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交了一份保險,每年交1.5萬,交二十年,以後每年領1.5萬,領到老,划算嗎?你怎麼認為?

芊裡先生


保險我會買三種,健康險(加醫療)、意外險(加醫療)、年金保險或純分紅險。

前兩種不說大家都懂。說一說第三種。我為什麼不說理財險呢,原因就是這種根本就不是理財類型,更想一種儲蓄,屬於一種無風險投資。

首先,買這樣的險種目的不在於投資收益,重在專款專用(養老、小孩教育金等等,才動用這個賬戶的錢)。

其次,這樣的產品是有國家兜底的,本金不會有任何風險。

最後,它有一定的保險屬性。

這樣類型的險種我可能會選分紅型的。(理由很簡單,它可以一定程度抵禦通貨膨脹。)還有要配有萬能賬戶,因為分紅和年金都不想現在拿出來。

還有其實每年都得存點錢下來的,我只會用一小部分存到這個產品中。

說的挺多的了,分紅險或者你們說的理財險這種產品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自己未來的規劃來定。題主的這個問題自己基本上是有答案的。

你把他當做投資理財的請回避保險,還有把年交1.5萬,交20年當做一次性拿30萬來看待的也請回避這種零存類型的產品。


愛因思她9162573


保險就是個騙子!誰買誰知道,我09年上半年買的保險,每年2500,連著買10年,去年19年下半年去提錢的,一共提了24000多塊錢,反正不到25000,然後和我說,現在如果不提,每個月有50塊錢利息,還可以利滾利,我的媽呀,我赫死了,還利滾利了!立即提了!我感覺就是保險就是騙子!


獨依窗前夜聽雨


1999年父母在親戚的勸說下,購買了平安保險的 九九鴻福 保險,一年3645. 當時親戚給的解釋是交滿20年,以後每月能領800塊,領到去世,去世了把二十年交的錢全部返還,(1999年我們當地工資是300一個月)出於對親戚的信任,我們就買了。到了2019年,交完最後一期保險,我去諮詢保險公司,是不是明年就可以領錢了,保險公司給的解釋是三年給返一次,一次6000.一年也就是2000.按照保險公司的返還方式,我要34年後才把我交的錢領完,(本人2019年37歲)後面才是真正保險公司付出的,這就是商業保險,這就是相信親戚話的結果。


Sven陸


我九幾年上學花了20塊錢在學校買的保險,隨後住院動手術,花了一千多,那時候就不知道保險幹啥的,我媽在學校通知下還去學校,居然理賠了1000塊左右。那是我最早接觸保險,然後受益。後來保險不斷髮展,我也不瞭解,2013年在電話營銷買了兩份保險,一個是重疾,一個是分紅,因為是月交,就當存錢了。之後,對保險有了學習認識,又追加了重疾保額,意外險和醫療險。因為沒什麼錢,又買了投連險。像問題中的這個保險,以我瞭解的,也可以存,但是如果少於每年存五萬,就沒有必要了,一定先考慮重疾,意外,醫療,津貼型保險。畢竟,保險的第一功能是保障。我從2009年開始上班,因為際遇不好,一直都沒存款,但是,有時候算一下,我這些年存的保險,因為強制儲蓄,倒是存了不少。雖然收益不多,但是,我存著錢了。在我四五十歲,我可以讓保費和收益領出來。還有個保險是在我七十歲可以領出來十五萬加分紅。我在年輕的時候還有勞動力就已經風雨漂泊,工作不穩定,我到四五十的時候,不一定有年輕時好。也多虧我在很早就開始買保險,如果其他投資或者銀行儲蓄,我可能連本金都沒有了。現在年輕人負債很多,我也有信用卡欠款,想到保險存了很多,心裡多少有些安慰。保險是個工具,功能見仁見智,看自己需要吧。相信,現在很多人都存不住錢,更別提以後自己的養老金了。希望我的經歷能讓你們覺得有點用。


段肉肉81


不划算,因為保險都是騙局,自己被套5年有餘,中途退出要被收違約金,孩子的育才險至今已交足16年,當時保險公司業務員宣傳說,交至18歲可以一次性取出來作為孩子讀大學的費用,信以為真,2019年5月份欺瞞,到保險公司營業廳去辦理手續,被告知得分期取,一次性不可能取完,第一次(18歲)取6000,第二次(22歲)取5000,第三次(25歲)再取餘下的,當時差點跟保險公司吵起來,感覺被他們欺騙了16年,最終還是被人勸住了,忍吧,事已至此,當時做業務的業務員是我們村的,打電話問他,他說現在自己已不上班了,讓我到營業廳辦理,真是無語……發誓以後永遠不會相信保險公司,除了車險,其它任何保險都不會買了


持之以恆147205025


談談我自己的想法。你們是不是忽略了,保險真正的含義,中間有意外跟重疾都有賠付的,我們一家人我第一份交了8年了第二份交了4年(一個意外多,一個重疾多),媳婦4年,大兒子7年,小兒子第一年,感覺真的很省心,也很放心,對老對小算是有所交代吧,當然個人觀念不一樣,純屬個人想法,不喜勿噴。


中華魯濰鄭


要說是保險,這其實更像是一個理財產品,購買此類保險一定要選擇大公司,我估計在不久的時候很多有些聽都沒聽過的公司會消失的。每年一萬五,二十年就是30萬,如果將這30萬投入二線城市寫字樓,立馬可以收租,不用等20年。我就是這樣做的,不喜勿噴


放開_我來


你沒有說清楚,這保險是交到20年後就可以領錢了,還是等到孩子60歲以後才可以領,這買保險,搞不好就會被坑,我自己以前被忽悠買過差不多的保險,結果要到60以後才可以拿錢,也交了4年了,後來想想太坑了,就強退了,損失了一萬多!


