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竟然跟不上他思維的腳步!——憑邏輯推理勝出的語言大師

“憑邏輯推理勝出的語言大師”就是理性者的另外一個標籤,我們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們竟然跟不上他思維的腳步!——憑邏輯推理勝出的語言大師


理性者說:我與技藝者和理想主義者都有共同點,因為我是“抽象的實用主義者”


無論是柏拉圖眼中的“理性者”,還是亞里士多德所謂的“思辨者”,抑或是邁爾斯所稱的NT 型人,儘管其名稱可能有所不同,但是這一類型的人卻分別與技藝者和理想主義者有著十分重要的相似之處,惟獨與護衛者沒有任何交集。

我們竟然跟不上他思維的腳步!——憑邏輯推理勝出的語言大師


和理想主義者一樣, 這種性格類型的人會使用抽象的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而另一方面,他們又像技藝者一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實用主義者 。 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使用文字來傳遞信息 。 為了實現目標,我們不得不借助工具的力量 。 因此,這兩個方面——文字和工具的使用——自然也就成了人格發展當中最根本的基礎要素 。


如圖一


我們竟然跟不上他思維的腳步!——憑邏輯推理勝出的語言大師


正如田字格所示,抽象的語言使用方法和實用性的工具使用原則所組成的獨特組合,便構成了NT 型人那獨一無二的人格基礎,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把他們稱為“抽象的實用主義者” 。 既然這兩種因素是人格發展的基礎,我們當然有必要對他們進行細緻的分析和了解 。


理性者說:我喜歡談論想象中的概念和推論出來的事物


人們用抽象的文字來描繪那些存在於我們想象當中的事物,而具體的文字則通常被用於說明那些可以觀察到的事物 。理性者談論的對象大都是一些存在於想象當中的事物,而鮮少談論那些能夠被觀察的事物。他們更傾向於探討那些只有通過思想的眼睛才能看到的概念性的事物,至於那些存在於眼前的可以被感知的具體事物,他們往往都不太感興趣 。


我們竟然跟不上他思維的腳步!——憑邏輯推理勝出的語言大師


當然,我們所有的人都既可以觀察到眼前的一切,也可以發揮想象力,構思那些只存在於腦海中的事物。可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從事這兩項工作的能力就旗鼓相當 。早在很小的時候,我們便開始顯現出自己在使用語言時的偏向性——用於觀察,或是用於想象——並且會在接下來的一生中都保持這一語言習慣。和 NF型人一樣NT 型人往往會選擇談論一些存在於想象當中的概念性或推論出來的事物,而儘量避免那些可以被觀察、感知或體驗的事物。


理性者說:我的觀眾比較少,因為很少有人可以跟上我思維的腳步


在談話時,理性者會試圖避免那些與話題無關的,瑣碎或冗餘的內容。他們不願意浪費口舌,因此他們的話語通常言簡意賅 ;雖然他們明白有些多餘的話的確必不可少,但是他們仍然不願意去描繪那些顯而易見的事實和道理,或是反覆地強調自己的觀點。他們通常會盡可能地壓縮各種解釋和定義,因為他們認為, 既然這在他們看來是顯而易見的,那麼對其他人而言也同樣如此。


我們竟然跟不上他思維的腳步!——憑邏輯推理勝出的語言大師


NT型人覺得,如果他們真的反覆強調那些顯而易見的事實和道理,那麼,他們的聽眾或讀者即使不把這當成是一種對其智商的冒犯,也一定會感到無聊透頂 。談話時,他們通常會以己度人——只要他們這樣認為,別人也必定會這樣想。而他們這種過於簡明扼要的語言風格,則往往使得其他人很難跟上他們思維的腳步 。正是因為如此,理性者的觀眾有時候會變得越來越少,而他們自己卻根本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


理性者說:如果我將邏輯性的演繹推理和跳躍性思維善加運用,就能成為語言大師


理性者之所以能夠始終保持其思想和語言的一致性,其實就在於富於邏輯性的演繹推理。這一思維基礎與理想主義者的歸納總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過,與技藝者那融洽的思維和語言方式相比,二者的共同點就顯得微乎其微了;而如果將比較的對象換成護衛者那種聯想式的談話方式,那麼,二者之間就根本毫無共同點可言了 。儘管是推理,但是其引證卻仍然需要所謂的“直覺式的跳躍”,而且這很可能還是一種只有NT 型人才會採用的跳躍性思維方式——即使是在需要他們繼續保持現有的思索狀態時,他們也常常會不由自主地轉向這一“跳躍” 。


