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刀可以稱之為博伊刀?

knife世界名刀


博伊刀稱之為經典中的經典的,主要是用來防身的格鬥刀,也是美國空軍飛行員的現役標配求生刀。博伊刀是美國邊境英雄吉姆·博伊所發明的刀具博伊刀深受刀友鍾愛,熱度經久不衰。但不是所有的刀具都叫博伊刀!

∆ 刀匠Kevin Casey的博伊刀作品

博伊刀有哪些特徵:

∆ 傳奇刀匠Bill Moran的博伊刀

1.刀整體呈流線造型,頭尖,中間厚,大大減小了刺擊運動中的阻力。

△匠人工坊手鍛大馬士革刀-大博伊

2.刀身採用大平磨處理方式,呈三角型結構,由刀背向刀刃、刀尖漸漸收薄,這種結構,在保證刀身強度的同時,又不失輕便性

△匠人工坊手鍛大馬士革刀-大博伊

3.刃線,呈“S”型,大大增強了切削能力。

4.反刃佔整體刃長約2/3的。這使得刀在刺入之後,加大創傷面積。也在造型上,大大增加了殺氣。

所以,現在的格鬥刀、軍刀,也都借鑑並採用博伊刀的造型設計,在發揮極大威力的同時,也給人極大的安全感。

喜歡請點關注,聯繫作者請私信@knife世界名刀


knife世界名刀


博伊刀誕生於上世紀30年代,是美國邊境英雄吉姆·博伊發明的刀具,在美國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意義。博伊刀最初就是作為搏鬥刀而產生的,因此其設計極具搏鬥性和攻擊性,是極度強勁的野外戰鬥工具。

博伊刀從誕生開始,到裝備美國特種兵,出現在電影和熱門遊戲裡,受到各國刀友、藏家的狂熱追捧,被全球數百家刀具廠商和刀具大師設計演變成多種版本。

儘管博伊刀有許多不同的變體,但它有三個常見的基本特徵。一是護手設計;二是反刃設計;三是刀身狹長,尺寸較大。

從19世紀開始,博伊刀就被定義為“以格鬥為主的萬能刀”。它足夠長,可以用自衛武器;足夠鋒利,可以用作狩獵工具;寬度也足夠用作槳,強度足夠用作叢林刀,重量也足夠代替斧頭。

“格鬥王者”、“叢林之王”、“自衛利刃”、“穿透手臂的子彈”等美譽鋪天蓋地,無論藝術誇張與否,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它的切割力和強度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這是一把28釐米長的博伊刀,相對於常見的“屠夫”博伊刀來說,尺寸稍微短小一些。這樣的小博伊刀握持感更強,更加靈活、便攜。

它的刀型很特殊,但也很傳統,有些“弓式流線”的造型,中部隆起,兩端下探,看似低調,實則有很強的爆發力和穿透力,可以說這種傳統美相當迷人。

更妙的是反刃,一般反刃都是刀背內凹或凸起一小段直線反刃,而小博伊刀的反刃則是從刀尖貫穿整個刀身三分之二的長度,隨刀身走勢形成了狹長的曲弧反刃,兩邊稜線分明,磨削光滑勻稱,穿透力極強!

極小的開鋒線,對光而照,一條優美的亮線一閃而過,攝人心魄。

小小的護手看似簡單,但也很考驗工匠手藝。一整塊大馬士革鋼被打磨得圓潤光亮,毫無毛刺感覺。

甚至每一處細節都做了精緻的研磨。在擋手處食指前方,形成完美的凹入曲弧,與手柄融會貫通,一氣呵成。握持刀柄,手指放在那裡非常舒服。而且這一曲弧凹進還特別進行了三面立體設計,使原本簡單生硬的單邊護手變得更為精緻靈動。

還有一些小細節,在護手與手柄結合處,工匠在這一部分使用了猛獁象牙隔片,同時輔以三條等細度紅鋼紙墊片,不僅增加了色彩美感,也像彈簧一樣起到了緩衝保護的作用,防止兩種材質因溫度變化而變形。

刀柄材料是天然紅木,根據人體工程力學進行凹凸打磨,這樣握刀的時候,恰好充盈整個手掌,飽滿而舒適。

大馬士革刀身的凜凜寒芒,繁複唯美的天然花紋,和紅木手柄的溫潤木色,一切在刀光劍影中,風姿無限。

更多交流,請私信@刀匠張勇


刀匠張勇


博伊刀

博伊刀是美國邊境英雄吉姆·博伊所發明的刀具。設計極具搏鬥性和攻擊性,是極度強勁的野外戰鬥工具。

中文名博伊刀

外文名bowie

國家 美國

發明者 吉姆·博依(Jim Bowie)

