努力,即便在寒假和暑假也很難聚齊。

在農村長大

▲2013年2月10日,大年初一,小夥伴們在劉英超奶奶家集結,一起去串門拜年,光鮮打扮下的挺拔身材和突出的喉結顯示著他們已從孩子長成了少年。左起為劉衍新,劉超,劉春盈,劉爽,劉英超,劉衍棟,胡斌,劉宗棟。

在農村長大

▲2016年2月8日,大年初一,小夥伴們聚在一起,自左起為劉超、劉宗棟、劉英超、劉衍棟、胡斌、劉春瑩。初中畢業後,他們有了各自不同的選擇和出路,想要聚齊就更為困難。

在農村長大

▲劉爽、劉春瑩、劉宗棟、劉衍棟、劉超在縣城幾所高中上學,迎戰高考。2016年5月16日,山東肥城,讀高一的劉超在宿舍。

在農村長大

▲2016年5月16日,山東肥城,讀高三的劉爽在教室。

在農村長大

▲劉宗棟成了一名舞蹈藝術生。圖為2016年10月3日,潘莊,讀高三的他在地頭展現舞姿。

在農村長大

▲胡斌讀了技校,畢業後去了濰坊一家機械公司工作。2016年12月8日,山東昌邑,胡斌在機械廠。

在農村長大

▲劉英超應徵入伍去了外地。2016年9月12日 ,在家裡等待部隊開拔的劉英超。

在農村長大

▲2017年5月13日,劉英超已經入伍8個月。在他家臥室的寫字檯裡,童年時的物件都還在,打火機、彈弓、古錢幣、魚竿、磁帶、課本……為數不多的留念照中不乏兒時小夥伴的身影。在最右邊的抽屜裡,是他寄給父母在部隊的留念照,父母將它們連同信封一起保存著。

在農村長大

▲2017年5月13日,在縣城讀高二的劉超回家過週末,他的房間牆上依然掛著兒時的玩具槍,塵封已久,滿是灰土。那些兒時常在一起的小夥伴們或者在學校忙著衝刺高考,或者在異地企業工作,或者入伍遠方。

在農村長大

▲2017年春節,只有劉春瑩、劉宗棟、劉超和胡斌回到村裡過年。大年初一上午,他們四個人聚在一起走走停停。村子裡時不時冒出一聲“啪”響,一聽就知道有孩子拆解了鞭炮單個放,繼續著他們兒時的遊戲。

在農村長大

▲2016年4月,“00後”和“10後”的孩子們騎著各自的交通工具在村裡剛硬化的道路上。

老一茬的孩子長大離開,新一茬的孩子繼續生長。潘莊孩子們的童年,有些東西一直在變,有些東西從未改變。

在農村長大

▲2016年4月,三個小男孩躲在村醫的屋角下蹭網玩手機。

山東濟南,在潘莊長到6歲的我順著酒勁搖晃在回家的路上,看著小區的高樓亮光,心想,那首歌唱的真對,“什麼時候兒時玩伴都離我遠去,什麼時候身旁的人已不再熟悉,人潮的擁擠拉開了我們的距離……”

在農村長大

▲2014年5月,濟南,在我居住的小區裡,一個小男孩爬上地下車庫的通風口,望著遠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