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抗疫者既要“精神上有地位,物质上有收获”,更要体现普惠性

我强烈支持对所有参与一线抗疫的工作人员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奖的再多我也不眼红更不妒忌,因为他们的艰辛和奉献值得这种褒奖,我们全社会理应也必须回馈他们,必须让这些冒着极大风险在一线抗疫的工作者们“精神上有地位,物质上有收获”。


奖励抗疫者既要“精神上有地位,物质上有收获”,更要体现普惠性

疫情当前,很多地方都出台了对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照顾政策,既有晋职晋称的优先照顾,也有享受免费进入景区的优待,同时还有针对子女考试的重磅加分照顾。因为高考是全国一盘棋,所以各地无法自行掌握,没有裁量权,但是中考可以安排和衡量。像湖北就出台了一线抗疫医务者子女中考可以加十分政策,内蒙古可以加二十分,今天山西大同市更猛,直接加三十分。中考加三十分,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具备竞争力的分数了。


奖励抗疫者既要“精神上有地位,物质上有收获”,更要体现普惠性

我强烈支持对所有参与一线抗疫的工作人员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奖的再多我也不眼红更不妒忌,因为他们的艰辛和奉献值得这种褒奖,我们全社会理应也必须回馈他们,必须让这些冒着极大风险在一线抗疫的工作者们“精神上有地位,物质上有收获”。

但是,我不赞同把对他们的奖励福荫至他人,我认为奖励的对象应当仅限于本人,而且还要具备普惠性,中考的孩子们加了分,那么那些没有参加中考的孩子呢?

奖励抗疫者既要“精神上有地位,物质上有收获”,更要体现普惠性

我认为,这种奖励性的政策,福及子女或父母存在很多弊端。这次是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那么未来如果出现其它的紧急情况,奔赴一线的是其它行业的工作者呢?

比如,类似汶川地震或天津大火那样的突发事件,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们,他们的子女要不要加分?

比如,这次在一线抗疫的不止有医务工作者,同时还有大量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尤其还有一些是没有任何报酬的志愿者,他们是否也应该享受这种照顾呢?

再比如,那些没有奔赴援鄂一线,呆在原单位阻击疫情的医务工作者,他们的怎么算呢?


奖励抗疫者既要“精神上有地位,物质上有收获”,更要体现普惠性

有人讲,到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应当予以照顾。其实这个问题很难讲清,面临中考的孩子学习会受影响,难道那些家中面临高考、或者其它年级孩子的学习就不受影响吗?那些孩子公考的需不需要加分?考研的需不需要加分?每一个医务工作者,背后都有不同的困难和需求,为何独独满足中考呢?

另外,我们完全可以用丰厚的物质对一线工作者们进行奖励,通过物质的收获来提高他们生活的质量,有更多的钱让孩子参加更好的补习等等。只要奖励落到个人实处,最终还是会回哺家庭的,受益的还是整个家庭。

奖励抗疫者既要“精神上有地位,物质上有收获”,更要体现普惠性

这是一场全民参与性的疫情反击战,其奖励应当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出普惠性。

我比较赞同那些针对医务工作者本人的优惠政策,比如很多省市出台了援鄂医务工作人员免费游景区、免费住宿的政策,还有的直接将此次行动作为他们以后晋升职称和升职的主要衡量标准,我认为这个思路是正确的,把个人的付出与未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参与防疫的工作者都能体会普惠性的奖励。

在我们的文化当中,一直以来推崇的都是个人奋斗,而把奖励给予一线工作者本人,就是对个人奋斗精神最好的诠释。

奖励抗疫者既要“精神上有地位,物质上有收获”,更要体现普惠性


向伟大的勇敢的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所有工作者致敬!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