阿松生活紀錄


年交一萬五,交二十年,每年再領一萬五,這個保險在幾年前有人就介紹過,還有一個險種是年交一萬或兩萬,交十年,再等十年就可以領取一萬到兩萬每年。朋友做保險的才介紹給我的時候,我也很有興趣,心想多麼划算,交十五萬就可以領到一百歲。網上有很方便的計算利息的公式,輸入銀行利息進去一對比就明白了,領取他這每年一萬五,確實不如存銀行利息高。而且你這十五年必須逐年交,還取不了本金。到時你這一萬五,領多少得他說了算。很大可能是到了你領的時候,每年得按照他的收益算的,如果他這個產品虧損那不可能給你固定一萬五。我自己還交了種泰康的分紅險,交滿二十年了,二十年總共給我分紅2300塊。上幾個月有個保險公司熟人推薦一款和這個差不多的,也是交多少以後每年領多少,這個熟人說她自己也買了,非常好的產品,然後找了個口才挺好的經理來和我詳談。這個經理仔細的畫明他們這款產品,每年交十萬,五年我能得多少,十年我能得多少,十五年又是多少等等,她寫的時候我也在算,存銀行五年十年十五年遠比這個產品收益高一些了。後來又聊了一陣,才聽出,雖然她們都說自己買了這個產品,但是這個經理自己其他的錢還在炒股。另外個保險員雖然也說買了這個產品,但是她另外的錢放在銀行存了五年定期,四五點的利息挺高。


徐音


樓主說的應該是一份“教育險”,也叫“教育金險”。按理來說,這種教育險會包含一定的保險保障功能(如“身故賠付”,雖然是象徵性的)。不然,以這種收益率,估計只有冤大頭才會買。



我們算一算就會知道有多虧。

前20年0息存錢,至少淨虧七萬元

在不考慮保障功能的前提下,每年交1.5萬,交20年,這就是30萬。

在這20年裡,你這30萬是沒有一分錢利息的。

如果我們把這30萬存銀行,存一年定存,按照平均2%的年利率算,每年的複利滾存,那麼20年下來,你能得到的利息是:

這樣一目瞭然,這20年您至少損失了71742元的利息。

換句話說,您這20年白白在給保險公司打工。保險公司憑藉一紙合同,白白賺了您至少7萬塊。

而且別忘了,人家保險屬於金融機構,是可以做投資的。人家才不會傻傻的讓白來的錢趴在銀行戶頭吃那點利息~

看看保險公司的收益率吧:

人家保險公司從您這0息借來錢,自己做投資,一年收益5%甚至10%以上,然後利潤全部放在自己口袋,您一分錢都沒有。這個賬,怎麼算怎麼不划算,是吧?之後20年,時間越久,越不划算,20年後,孩子即將走向社會,這個時候保險公司履行合同,開始每月給你返錢,而且是“活到老,返到老”。乍一聽,挺好,我孩子要活到100歲,我能領一大筆錢呢。但我想說,這依然是一筆不划算的買賣,而且孩子活的越久,越不划算。


【下面是計算過程】

1、保險收益

後20年伊始,您在保險公司存有本金30萬,每年可得收益1.5萬,相當於年化收益1.5萬/30萬×100%=5%。5%的年收益率,能跑贏大部分的貨幣基金,也能跑贏銀行5年期定存利率,但不一定跑贏一年期銀行理財的收益。當然,收益率5%以上的銀行理財,淨值往往是浮動,也就是說最終收益可能高於5%,也可能低於5%。

2、銀行理財收益 我們退一步,用收益率相對較低的“保本型銀行理財”來PK保險的5%年收益。我們拿相對靠譜的“宇宙行”工行的理財產品為例。這是一款浮動收益理財,我們不貪心,按照4%的收益計算。

(1)如果交給保險公司理財,本金30萬,保險公司每年給你1.5萬(單利),20年下來的純收益是1.5萬×20=30萬;

(2)如果是自己理財,那麼本金計算就是371742元。

按照4%的年化收益,每年利息復投(複利),20年下來是會變成814532元,淨賺442790元,比保險多賺142790元!


雖然保險理財的年收益率更高,但輸在初始本金低、而且是單利投資;雖然銀行理財的收益率低,但贏在初始本金高,而且關鍵是做到了複利投資。只有複利投資,財富才能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越滾越快!按照4%的收益一點點做,40年後,你的純收益將達到141.29萬元,而同期保險理財的收益只有1.5×40=60萬元,差距被進一步拉大!



誰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生活無憂,提早為孩子規劃財富,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關愛。

選對了理財方式,時間將成為財富最大的助推器;相反,選錯了理財方式,時間也將無情的限制財富的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