型號 ALMAR-24、SK-5等

刀具歷史

bowie刀最初的使用記錄有2個傳說。其一是,第一把bowie刀是金暴威(金暴威=Jim Bowie)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兄弟Rezin Bowie設計,一個鐵匠Jesse Clift製做的。1827年,在密西西比州的密西西比河河口沙洲上同納齊茲族人的一場決鬥中,金暴威亮出了這把bowie屠夫大刀。雖然身受重傷,金暴威仍然利索地放倒了他的對手們,其中一個是被刨腹的。另一種說法是,金暴威的大哥John,讓鐵匠Snowden為弟弟打造一把獵刀用於弟弟的決鬥。這2個說法都可以說是bowie的原型刀,而bowie刀的傳奇就從此開始了。以後1830年在徳克薩斯,金暴威用另一把刀匠James Black幫他打造的,著名的bowie刀同3個被人僱來殺他的殺手展開搏鬥。金暴威揮舞著他的大刀越戰越勇,最後3個殺手一個幾乎身首異處,一個被刨膛開肚,一個天靈蓋開花。 金暴威1796年生肯塔基州。也有說是佐治亞州。在金暴威童年,他隨他的家庭遷移到密蘇里州,然後1802年到了路易斯安那州。在他青年時代,就練就了勇敢和毫無畏懼性格,成為一個有些許魯莽的冒險家。在1827年密西西比州的戰鬥中受傷後,金暴威在身體恢復過程中去了德克薩斯。

  1828年,金暴威來到德克薩斯,並和州長女兒結婚,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他在德克薩斯紮下了根,並深愛著這片土地。在德克薩斯GM以前,金暴威參加了很多歷險。他在尋找德克薩斯蘊藏的金銀礦的歷險生活中,與印地安兄弟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並在探礦中有所斬獲。後來的金暴威,懷著扞衛自己故土的熱情,參加了旨在使德克薩斯脫離墨西哥而獨立的GM,並在靠近今天的聖安東尼傲附近的alamo地區,成為alamo志願軍的指揮官。在alamo,他帶著他信賴的bowie刀,同正規軍軍官William Travis,共同指揮反抗軍同墨西哥Santa Anna軍隊的戰鬥。

共3張

BOWIE的典型刀型

而那把bowie刀,就是前面提到的,傳說由阿肯薩斯州的邊境刀匠James Black打造的bowie刀,大約是9 1/4英寸,雙護手的大刀。所以,今天的bowie刀還有一個別稱——阿肯薩斯的牙籤。後來alamo被圍困和攻陷,約180餘名反抗軍士兵戰死。墨西哥軍隊淹沒了alamo。1836年3月6日,患嚴重肺炎的金暴威被殺死的時候,他手裡仍握著他的bowie刀和手槍。終年40歲。Alamo戰役後,1836年4月21日,反抗軍終於在San Jacinto戰勝了墨西哥Santa Anna軍隊,使德克薩斯脫離墨西哥而獨立,於1845成為美國第28個州。

  今天,金暴威和bowie刀幾乎已經變成同意詞了。這把十九世紀30年代誕生的刀子,是金暴威一生歷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邊境英雄金暴威,以他在德克薩斯真實的傳奇而永載史冊。雖然後來,金暴威的bowie刀是否被找到成為了一個謎,但bowie刀的知名度在不斷增長,最終鑄就它在刀具歷史中的地位。併成為英勇不屈、不畏艱險、頑強獨立的象徵。[1]

主要特點

原型的Bowie刀大約是2英寸寬、1/4英寸厚,大約12英寸長的刀刃。有剃刀般鋒利的回形刀尖,黃銅護手。好象還有做夾鋼或鍛造局部熱處理。但因為尺寸的因素,bowie刀不是持刀格鬥者的第一選擇,使用它必須有力量和醇熟的格鬥技術。

BOWIE從實際使用看來,刃超過12英寸,厚超過6毫米,如果沒有很好體力和技巧,用它在高緊張狀態下長時間格鬥是件不可想象的事情,它會把你累死。BOWIE手柄很重要,方稜型手柄不利於長時間使用,紡錘和橢圓最好帶一點回勾型的手柄是BOWIE的最好搭配。BOWIE最初是作為搏鬥刀而產生的。而隨人類戰鬥武器的進化,BOWIE逐漸退居到獵刀的位置。[1]

