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上病找腳上硬筋邊上的窩,改善頭暈,補充氣血,促進血液循環

頭暈目眩的解藥——解溪穴

針對疾病:氣血不足、頭暈目眩

適宜人群:氣血不足的此證患者

操作方法:每天按壓解溪穴10次,每次10秒後,堅持一個月;做轉腳腕運動。

幾個月和幾位朋友一起下館子。那是家川菜館,生意相當不錯,大家也都吃得很高興。

席間有位老兄無意間說了句:“最近不知怎麼回事,老是頭暈!”坐在我旁邊的老王指指我:“這不現成坐著一位大夫嗎!”他一拍腦袋,一副如夢初醒的樣子。

頭上病找腳上硬筋邊上的窩,改善頭暈,補充氣血,促進血液循環


我也笑了,我說:“你是不是一起身就感到頭暈目眩,眼前突然發黑?”

他點頭:“不僅如此,晚上睡覺也不踏實、老愛做夢;剛想到的事情轉眼間就忘了;

明明是前幾天發生的事,卻總也記不起細節。而且心情也不是很好。”

我點點頭:“該吃飯了”。“什麼該吃飯啊,咱們這不正吃著嗎!”

看著他一副不解的樣子,我也就不再開玩笑。我說我不是讓你吃飯,而是叫你的大腦“吃飯”。

我們的大腦也是需要供養的,給它提供給養的,就是氣血。如果氣血不足,大腦就會感到“飢餓”,就會向你提出抗議,頭也就暈起來了。“你的意思是說讓我加強營養吧!那我該吃些什麼呢?”

我說這頓飯你請吧,因為我可以讓你省去花錢買藥和補品的開銷。他點點頭,“這頓飯我請了,可你得保證把我這毛病給治好。”

我告訴他,晚上回家之後用熱水泡腳10分鐘,然後將手按在腳腕和腳背相交的地方,也就是我們平常繫鞋帶的位置,再抬起腳尖,會感到突起一個硬筋。硬筋的旁邊有個窩,你用拇指按住這裡,使勁向下按,10秒後再鬆開手指,然後再下壓,如此重複按壓10次。一個月後保證有效。


頭上病找腳上硬筋邊上的窩,改善頭暈,補充氣血,促進血液循環

腳腕和腳背相交的地方,有一個硬筋,硬筋的旁邊有個窩就是解溪穴。

他仍然不肯相信。我繼續跟他解釋,其實我在讓你按摩一個穴位——解溪穴。

解溪穴為陽明胃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解”,散的意思;“溪”即溪流,這裡指體內的血液。“解溪”也就是說胃經的經水由此處向四周散發,就像溪水外洩一樣。因為它的位置比較特殊,正好是我們平時繫鞋帶的地方,因此又有一個別名,叫“草鞋帶穴”。

你可能也會覺得奇怪了,既然它是腳上的穴位,是胃經經水下洩的通道,刺激它怎麼可以讓氣血上行到腦部呢?這就得從人體氣血循環的規律說起了。人體的大循環是氣血先下行到腳部,然後再由腳上升到頭部,如此反覆循環的。

腳上的氣血沒有通,又怎麼可以上升到腦部呢?我們刺激此穴的目的,就是使腳部的氣血供應充足。腳部的氣血足了,就自然會像噴泉一樣上湧了。大腦氣血充足,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供養,自然就會好好工作了,頭暈、目眩的症狀自然也就不見了。

那位老兄聽完我的解釋,這才如夢初醒。前天又遇到他,整個人紅光滿面的。見到我高興地說:“你的辦法真的很靈,不僅頭不暈了,睡眠也好了,白天工作起來也特別精神。改天我再請請你,不過你還得再給我些寶貝!”其實,像這位老兄一樣因氣血不足而導致的頭暈現象在中老年人中比較常見。但由於持續的時間較短,一般人往往認為休息一下就好,所以並不重視。但如果任其發展,很可能會發展成老年痴呆症和腦梗死。

頭上病找腳上硬筋邊上的窩,改善頭暈,補充氣血,促進血液循環


所以一旦頭暈了,可別不當回事。因為解溪穴的位置比較特殊,所以揉起來可能比較費勁。我再教你一個辦法,那就是轉腳腕,這樣也可以起到刺激解溪穴的效果,而且不會太單調。轉腳腕的方法很多,你可以盤腿坐在床上,雙手分別握住腳踝和腳掌,緩慢轉動。也可以坐在椅子上,腳尖著地,以腳腕為軸轉動。每次左右各轉動100下,早晚各一次,長期堅持,會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人每天都要吃飯,我們的大腦也是如此。

如果你的大腦向你提出抗議,別忘了按按解溪穴。指揮官的營養上去了,人自然也就精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