我們竟然跟不上他思維的腳步!——憑邏輯推理勝出的語言大師


另一方面,聯想式的思維和談話往往需要積累話題,而這也正是 NT 型人不願意做的;偶爾一次的聯想,他們也只是把它當成暫時的放鬆,很快便又會回到之前未完成的話題上 。和諧融洽的思維和談話通常都是以小心措辭為基礎的——謹慎地選擇和搭配詞語,並且注意表達的方式 。雖然某些理性者(如莎士比亞)會對此表示出濃厚的興趣並最終成為語言大師,但是絕大多數的理性者尚不具備這項技巧 。


理性者說:甚至我的話都是用邏輯推理出來的


雖然我們無法觀察到思想進行演繹推理(從一般到特殊,從整體到局部)的過程,但是我們卻可以觀察到它的直觀表現形式:語言的使用 。限定字詞的用法是一個演繹的過程,同樣地,按照邏輯來安排字詞的順序從而確保語言的一致性,這也是一種推理。此外,選擇不同的詞語來控制想表達的意義,也同樣可以被看成是演繹推理。

我們竟然跟不上他思維的腳步!——憑邏輯推理勝出的語言大師


因此,在理性者的腦海中,語言的一致性、參照物,以及組織和選擇,都是通過一種類似於邏輯推理的過程來完成的 。


理性者說:我對事物細小差異的吹毛求疵,甚至得罪了理想主義者(NF型人)


對於字詞意義的界定,理性者常常顯得出奇的嚴格 。只有當我們仔細地對文字做出定義時,它們之間那些細小的差異才會顯現出來,而許多 NT型人就經常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區分那些意義相近的字詞 。因此,有時候,其他類型的人會覺得他們“吹毛求疵”或“拘泥於瑣事” 。NF型人甚至會因為 NT型人這種吹毛求疵的態度而覺得受到了冒犯,轉而處心積慮地抹煞他們費盡心機才得出的差別” 。不過,面對他人的嘲弄,理性者似乎一點也不在乎,因為他們認為,這些差別可以幫助他們支撐自已的論點,甚至還有可能推動其事業的發展。理性者認為,誰掌握了邏輯意義上的範疇,誰就掌握了有效的操作方式 。所以,他們寧願將其他的事物交由他人掌握而專心於邏輯範疇的鑽研。


我們竟然跟不上他思維的腳步!——憑邏輯推理勝出的語言大師


許多理性者都喜歡閱讀詞典,甚至那些專業性的詞典——如人類學、格言、詞源學、法律、醫學、哲學、心理學以及俚語等領域。有的理性者將大量的時間都用在了翻閱詞典上,所以他們才能如此清楚地知道每個詞語的精確含義及其詞根和衍生詞,以及它們的字面意義和引申義。而對於這些知識,其他類型的人則往往會選擇一掠而過 。


理性者說:我喜歡玩文字遊戲,比如雙關語和雋語


隨著時間的累積,他們詞彙庫中的儲量也變得越來越豐富,漸漸地,理性者開始喜歡玩文字遊戲,不斷地從各種雙關語和雋語中尋求樂趣 。像愛因斯坦對數學所發表的評論那一類的話語——從客觀事實的角度來說,數學的法則是不確定,然而,如果從確定性的角度來說,它們所指向的對象則並非客觀事實——常常會令理性者感到心情愉悅 。


我們竟然跟不上他思維的腳步!——憑邏輯推理勝出的語言大師


而如果那些喜歡惡作劇的理性者聽到迪斯雷利回擊格萊斯頓的話,那他們也一定會忍不住開懷大笑。格萊斯頓說:“你如果沒有死在絞刑架上,那就一定會死於梅毒。”聽聞此言,迪斯雷利很快便做出了巧妙的回答:“那就要看我擁抱的是你的品行,還是你的妻子了 。”


或許隨著我們更多瞭解理性者,我們就能跟得上他們思維的腳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