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括――淺談觀賞石的定價問題

觀賞石的價格依據是什麼?有人說黃金有價石無價,當然這個無價更多是無法定價的意思。也有朋友說觀賞石取決於個人喜歡程度,喜歡就有價值,不喜歡就無價值。還有人說觀賞石價值在於宣傳,在於包裝,在於藏家名氣,所有這些幾乎都是說觀賞石無法定價或定價難。

尊括――淺談觀賞石的定價問題

石界是個大熔爐,人群混雜,水平參差;再者又石種眾多,再厲害的人也不可能把所有石種中的精品全部玩到。說石頭無絕對價格是完全正確的,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環境,同樣的石頭也會是不一樣的價格。

尊括――淺談觀賞石的定價問題

沒有人,就沒有價格一說,沒有市場、沒有買與賣也不會有價值的概念。觀賞石在不同人的眼裡有不同的價值,這句話是正確的。因為每個人的閱歷是不同的,審美能力是有高低的,擁有的財富是不平衡的。但這些不代表觀賞石無法估價,無法估價也可以說準確估價,但可以做到範圍估價。

尊括――淺談觀賞石的定價問題

價值體系人是主體因素,觀賞石的不好定價也主要是人的因素。觀賞石可以說是門檻最低的收藏,河邊溝岔隨便撿一塊,收拾一番,配個底座擺在家裡,我們都可以稱之為觀賞石。然而,觀賞石還有個特殊屬性,就是平凡之中出神奇,有的極品石可能翻遍一條大河也再遇不到同樣級別的了,這樣一算精品的觀賞石也就確實珍貴了,所謂的奇石稀缺,實際是精品的稀缺,普通觀賞石則是鋪天蓋地的。

尊括――淺談觀賞石的定價問題

話接著說回來,奇石價格的不清晰,或者說混亂,其實主要是玩石人員組成的混雜。石分三六九等,而玩石人更是分若干級別。玩石人賞石能力等級的差距越大,看到的價格差也會越大。比如,幾位賞石的能力強的人看同一石頭,他們所看到的價格差就相對較小,一群賞石能力差的人看同一塊石頭,價格差也會相對較小,因為賞石能力的限制,他們看到的等級差距也是小的。而賞石能力高的群體和賞石能力低的群體同看一塊石頭,結果一定是五花八門了。

尊括――淺談觀賞石的定價問題

越是賞石能力強的人對石頭的估價也是越靠譜的。賞石能力的提高,需要多走、多看、多學;同時要多買,多買是對自己的檢驗,通過自己石頭的分類,分級來提高自己的賞石能力。而最重要的是要有大量的交易,尤其是賣,與其說買是對自己的檢驗,而賣也是通過別人對自己的看石頭價格的肯定,也算是通過市場來檢驗自己。比如藏家張衛先生,數十年如一日的和觀賞石打交道,即是藏家,理論家,也是商家,就是在大量的買與賣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其中也包括價格判定能力,可以說張衛先生的水平是高出那些紙上談兵的專家若干個臺階的。


尊括――淺談觀賞石的定價問題


石界的繁榮主要是依託大眾,而高價格石的交易往往只是少部分人的事情,一類是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購買只是單純的一廂情願的喜歡,這樣的群體實際是不太大的,因為他們花錢更多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所以他們幾乎不會選擇身邊人看不懂的石頭類,而是更喜歡把錢花費到奢侈品類上,對他們而言花大把的錢打賞主播可能更有意義。而大多數敢買高價格石頭的人往往是石界的精英,他們清楚地知道石頭的好與不好,由於有過大量的實際交易,能清晰而又自信地判定石頭的大概價位。而交易經驗少的人,即使有了一定賞石能力,往往也是極度自信而又極度的不自信的。

尊括――淺談觀賞石的定價問題

觀賞石永遠不會像真金白銀那樣具有準確價值,也不會像寶石類擁有小大眾認可的範圍價值。觀賞石屬於圈子文化,所以擁有的也是圈子價值。這個圈子指得是同類別:(不要拿造型石去問不玩造型石的人,也不要畫面石去問只玩造型石的人)。同層次(水平的高低看石頭的差距是非常大的)。觀賞石的價值體系和古玩類似,但比古玩要複雜,因為古玩會有很多的同類別,同級別,這樣就有了一定的定價的依據。而觀賞石的獨一性是最突出的,理所應當也就最難定價的了,而這也恰恰是觀賞石的魅力所在。

尊括――淺談觀賞石的定價問題


如今是大浪淘沙的時代,浪得虛名、妖言惑眾、自以為是的人會慢慢退去。隨著廣大石友賞石水平的逐漸提升,對石頭認知的差距會越來越小,所謂的漏難撿了就是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