SK-5博伊刀

SK-5博伊刀是美國COLD STEEL 冷鋼公司生產的,是一把非常大型的全能直鞘刀,適合各種高要求的重型用途。其非常強有力的刀刃用SH-5這種高碳鋼材製成,堅硬,抗磨損,能勝任各種重型任務,全銅護手厚5MM,刀刃厚8MM。刀刃和完美拋光的黑色米卡塔手柄體現出渾然一體、不可分割的協調性。精心設計的手柄使Recon Scout既適合劈砍,也適合日常切削。全龍骨柄芯貫穿整個手柄,是極度強勁的野外戰鬥工具,手柄表面有格狀紋路,提供更舒服穩固的把握度。


京城相聲演員


自己做的,扔很久了,生鏽了



181121881106


博伊(Bowie)刀是19世紀30年代由美國著名邊境英雄吉姆·博伊設計發明的便攜式戰鬥刀。它比匕首更長更重,但比軍刀更短。歷史學家指出,博伊刀“必須足夠長,可以用作劍;足夠鋒利,可以用作剃刀;足夠寬,可以用作槳;足夠重,可以用作斧頭。”也正是所具有的這些特徵,使博伊刀從誕生不久就受到人們的歡迎,直至今天。

∆ 刀匠大師Bill Moran的博伊刀

鮑伊刀其實沒有真正的具體定義。它的發明者吉姆·博伊多年來也曾對博伊刀進行了了幾次改動,因此最原始的歷史形制已經丟失。根據當時見過的人們的說法,最初的博伊刀看起來像一把帶有夾點刀片的大屠刀,而夾點型刀尖是用於提高博伊的刺傷能力。

∆ 刀匠J. Neilson的博伊刀

由於博伊刀最初是作為大型的戰鬥刀而產生的,因此其設計極具搏鬥性和攻擊性,是極度強勁的野外戰鬥工具。

∆ 瑞典刀具品牌Fallkniven的Modern Bowie

但在和平年代,博伊刀漸漸成為多功能的戶外用刀,被用於狩獵、剝皮、劈柴和切割繩索等任務。

∆ 西班牙刀具品牌Muela的博伊刀

因為對博伊刀的熱愛,幾乎所有知名的刀具廠商或刀匠,都設計打造過自己版本的博伊刀,也就呈現出了今天如此之多的博伊產品。

∆ 各種形制的博伊刀

比如有些增加了在生存環境中使用的鋸齒,還有一些採用了現代化的複合材料。然而,無論做出什麼規格,博伊刀的幾個主要特徵還是保留了下來。

刀刃-刀刃必須鋒利無比。博伊刀是被用作砍、刺的鋒利刀具,一把鈍刀在生存狀態或戰鬥中不會有任何好處。

長度-刀長必須不低於15釐米。任何比這短的刀都不能稱之為博伊刀。較長的刀通常較重,能發揮很大的力量;但過長的刀具也會使精細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

重量-博伊必須有足夠的重量,以協助露營雜務,如伐木等艱鉅任務。輕量級的博伊刀是起不到作用的。但重量也不能太大,因為會降低機動性。

結構-因為博伊刀較重,所以必須是全龍骨結構,否則在暴力使用時很容易折斷。非全龍骨結構的博伊只適合掛在牆上或是作為展示刀。

鞘-刀鞘和刀本身一樣重要。如果設計得當,皮革、合成材料或任何介於二者之間的材料都是可以作為博伊的刀鞘。

匠人工坊出品的新中式博伊刀,是第一款融入了中國元素的博伊刀,並保留了博伊刀應有的霸氣和銳氣。

∆ 匠人工坊出品大馬士革小博伊

採用手鍛大馬士革鋼,剛柔並濟,性能優異。簡潔凌厲的刀身,獨特的鯊魚鰭造型反刃,蘊藏著極強的爆發力。

∆ 匠人工坊出品大馬士革大博伊

手握一柄博伊,就是握著強大的力量,帶給你足以戰勝一切的信心。

∆ 匠人工坊出品羽毛紋大馬士革博伊

博伊刀,每一個熱血男兒的夢想之刃!

喜歡請點關注,聯繫作者請私信@knife名刀

knife名刀


刀匠大師Bill Moran的博伊刀

鮑伊刀其實沒有真正的具體定義。它的發明者吉姆·博伊多年來也曾對博伊刀進行了了幾次改動,因此最原始的歷史形制已經丟失。根據當時見過的人們的說法,最初的博伊刀看起來像一把帶有夾點刀片的大屠刀,而夾點型刀尖是用於提高博伊的刺傷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