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得645相機的發展

PENTAX 645N

日本比較早推出645相機的是瑪米亞和BRONICA,他們推出的相機都是模塊化的單反相機,可以理解為“哈蘇概念”,BRONICA的645,66和67相機都是哈蘇概念,而MAMIYA也在67上有經典的類似相機,富士的哈蘇概念相機推出較晚,在90年代。

與MAMIYA和BRONICA相比,PENTAX推出645相機的時間並不晚,是在1984年,而這之前PENTAX在120領域只有一臺獨樹一幟的6X7大型單反,這種形式在歐美並不罕見,特別是歐洲有大量東德出口的PENTACON相機,而在日本則特立獨行。


賓得645相機的發展


BRONICA的ETR系列一開始就是電子化,哈蘇概念,然而,ETR的電子化程度有限,僅僅在控制快門,在操作方面卻依然是全手動的。

就645的操作理念來看,ETR顯然勝過MAMIYA,而MAMIYA推出類似ETR的相機是在1985年。

PENTAX 645在電子化和自動化方面顯然達到了當時645相機的最高水平,PENTAX645擁有完整的自動曝光功能,當然,這也讓其放棄了一部分模塊化的功能。

賓得645相機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自動過片的功能,在那個年代的135相機上大部分都還是手動過片。

取景器是一體化的,不能拆下來,後背也是固定的,還沒有自動對焦。為了方便操作,手柄也被一體化地集成在機身上。

雖然後背不能拆卸,但是PENTAX 645依然不能拍攝16張,還是和ETR一樣只能拍攝15張。雖然不能換後背,但依然可以使用220膠捲(220是拍30張)。

但最前衛的設計還是集中在操作上。


賓得645相機的發展


PENTAX 645因為有很強的自動化曝光功能,所以在操作上更多依靠自動化的功能,在手動化功能方面也還沒有開發出後來那種轉盤式樣的操作,而是用現在的朋友們非常陌生的兩個箭頭按鍵,顯然,這種設計很容易導致按鍵的損壞。

各種功能都被集成在機身上,而且也全部用按鍵的方式實現,在機身上有一塊大型液晶屏,這在當時也是非常前衛的設計,這種設計在135相機上普及也是10多年以後的事情了。


賓得645相機的發展


PENTAX 645的快門速度15秒-1000,電子控制的縱走布簾快門,快門在機身上。


賓得645相機的發展


賓得為645相機先後提供了13種鏡頭,如上圖所示,焦距覆蓋35mm到600mm,在645上35mm是很大的角度了,標頭是75/2.8。

賓得645也兼容鏡間快門系統,是可以直接轉接哈蘇鏡頭的,他們自己也推出了2枚鏡間快門鏡頭。

這個系列的鏡頭沒有自動對焦功能。

因為PENTAX 645的設計就是強調手持,所以他們的鏡頭設計上也突出更適合手持,但實際上因為大部分鏡頭的體積比較大,所以使用依然不方便。

賓得645相機的發展


賓得645相機的發展


1997年推出的PENTAX 645N是世界上第一臺自動對焦120單反,但實際上世界上一共也沒有多少臺膠捲自動對焦120單反,因為沒多久就數碼相機就興起了。

645N的自動對焦功能在當時是比較先進的,動用了CCD對焦模塊,以及3點對焦。

不過645N值得注意的是操作方式的轉變,比起前衛的1984年的645,645N反而顯得非常復古和保守。


賓得645相機的發展


PENTAX 645N在機身上按上了一個快門盤,並且把A檔給放在這個快門盤上。不過645N也延續了645的箭頭按鍵,不過快門盤和曝光補償盤分擔了許多箭頭的壓力。

自動對焦和曝光的模式則安排在了機身背面,這個位置原本645上沒有設置按鍵。

賓得645相機的發展

因為自動對焦功能的出現,手持能力獲得了一定的加強。


PENTAX 645和富士的GX645AF都一直髮展到現在,GX645AF也就是哈蘇的H系列。

從PENTAX 645的操作和發展,可以發現哈蘇模式並不是必須和必備的,在許多120攝影的場合並不需要更換後背,對於職業攝影師而言一口氣打完15張並非難事。

同樣,沒有腰平也不是問題,只要加上三腳架就能夠實現較低位置取景的功能。

PENTAX 645是120單反相機高集成化的重要嘗試,事實也證明這種省略了更換功能的設計依然能夠滿足各種人事的需求。

MAMIYA在2000年推出了645E相機,就是一臺賓得645概念的相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